《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 双璧 。
《东周列国志》是继《三国演义》之后成就、影响最深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由清人蔡元放在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编撰的《新列国志》基础上略加删改而成。该书讲述了西周末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展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由纷争趋向统一的历史进程,结构严谨合理,行文流畅自然,其时间跨度之大,涉及人物之多,都是靠前的。作者综合剪裁《左传》、《国语》、《国策》、《史记》等书,旁参诸子百家,“凡国家之废兴存亡,行事之是非成毁,人品之好丑贞淫,一一胪列,如指诸掌”(《新列国志叙》),堪称一部小说化的春秋战国史,具有以史为鉴的认知功用。此次出版《东周列国志》,用清乾隆间书成山房本为底本,参校金阊叶敬池《新列国志》及乾隆间其他刻本,改正错讹,以臻完善。
《 国语》是我国古代早的一 部 国别史 。它记载了上起西周穆王征犬戎(约公元前 976 年),下至韩、赵、魏 灭 智伯(公元前 453 年),共约五百三十年的历史。全书共二十一卷,包括《周语》三卷,《鲁语》二卷,《 齐 语》一卷,《晋语》九卷 , 《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本书的编纂,以 国 为纲,记 语 为主,围绕历史事件,通过人物言谈、对话和辩难驳诘等形式,生动地记录了自西周穆王至东周定王期间,周王室与 鲁、齐、晋、郑、楚、吴、越等七个 诸侯国的 邦国成败、 嘉 言善语 ,因此被命名为《国语》。 我们从《国语》中精选部分篇章进行译注,以减轻一般读者的阅读负担。本书每篇分为三部分:原文、注释和译文。原文以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所吴绍烈等先生校点的《国语》 199
纪事本未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纪传本末体史的编纂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