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一、二两册。 纪事本末体史书,是我国古代与编年体、纪传体鼎足而三的一种史书,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这种史书,虽然主要钞摄一种编年体或纪传体史书,但因为它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即以历史事件命题立篇,选钞史文,故事件的眉目十分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史书,既克服了编年体史书一事要隔越数卷、首尾难稽的缺欠,双避免了纪传体史书一事要分见数人纪、传,不免支离和重复的不足。
本丛书为韩国历史上的文人学者对中国历史的整理、评述类文献的汇编作品。其内容十分丰富,有史编史撰、史评史论、史选史抄诸门类,编年体、纪传体、纲目体皆具。其中既有朝鲜国王敕命编纂、体现统治阶层政治观念和史学教化意志的《御定宋史筌》《宋史撮要》《皇明通纪辑要》等官修史书;又有朝鲜文史大家的专门性史学著作,如成海应的《皇明遗民传》、洪奭周《续史略翼笺》、池光翰《池氏鸿史》、李玄锡《明史纲目》等;更有众多文人学士文集中的论、说、辨等史论史评专文,其中不乏论证有力、观点新颖的佳作,如郑道传《三峰集 经济文鑑别集》、李敏求《读史随笔》、佚名《古史八考》等。从中可见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交往的密切程度,可见朝鲜文人对中国古代史阅读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其对中国历代正史、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
本书是一部填补空白的专门工具书,作者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研究,对职官别称异名学养精深。全书收词10000条,包含了自先秦到明清历代王朝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它必将为阅读和整理古籍读者提供极大的方便。 本辞书收词有限,上起三代、下迄清末。内容包括中国历代王朝国家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共计收词,然同一条目,由于朝代变迁,内涵有所变化,因而往往包含数条、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子目。例如“宰相”条目,除辽代曾用为正式官名外,从先秦到明清,它分别为太实、丞相、三公官、尚书左右仆射、录尚书省事、三省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正式官名的别名,其子目达34条。全书词条倘以子目计,总条数当在30000条以上。
内容简介: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 第四辑 史部》共含 24 册,为影印古籍,尽力展现原书原貌,选取域外汉文典籍中价值较高、品相较好者,以四拼一形式出版,从而嘉惠学林。 第四辑 史部所选汉籍主要来源于日本、美国、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公立图书馆。本丛书所收文献,计有 50 余种,涵盖了正史、编年、史评、谱牒、目录、方志、奏议等诸类。 这批文献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从内容上看,本丛书收录了十余种流传海外的中国方志、族谱、奏议等文献,多为国内所不藏,可补足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如明正德间刊本《新安毕氏会通世谱》、清吴兴严氏稿本《吴兴严氏传家琬琰录》等;从版本种类来看,多部日藏宋元刊本、美藏明清稿抄本十分稀见,足可宝之,如宋刊密行细字本《后汉书》(残本)、元至治三年( 1323 )刊本《宋季三朝政要》等;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