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内容简介:在“唐宋八大家”这一重要的古代散文创作集体中,三苏父子是专享的在古文创作上取得不凡成就的文学家族。当初苏洵携苏轼、苏辙来到东京开封,凭借着张方平等的推荐、欧阳修等的揄扬,加上次年苏轼、苏辙在科举考试中双双高中,一时三苏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特别是苏轼,当时欧阳修就发出了“老夫须放他出一头地”的感叹,欧阳修晚年更是带点伤感地说:“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朱弁《曲洧旧闻》卷八)而在南宋时期,苏文代替《文选》,成为士子争相效法的榜样。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就记载了这样的谚语,北宋时是“《文选》烂,秀才半”,而南宋时却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不过,这些历史故事多多少少
《浮生六记》正文选用朱剑芒所编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本为底本,该书于1936年刊行。之所以选用这个本子,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这个本子的校勘比较精,错误不多;二是它抢先发售刊出了第五、六卷,是一个“全本”。同时还参考了其他三种整理本,即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罗宗阳校点的《浮生六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金性尧、金文南所注的《浮生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浮生六记》的注释为简注,内容包括一些难解的词语、人名、地名、诗文典故等,只要读者能大体读懂的词语,就不再出注。对所注词语,简要说明词义,不作征引和发挥。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拥有代表性、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辑成《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超值全彩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等九个篇章,涵盖了职官制度、伦理道德、文体流派、语言文字、建筑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书节选了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并进行简单的注释和逐字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名著精读)》内容简介:在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挛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立荐薛仁贵挂帅征战,逃避此劫。仁贵征西,误中圈套,披困锁阳城。太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帅。丁山请缨,以无敌之势夺得帅印,与母亲及妹妹出发西征,并一同解救父亲。
曾有人说:“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是世界上人文性格相似的两个民族。”作为世界上聪明的民族之一,犹太民族拥有非凡的智慧,拥有传奇的经历,拥有璀璨的文明。 “三个犹太人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这是对他们神奇智慧的高度肯定。犹太民族像谜一样活跃于世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两千多年的漂泊流浪中,在从未有过的大迁徙中,在居无定所屡受屈辱的艰难和困苦中……在一切的不幸中,犹太人坚强勇敢地活了下来,并被激发出各种生存的智慧。纵然一生流离,也挡不住犹太人创造智慧的力量。犹太人的智慧遍及自然、社会、人文和艺术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有很多名人都是犹太人,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量子力学开创者波尔和波恩、原子物理学开拓者费米、控制欧洲金融命脉的罗斯柴尔
国学无处不在,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典读库:国学常识一本通》以国学常识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闻逸事,融知识性、趣味性、全面性于一体。无论你学历如何,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就可以通过《经典读库:国学常识一本通》获取你感兴趣、需要了解、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 李娟编著的《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国学基本教材(20种共24册)》由本社编。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于公元前994年间,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少、含义深、传奇多、影响*,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中医中有同名经脉,即手少阴心经。《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坛经》。是中国被尊为经的佛书。《地藏经》主要叙述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的大会上,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本生誓愿与救度众生的威神之力。内容包括对地狱恐怖情景的描述、对众生因果报应的分析,以及瞻礼供养地藏菩萨
《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部系统总结尸体检查经验的法医学名著,也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后,《洗冤集录》成为历代官府尸伤检验的蓝本,曾定为宋、元、明、清各代刑事检验的准则,是刑、法官之书,在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起过重大作用。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随着文化世俗化的发展和印刷出版业的发达,明清以后开始出现语言通俗、面向大众的“日用百科全书”。这类以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为核心的百科全书,涵盖三教九流、包罗衣食住行,一时盛行于世。其中,有影响的是清代学者石成金编著的《传家宝全集》。 《传家宝全集》共分四册。 册主要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佛的出世和道的超脱,论述修身齐家、为人处世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传家宝全集》作者谈修身齐家,目的不是“治国”“治世”,而是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对许多人生重要的事情,以极浅显的话语说破,让人们醒悟,有所遵循,各复良知,行善戒恶,共享福寿安乐。 第二册主要讲人们如何应世,如何自我保护,简明透彻地宣扬了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和对“缺陷世界”的感悟。作者认为人要有远大抱
《曾子注译》在选目上基本做到以序跋为主,以短篇为主,以唐宋作家为主,以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的作品为主。在文言文的翻译上,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信、雅、达三者的统一,并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注释上,力求简明扼要,详略得当,文物典故,搞清出处。在评论上,力求突出重点,评出新意。
《手的艺术(敦煌手姿线描精品)》系敦煌历代石窟手姿线描精品专集。作者李振甫系专业壁画工作者,倾数十年实地描摹心血而成。全书以时代为序,分设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元等各代石窟中具有代表性的手姿,以娴熟的线描技法呈现,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各时代独特的佛教艺术、社会生活风貌。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五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世乱,戎马倥偬问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居其一。其文韬武略、处世绝学和官场秘经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而他本人也成为近代*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是清朝成同中兴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英雄贤者。他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28岁便入京赴考中得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仕郎,后建湘军,为清王朝平定天下。他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追求。可以说,独树一帜的曾氏绝
彭君朝丞和王秀芬的书将要修订、合编再版了,要我写篇序言。我想借此机会简略地谈谈成语,对于本书的读者或者能有些细微的帮助吧! 成语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 它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出现在语句里。成语往往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人们长期运用中得到锤炼, 因而常是精辟而多彩的。 由于汉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所以汉语里的成语是极为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