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典藏版)(精)》选录两宋名家词290余首,“根据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来评选宋词”, “以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派作为骨干,重点选录南宋爱国词人的优秀作品”。这是胡云翼选本的一大特色。其注释浅显通俗,力求完备,并着重于词句的串解。对各个作家和作品均作简要介绍和说明,引用资料丰富,是一部十分有特色的宋词选本。
张元忭(1538—1588),浙江山阴人,晚明浙中王学大家。他服膺阳明之学,曾问学於王畿,同时对阳明後学中出现的空谈本体、忽略功夫的不良倾向抱有高度警惕,故一生以维护儒门矩矱为职志。 元忭早年即以孝行着称,後来又得中状元,故在士林中威望极高,时人称之为“忠孝状元”,他亦藉此成为隆、万之际士大夫的 之一。本书以明万历二十一年刻《张阳和先生不二斋稿》为底本,以正谊堂全书本《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为校本,并附张元忭集外诗文、傅记、祭文、书信及家传资料,是目前收录 为完整的张元忭文集。
陶宗仪所撰《南村辍耕录》是元末明清笔记杂著中的杰作,也是了解元末明初社会的珍贵资料,文献、学术、史料价值兼而有之。《辍耕录》成书后,刻本綦多,质量参差,清人着录已多有混淆。明刻本系统优于元刻本系统,其中玉兰草堂本 ,戴珊本 劣,因潘祖荫着录时误戴珊本为元刻,陶湘据以覆刻,张元济据以影印,导致后来的整理本均以戴珊本或出自戴珊本的本子作底本,因而存在大量错误。现有整理本除中华本外均称校点本,实则仅本稿作者完成的辽教本附有校勘记。现选用玉兰草堂本作底本重新整理,为学界提供一个高质量繁体版整理本。
张仲裁译注的《酉阳杂俎(上下)(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 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
《三不朽图赞》,亦称《越人三不朽图赞》、《有明越人三不朽图赞》、《於越有明一代三不朽图赞》、《明於越三不朽名贤图赞》等,为张岱晚年所著。其书总分立德、立功、立言三门,收录明代绍兴府八县(会稽、山阴、萧山、诸暨、馀姚、上虞、嵊县、新昌)一百馀人。每篇图赞可分画像、传记、赞语三部分,画像大都为张岱亲自访求而得,甚可宝贵;传记则撮述人物字号、籍贯及生平大概,甚为简略;赞语则以韵语敷衍人物事迹,平平无奇。《三不朽图赞(精)》以浙江图书馆藏陈治德刻本为底本,该本一百零七人,所缺余烈妇、胡幼恒、余□修三人图赞及徐迪惠摹徐龙川像则据绍兴图书馆藏本补足,凡得一百一十人,一百一十一幅画像。平步青、李慈铭二家校语多有参考价值,则据民国铅印本补入。各本序跋题记等除张岱自序置于篇首外,馀依时序汇为附
陈寅恪文史论文集。 文艺方面主要勾稽了天师道信仰、滨海地域与琅琊王氏书法成就之关系,考证了四声之学的兴起与梵呗转读流入的关系;文学方面演绎了《桃花源记》寓意之外的“实事”,《哀江南赋》之古典今情;史学方面论述了“山东豪杰”在隋唐之际的历史影响、“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在安史之乱前对唐代政治社会变迁的重要作用;思想方面讨论了陶渊明思想与清谈的渊源,韩愈在文化演进中的重要地位等。 洵为陈寅恪文集中 的部分。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在中国文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为底本,并汇校众本。除收入《樊川文集》二十卷、《樊川别集》一卷、《樊川外集》一卷外,以供进一步研究之需,将存世的不少疑是杜牧之作而实非杜牧之作者,亦予收入,编成《集外诗》三卷及《集外文》一卷,并说明出处。本书校勘尽量保持底本原貌,列岀对校本大抵可通文字;对诗文中的典故及语辞,作了详细的注释;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及疑难问题,都作了充分的考证与辨析;对绝大部分作品,作了系年;书末附录历代相关评论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本书纳入中华书局“中华国学文库”。
《吴子》又名《吴起兵法》《吴子兵法》等,战国吴起著,是吴起千百次军事斗争的经验总结和实践结果,包含了吴起宝贵的军事思想与见解,是一部兵学经典,在中国兵学 占有 重要地位。《吴子汇校集释》为《子海精华编》之一种,以《武经七书》南宋刻本为底本,参以《群书治要》《通典》《太平御览》等引文及重要注本,,历时数载,增删数次,将古 籍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予以精审精校,又遍采相关古籍,尤其是竭力搜集海外旧籍注本,补遗漏,疏旧解,辨正误,决疑难,是《吴子》一书全新而详尽的版本,颇有助于展现此 兵学经典的精髓、认识吴起的军事思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文献价值。
杜牧,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在中国文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为底本,并汇校众本。除收入《樊川文集》二十卷、《樊川别集》一卷、《樊川外集》一卷外,
《福楼拜与现代思想续论》的作者广征博引,凸显了法国十九世纪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盼文学与艺术观及其社会形象,并尽力将之与当今世界的思潮相联系,涉及面较广,论证有据,不失为一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里功底深厚的研究。作者在拥有英美福楼拜研究的丰富资料、融合其批评方法和批评视野的基础上,为福楼拜读者和福楼拜研究提供了思想家福楼拜的全新形象,实属难能可贵。论文气势宏大,资料丰赡,论析清晰,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本论文显示了作者具有较为广阔的学术视野、较为坚实的理论修养和驾御复杂课题的能力。论文架构完整,叙述详尽、材料充实、分析到位,是一篇完成得相当出色的博士学位论文。
《读书札记二集》内容包括“史记之部”、“汉书之部”、“晋书之部”、“后汉纪之部”、“资治通鉴考异之部”、“弘明集之部”、“唐人小说之部”、“敦煌零拾之部”、“人物志之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