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明代《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的基础上增补编辑的。 一、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整理编校而成。除了对于卷次顺序略有调整以外,具体篇章编排次序则保持了底本原貌;并将底本未刊或王阳明的散佚诗、文、语录及相关题跋、祭文、传记资料,分类增补或附录在相应卷次之下,共计78篇。这样的编排一方面保留了历史权威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二、本书编校、统稿及重印本的修订编目工作,由吴光主持负责。钱明负责旧本未刊诗文的搜集整理。各卷点校分工如下:吴光点校卷一至
《弇山堂别集》记载明时史料典故,是一本私人撰录的实录。全书共一百卷,记载明朝典制沿革、稗史异闻、史乘考误。以万历十八年翁良瑜雨金堂初刻本为底本,以万历庚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广雅书局本为校本,同时参校了《明实录》《明史》《国朝献征录》《古今万姓统谱》《弇州山人续稿》《弇州史料》等相关文献典籍。 《弇山堂别集》为《王世贞全集 正编》所收内容之一。 《王世贞全集》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 的成果。王世贞为明代后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以诗文名于世,声华意气笼盖海内。曾以 文必西汉,诗必盛唐 相倡,以期振兴明后期文风。晚年诗文以恬淡为宗。史学造诣亦深,喜访朝家故典,晚年得见内府秘籍,著述甚丰,亦颇具见解。 作为明代后七子领袖人物的王世贞,去世后从未有全
杨博戎马一生,所至之处颇有建树,建白、复议颇多,相关奏疏当时即整理刊刻成书。此 奏疏集 包括《杨襄毅公甘肃奏疏》、《杨襄毅公经略疏稿》、《杨襄毅公宣大奏疏》、《杨襄毅公蓟辽奏疏》、《蒲坂杨太宰献纳稿献纳稿》、《杨襄毅公本兵疏议》等6种。既是研究杨博生平和思想的*手资料,也是研究明代军事和边防的珍贵史料。
《世说新语(套装上下册)》三卷,南朝刘义庆编撰,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分爵德行二日语等三十六门,记述了自东汉後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主要爵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 2688 )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 16 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二辑,*辑 50 种,整套定价 1319.00 元,第二辑 50 种,定价 1369.00 元。
《清真集笺注》是罗忼烈先生代表作之一,分为 卷首语 、上编 词笺 、中编 诗文笺 、下编 参考资料 、 清真年表 五部分。作者汇集众多周邦彦集版本,并从《永乐大典》、《(宋)皇朝文鉴》、《宝真斋法书赞》等书中辑录散佚作品,加以校勘、笺注、集评、附记等,考订正误,辨析真伪,发微抉隐,使此书兼具资料性与研究性,堪称研究周邦彦无法绕过的重要参考书籍。《清真集笺注》原于1985年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后于200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精装本、平装本。本次重排为典藏版,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表述、引文疏误略作修订。
《临江阁集(宣纸线装 一函四册)》为套装,共4册。 《临江阁集(宣纸线装 一函四册)》全宣纸制作、线装,字迹清晰,便于学习、研究使用、珍藏。
《张四维集》包括《条麓堂集》和《条麓堂续集》。前者共三十四卷,分卷为赋、颂、诗、册文、序、诏、制策、敕谕、诰敕、表、笺、露布、致语、启、奏疏、议、论、讲章、策问、书、序、记、传、铭、碑文、墓表、志、行状、祭文及《永信録》,全书五十余万字,堪称张四维著述之大全,既是研究张四维生平和思想的*手资料,也是研究明代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珍贵史料。《条麓堂续集》大部分内容为张四维入阁参预机务、代为首辅,以及回乡守制期间与同僚、友朋的书信,其内容如论丈量田地,谈北番贡市,透露入阁随张居正办事的无奈,倾诉独力主持国政时的苦衷,表白服阕后归老故土不再出仕的心曲,等等。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汉魏以来,文人别集日益繁多,学者难以遍读,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文选》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按体裁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三十八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 《文选》选文注重文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多录骈偶之作,集中了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精华,被《四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汉魏以来,文人别集日益繁多,学者难以遍读,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文选》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收录了上起周代,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按体裁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三十八类,其中赋、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 《文选》选文注重文采,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文选序》)为主要艺术标准,多录骈偶之作,集中了汉魏六朝文学的主要精华,被《四
所收多经学著作如《李氏易传》《周易乾凿度》《大戴礼记》等,以及《战国策》《北梦琐言》等其他著作,皆为当时世所罕传之书,并慎选底本精加校刊,字迹俊秀,为清前期校刻较精的丛书之一。清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卢氏雅雨堂刻本。此次据此本影印。
《龙眠风雅全编(套装共10册)》为明末清初桐城人潘江所辑,包含《龙眠风雅》和《龙眠风雅续集》两种,共计92卷,收录作者553人,诗作14874首,近300万字。“龙眠”即桐城境内的龙眠山,借以代指桐城。全书以诗歌选集的形式,集中展现了明代三百年,尤其是自万历以来到清初一百年中桐城一邑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表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众生相,反映出易代鼎革之际封建社会的现实状况。
本套装书汇集了品读千古诗词散文名篇的《唐诗名家鉴赏》、《宋词名家鉴赏》、《人间美纳兰词全集》、《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切实反映中华文化智慧风貌的《国学知识全知道》、《中华传世家训》、《曾国藩传世文集》,细致描绘中华历史脉络的《文白对照三国志》、《文白对照明史·清史》、《二十四史快读》,可以让读者尽窥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金石萃编校字记(外15种上下)(精)/罗振玉学术论著集》主要收录罗振玉访碑题录及所辑古书。主要有《金石萃编校字记》、《寰宇访碑录刊谬》、《补寰宇刊碑录刊误》、《增订汉石存目》、《魏晋石存目校补》、《高士传辑本》、《王子安集佚文附校记》、《临川集拾遗》、《隰西草堂集拾遗》、《蒿庵集捃佚》、《鹤涧先生遗诗辑存补遗》、《苇间老人题画集》、《再续寰宇访碑录》《墓志微存目录》、《经义考目录附校记》、《宋元释藏刊本考》等16种。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经史百家杂钞》是由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粹文集。全书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共二十六卷。选文涉及经、史、子三类,选文多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择精当,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清末至今,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一部古文选本名著。现约请文史专家对全书进行翻译和注释,并撰写简明扼要的题解。
《彭玉麟集》为《湖湘文库》之一种。 《彭玉麟集》两册,内容包括奏稿、电稿、诗词、联语、文集、书信。其中奏稿、诗词部分以光绪十七年之刻本为底本,并增补了集外诗词及未刊稿;电稿部分主要辑自《张之洞全集》;联语、文集、书信,则从湖南省博物馆、上海市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处搜集所得。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经史百家杂钞》是由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粹文集。全书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共二十六卷。选文涉及经、史、子三类,选文多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择精当,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清末至今,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一部古文选本名著。现约请文史专家对全书进行翻译和注释,并撰写简明扼要的题解。
詹安泰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词学家、文学史家、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博学多才,幼习诗词,毕生致力于古典诗词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用力精勤,创获良多,著述丰富。其诗词创作渊源有自而又能自造新境,被誉为现代词人"四大家"之一;其文学创作依托深厚的国学根底和不断充实的新理论、新方法,而呈现涉猎面广、体系性强,兼具开拓性和总结性的特色。本书由詹安泰的长子现代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负责,蒐集了詹安泰词学、《诗经》、楚辞以及文学史研究诸方面的全部著作,共分为古典文学专著、古籍整理、诗学词论、诗词创作、文史杂著五卷,包括了《中国文学史》、《宋词研究》、《离骚笺疏》、《李璟李煜词校注》、《花外集笺疏》、《无庵词》等专著。其诗学、词学论文,以及文史杂著也全部收录于内;书后还附有《我的父亲詹安泰》、
《曾国荃集》共六册,*册收同治二年至光绪五年奏疏。第二册收光绪六年至光绪十六年奏疏。第三册收咸丰八年至光绪四年书札。第四册收光绪五年至光绪十六年书札以及光绪九年至光绪十六年之电稿。第五册收道光二十八年至光绪十五年之家书。第六册收入公牍、批牍、文集、诗词、联语及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