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论述历代律法,着重在汉律、唐律及明律。唐律是我国现存早而又为完整的古代律法,也是唐以后各朝律法之所本,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明律为清律所直接承袭,书中对明律的论述目的是比较明确,主要就在于借鉴。和沈家本同时的律学大家薛允升着有唐明律合刻,论说利弊得失,薛氏右唐而左明,沉家本对唐律也很推崇,但态度却较为客观,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对汉律的研究是本书的精华。历代刑法考收有汉律摭遗二十二卷,约占全书的份量的三之发之一。汉律摭遗的特点是对材料的征稽探隐发微,力求穷尽,而考辨则多引汉人说法以解释汉律。汉律久亡,经过沉家本的整理,汉律面目大致可观,其中有些还是研究汉代典章制度及社会性质的珍贵资料。历代刑法考一书及稍后问世的程树德九朝律考,在整理我国法制史资料方面,都应算是具有总结性的
《子藏.法家部.韩非子卷》(全四十五册)收录目前所知有关《韩非子》之白文本、注释本、节选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关研究著作等一○五种。本书将版本的遴选放在编纂工作的首位。如民国间上海涵芬楼影印北京白云观所藏明正统《道藏》本删掉了众多扉画与印章,影响到其版刻价值,本书直接以北京白云观原藏梵夹装明正统《道藏》本为底本,还原其真实面貌。本书还注重名人批校本的收录,如所收六种明万历十年赵用贤《管韩合刻》本《韩非子》,尽管底本相同,但分别有王允升、王念孙、黄丕烈、戈宙襄、王渭、顾广圻、翁同书等人校跋。本书还收得几种海内外孤本,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庄元臣《韩子弋腴》、清朱锡庚《韩非子校正》、民国间佚名撰《读韩非子》,是难得一见的手稿本,现初次公布,必将有力地推动《韩非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