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评要》是明代评点史学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属编年体史评。其内容分为“史纲”与“史评”两大部分。“史纲”以编年体的形式简略地记载了从“唐尧至元计共三千七百二十四年”的中国历史,按王朝帝系顺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纪”,再按王朝先后和时间顺序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评要”以“批”“评”的形式,通过眉批、夹批、断后评和对史文的圈、点、抹等,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抒写作者的读史心得和感受。全书的评语文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且将不少俗语引入评论中,使史学的评论更口语化,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主要表现出四大特点:思想的自由性,情感的审美性,形式的散点化和评语的口语化。无论在史学思想上还是史学审美兴趣上,都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个性特征。
大清王朝(1636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幅盔甲起事开启山林,清世祖福临挥师入关一统华夏,历经两百多年。这个曾经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琉球;挫败了准噶尔、大小和卓木分裂新疆的阴谋;有效地统一与管理了蒙古、西藏地区;多次打败了入侵中国东北的沙俄侵略者的强势王朝,使中国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跨葱岭,北越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诸岛的广大地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不可一世帝国,至今亡国已经百余年了,其中原因,众说纷纭。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大清王朝,似乎特别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荧幕上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清宫戏,入流的不入流的写手们也想把这两百多年的历史挖掘个穷尽,甚至还有这样一种说法: 明朝没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由谏官魏徵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中撷取经、史、诸子百家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编撰而成的一部作品。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书成,魏徵在序文中称其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令人痛惜的是,随着唐朝的灭亡,该书曾在中国失传上千年。所幸当时的日本遣唐使将该书带回了日本,很快就被日本天皇及大臣奉为宝典,该书才得以保存下来。
本书收录两部中国中古史的传世杰作,均撰写于抗战之时。亦为忧患之书。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阐说隋唐二代制度之全体因革要点与局部发展历程。后书是前书的姊妹篇,讨论了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有唐一代政治史之纲要,悉在此三篇之中。
《史纲评要》是明代评点史学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属编年体史评。其内容分为“史纲”与“史评”两大部分。“史纲”以编年体的形式简略地记载了从“唐尧至元计共三千七百二十四年”的中国历史,按王朝帝系顺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纪”,再按王朝先后和时间顺序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评要”以“批”“评”的形式,通过眉批、夹批、断后评和对史文的圈、点、抹等,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抒写作者的读史心得和感受。全书的评语文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且将不少俗语引入评论中,使史学的评论更口语化,也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主要表现出四大特点:思想的自由性,情感的审美性,形式的散点化和评语的口语化。无论在史学思想上还是史学审美兴趣上,都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个性特征。
《帝鉴图说》全称《历代帝鉴图说》,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故名 帝鉴 。 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帝师宰相张居正,为万历帝少年时代编选讲解的政治启蒙课讲义。内容主要讲述历代一些皇帝的故事,节选简练的纪传和笔记。然后,加以深入浅出的讲评解说,而且每篇都由明代画师专配一图,有如连环画一般。因为此书是专为年方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编写的,得让他能看得懂。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人。嘉靖年间,张居正以翰林院编修,领国子监司业,进裕王邸讲官。他进入仕途后,曾亲眼目睹朝廷腐败的种种黑暗,因而一旦身为内阁首辅大臣时,便一面主持政务,一面担负起了教导幼年皇帝朱翊钧的重任。就在朱翊钧即位的当年,张居正便指导讲官马自强等人, 采摭前代君人治迹 ,编撰了一部书,用作指导朱翊钧学习的教材。
《群书治要精华录》是贞观初年著名谏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汇编而成,全书总计五十多万字。是中国历史上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