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李致忠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史研究专家。本书从书史、版本学、谥法、字号、避讳、历法、学校、刻书机构、刻书情况、鉴定方法、古书版本类型等多方面,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近500个问题。全书以问答形式组构,条理清楚,涉及面宽泛,凡引证处均考究严谨。读来好似一位专家学者在向好学的学子常人娓娓讲述古籍版本知识,不浅不俗,不深不涩,雅俗共赏。读后于版本学知识的获得、掌握与运用受益匪浅。
前人藏书题跋、书志诸作,较之普通书目,着录多出於撰者目验,对图书内容及版本之揭示较马深入,因而历来受人重视。题跋与书志,虽较书目着录骂备,实则仍有差异。题跋形式不拘,内容专门,反映各书特色及撰者学养,足供後学参考,其不尽如人意处,或因篇幅有限,或则稍涉随意。书志之作,通常覆盖四部,品种繁多,其着录体例整饬,描述详备,虽不以议论见长,而实合於「述而不作」之旨。藏书志编纂盛於清末,民初流风未泯,诸家藏书虽已星散,藏书志未刊稿本犹有遗存,可供考察各书内容体例、撰者生平、抄刻先後、版本异同、存佚遁藏之助。本辑子目遴选,即以藏书题跋及藏书志为主。
本书融传统印刷史观与大印刷史观于一体,明确提出印刷史研究应当兼顾印刷品成型前的印刷科技史和成型后的印刷文化史两个层面,对印刷史学界在印刷发明问题上融会贯通、达成共识大有稗益。本书以民俗文物为对象,研究与著述的是民间日用印刷品,在印刷吏研究上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意义和价值,有开创之功。本书以民俗文物为对象,以图文互证为体例,集民间收藏、艺术鉴赏、印史研究于一身,可谓辟中国印刷史研究于新蹊。其书图文并茂,论述清楚,特色明显,实堪褒扬。
前人藏书题跋、书志诸作,较之普通书目,着录多出於撰者目验,对图书内容及版本之揭示较马深入,因而历来受人重视。题跋与书志,虽较书目着录骂备,实则仍有差异。题跋形式不拘,内容专门,反映各书特色及撰者学养,足供後学参考,其不尽如人意处,或因篇幅有限,或则稍涉随意。书志之作,通常覆盖四部,品种繁多,其着录体例整饬,描述详备,虽不以议论见长,而实合於「述而不作」之旨。藏书志编纂盛於清末,民初流风未泯,诸家藏书虽已星散,藏书志未刊稿本犹有遗存,可供考察各书内容体例、撰者生平、抄刻先後、版本异同、存佚遁藏之助。本辑子目遴选,即以藏书题跋及藏书志为主。
沈津先生浸淫版本目录之学多年,本书为其自选历年为学之所积而成,分为“古旧善本之属”(如《也说》等)、“新善本之属”(如《郭沫若本》等)、“书林逸闻”(如《王培孙与南洋中学藏书》等)、“读书偶得”(如《评》《我与的不解之缘》等)、“图书馆巡礼”(如《我所知道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我的娘家》等)、“其他”(如《古籍收藏与出版——旅美学者沈津访谈录》等)六个部分。从雷峰塔藏经到红军文献,从中国图书馆状况到美国图书馆珍藏,作者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通过对自己多年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古籍文献的神奇殿堂。本书语言古朴晓易,图文并茂,是图书馆工作者、文献学爱好者的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分为《中国历代官制简述》、《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解》及《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及词简释》三个部分。《简述》部分简要叙述了先秦至清官制的演变。《表解》部分列有自秦至清各朝官制、爵号、俸给、品秩等简表。《名词简释》部分主要解释先秦至清历史上较常见的官职名称、兵制中的主要兵种以及科举制中的专有名词。本书释词所用年代为旧纪年,公元纪年附在旧纪年后。释词中的古地名均注有今名。词目索引参照《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词目笔画索引排列。本书辛亥革命以后的官制、历代农民起义政权的官制一律不收。
《日藏中国古籍书志:经籍访古志》是一部由日本江户时期学者森立之、涩江全善等所撰的目录学著作,全面反映了江户时期日本所藏善本汉籍的情况,是日本学者研究善本汉籍的代表性著作。所收日藏汉籍七百余部,多为日本古写本、宋元旧刊本,以及流传稀少的明清刊本。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医书别为一部附于书后,凡七卷十二万余字。所收各书分别著录书名、卷数、版本年代、藏所、版式、行款、序跋、印记、识语等情况。光绪十一年序徐承祖铅印本为是书通行版本,《日藏中国古籍书志:经籍访古志》以是本为底本点校。
《日藏中国古籍书志:经籍访古志》是一部由日本江户时期学者森立之、涩江全善等所撰的目录学著作,全面反映了江户时期日本所藏善本汉籍的情况,是日本学者研究善本汉籍的代表性著作。所收日藏汉籍七百余部,多为日本古写本、宋元旧刊本,以及流传稀少的明清刊本。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医书别为一部附于书后,凡七卷十二万余字。所收各书分别著录书名、卷数、版本年代、藏所、版式、行款、序跋、印记、识语等情况。光绪十一年序徐承祖铅印本为是书通行版本,《日藏中国古籍书志:经籍访古志》以是本为底本点校。
沈津先生浸淫版本目录之学多年,本书为其自选历年为学之所积而成,分为“古旧善本之属”(如《也说》等)、“新善本之属”(如《郭沫若本》等)、“书林逸闻”(如《王培孙与南洋中学藏书》等)、“读书偶得”(如《评》《我与的不解之缘》等)、“图书馆巡礼”(如《我所知道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我的娘家》等)、“其他”(如《古籍收藏与出版——旅美学者沈津访谈录》等)六个部分。从雷峰塔藏经到红军文献,从中国图书馆状况到美国图书馆珍藏,作者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通过对自己多年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古籍文献的神奇殿堂。本书语言古朴晓易,图文并茂,是图书馆工作者、文献学爱好者的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融传统印刷史观与大印刷史观于一体,明确提出印刷史研究应当兼顾印刷品成型前的印刷科技史和成型后的印刷文化史两个层面,对印刷史学界在印刷发明问题上融会贯通、达成共识大有稗益。本书以民俗文物为对象,研究与著述的是民间日用印刷品,在印刷吏研究上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意义和价值,有开创之功。本书以民俗文物为对象,以图文互证为体例,集民间收藏、艺术鉴赏、印史研究于一身,可谓辟中国印刷史研究于新蹊。其书图文并茂,论述清楚,特色明显,实堪褒扬。
沈津先生浸淫版本目录之学多年,本书为其自选历年为学之所积而成,分为“古旧善本之属”(如《也说》等)、“新善本之属”(如《郭沫若本》等)、“书林逸闻”(如《王培孙与南洋中学藏书》等)、“读书偶得”(如《评》《我与的不解之缘》等)、“图书馆巡礼”(如《我所知道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我的娘家》等)、“其他”(如《古籍收藏与出版旅美学者沈津访谈录》等)六个部分。从雷峰塔藏经到红军文献,从中国图书馆状况到美国图书馆珍藏,作者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通过对自己多年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古籍文献的神奇殿堂。本书语言古朴晓易,图文并茂,是图书馆工作者、文献学爱好者的很好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