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鲍鹏山说孔子》编著者鲍鹏山。孔子不但是中国人心中的圣人,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精神导师。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身世却并未被广泛熟知。那么孔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家世,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新编诸子集成:抱朴子外篇校笺(下)》是晋代葛洪所撰的一部子论,与《抱朴子内篇》论述范围、思想倾向均不相同。该书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并吸收名法各家之学。原书意深文艰,《校笺》以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参校10余种重要版本,在广搜前人论说的基础上,对该书第一次全面整理,校勘精细,注释详明。
阮元、王先谦先后编纂的《皇清经解》正续编,汇集有清一代经学着述之大成,为清代经学成就的全面反映,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但其编纂方式并未按经分部,只就学者年代先后为次,其间部类凌杂,检阅不便,而且卷帙浩繁,读者不容易得其纲领眉目。《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皇清经解提要》的写作初衷即指导后学阅读《皇清经解》。沈豫在书中概述每种解经着作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学术渊源,指出该书的特色,品评其价值与不足。《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皇清经解提要》在程度上“可为初学导师”。
《百喻经》,原名《痴花鬘》,又称《百句譬喻经》。该经为五世纪印度僧人僧伽斯那所撰。为教导新学,他将散见于佛教经藏的比喻故事摘取九十八则,辑为一部,加上书首的引言和书末的偈颂合为一百,因取整而言,故称《百喻经》。本书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他对僧伽斯那所集的《百喻经》,悉皆诵习,并深明其意义旨趣。他于南齐建元初(479)由印度来建业(今南京)弘法,曾住当地的毗离耶寺,在寺中讲学、传道、译经。永明十年(492),他译出此书,并于建业止观寺教授新学,传播佛法,名声盛大。中兴二年(502),他于止观寺圆寂。《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百喻经》是南齐时代翻译的佛典之一,在我国已流传了一千四百八十余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資料湮沒無聞。為此,早在一九八四年 學者錢鍾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提出了利用 科技電腦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栾贵明主编的《皇甫谧集(上下)》即為其中之一。 皇甫謐,字士安,號玄晏先生。他博綜典籍,其作品詩、賦、□、頌、論、難甚多, 有《帝王世紀》等重要著作,可惜大多伕失。清代嚴可均氏收其作品十一篇,五千三百餘字。 此次新輯皇甫謐作品,不僅收得其詩文言論二十條,二干一百餘字。 是重新全面搜尋、整理、编輯了其著作《帝王世紀》《年曆》《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績列女傳》《列女後傳》《玄晏春秋》《針灸甲乙經》《解散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本书为金良年先生对其2003年点校本的修订,在底本选择、校记写法、体例设计上都有新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