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全宗档案中,选取部分满文档案,将其译成蒙古文、汉文,并以这三种文字出版。 ◆ 起止时间为民国八年至民国十七年。内容涉及政务、机构职官、军事、政法、民族、外交、财政金融、宗教、文教、交通等,对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为了全面整理有关古长安的史地文化典籍,史学家史念海教授和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提出了编纂出版《古长安丛书》的设想,史先生任主编,出版事宜则交给三秦出版社。经过各方努力,先後推出了《隋唐两京丛考》和《三辅黄圆校注》,受到学界好评。後来由於种种原因,丛书的出版遇到了诸多困难。近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之我社综合实力渐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把前辈学者开创的这项整理古长安历史文献的事业继续做好。鉴於各方面情况变化较大,我们对原先的计划作了调整,决定编辑出版一套全新的《长安史迹丛刊》,收入《唐两京城坊考》、《长安志》、《两京新记》、《关中胜迹图志》等十敷种历代撰述;先前已出和将出的三部书也纳入丛刊,按照新的要求重新出版。可以说丛书基本包括了有关古代陕西尤
岑仲勉著作集之三。据中华书局1964年版重印。本书对《资治通鉴》研究的著述进行介绍,针对典籍中的隋唐史提出质疑六百多条,进行考释。
《册府元龟》共1000卷31部1116门,它虽与《太平御览》卷数相同,但各卷容量较大,所以总字数约超《太平御览》一倍,有940 余万字,在《四库全书》中是仅次于《佩文韵府》的第二部大书。这部书的编纂目的是“欲载历代事实,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编纂的特点是所采资料不改旧文,不恰时原文下加注,资料范围都是正经正史,每部前有总序,每门前有小序,言简意赅,有助于使用本书。但因所采多为常见书,不注资料出处,以至自宋至清不为学者所重视。直至近代,始为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所注意并予以肯定和提倡。这部书材料丰富,引文整篇整段,自上古至五代,按人事人物,分门编纂,以年代为序,凡君臣善迹、奸佞劣行、礼乐沿革、法令宽猛、官师议论、学士名行,无不具备,可以说概括了全部十七史。它所收的史书又都是北宋以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