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旧刊《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的基础上增补编辑的。 一、本书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简称 原本 )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 二、本书编校、统稿及重印本的修订编目工作,由吴光主持负责。钱明负责旧本未刊诗文的搜集整理。各卷点校分工如下:吴光点校卷一至三,卷四十一;董平点校卷四至十一,卷十九至二十五;姚延福点校卷十二至十八,卷三十七至三十九,钱明点校卷二十六至三十六,卷四十。 三、本书系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繁体竖排版重校排印的简体横排版。因是面向普通读者,所以删除了繁体字版的校勘记,但据原版校
阳明先生的讲学语录和诗文著作,在他生前已由其门人陆续单独刊行。隆庆六年,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时,汇集了传习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世德纪,以及年谱、奏疏、祭文等,整理而成《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于世。全书共三十八卷,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附录,附录又包含年谱、年谱附录、世德纪、世德纪附录。这是第1部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quan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次出版的简体版,是以民国《四部丛刊》所影印的明隆庆刊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并参考了《四库全书》本、中华图书馆本等版本,以及从明朝至今关于王阳明的众多研究成果。 《王阳明全集(套装1-4册)》在编校上遵从原版体例和文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十九卷《旧本未刊语录诗文补编》和第四十卷《旧本未刊
《集韵》宋丁度等奉敕撰,为我国历史上较重要的韵书之一。书成于宝元二年(1039)。因《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宋仁宗命丁度、李淑典领,与郑戬、贾昌朝、王洙等人共同重修《广韵》,尽量增加字数,更名《集韵》。《集韵》共分十卷,计平声四卷,上、去、入声各两卷,共206韵,与《广韵》相同。《集韵》在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比《广韵》都有增广。其广收异体字,共收字53525,比《广韵》多两万余字。并新增又音,保存了当时的时音和方音。并广收训诂。《集韵》可谓韵书之总汇,为研习语言文字之学不可不读之书也。
《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Z早、影响Z为深远的一部诗文总集,所选作品从周代至南朝梁代,近八百年,时间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书中精选了130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所以称《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成书后,因其内容博大、选材精审等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濂编著的《遵生八笺(上下)(精)》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专著,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明代高濂撰。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刊于公元1591年。二十卷。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很有参考价值。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高亨先生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其治诸子,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往往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周易》,一改前人 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 的旧习,首次经传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 义理派 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其治《诗经》,以传统文字训诂学为根基,在校勘训诂上创发新义。砥砺基础,夯实根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诗经》各篇加以说明注释,有许多地方别具识见。
《清真集笺注》是罗忼烈先生代表作之一,分为 卷首语 、上编 词笺 、中编 诗文笺 、下编 参考资料 、 清真年表 五部分。作者汇集众多周邦彦集版本,并从《永乐大典》、《(宋)皇朝文鉴》、《宝真斋法书赞》等书中辑录散佚作品,加以校勘、笺注、集评、附记等,考订正误,辨析真伪,发微抉隐,使此书兼具资料性与研究性,堪称研究周邦彦无法绕过的重要参考书籍。《清真集笺注》原于1985年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后于200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精装本、平装本。本次重排为典藏版,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表述、引文疏误略作修订。
《畴人传》是我国*部有关历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及其学术贡献的传记体专著。《畴人传合编校注》序言中说明其宗旨是为了 综算氏之大名,纪步天之正轨 ,即以人物为纲纪,内容涵盖历代天文、数学家的学术活动、数学成果和数学思想,因此也可视为我国*早的数学史与天文学史的通史性著作。《畴人传》由干嘉名儒阮元(1764-1849)主持编撰,而实际承担具体撰述工作的是数学家李锐(1769-1817),阮元门生周治平也受命参加了校录工作。 由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和天算家李锐等编撰的《畴人传》开启了编写我国编写科学家传记的先河,以后又有罗士琳、华世芳、诸可宝、黄钟骏等名家续补了以后各编。这是具有十分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经典,至今依然是研究科技史的之书,是古今中国科技史著作中被引用频次*多的著作,国内外均有专门研
本书是芷兰斋书跋系列书籍的第五种。本书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名家稿钞校本30部,像鲍廷博批校《宋林和靖先生诗集》三卷、周大烈题记、高燮过录方苞点评《柳河东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郑文焯题记《白石道人诗集》六卷等,都极为珍罕。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著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
本次整理的李颙著作,包括《二曲集》《四书反身录》《垩室录感》《周至三义传》《司牧宝鉴》《关中李二曲先生履历纪略》《潜确录》等。其中,《二曲集》以郑重、高尔公刻印本为底本,以长白完颜本、石泉彭氏本、静海闻氏本为主要校本。《四书反身录》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思砚斋刻本为底本,以三韩铭德本、石泉彭氏本与静海闻氏本为校本。《垩室录感》以石泉彭氏所刻的《垩室录感》为底本,参校吴中重刻本和静海闻氏本。《周至三义传》以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刻《垩室录感》中所附的《周至三义传》为底本,参校陇右牛氏本和周至县署本。《司牧宝鉴》整理时以石泉彭氏本为底本,参校宜黄黄氏本和静海闻氏本。《关中李二曲先生履历纪略》以程氏刻本为底本,参校石泉彭氏本和静海闻氏本。《潜确录》以石泉彭氏本为底本,参校陇右牛
本全集收录王安石撰著和编纂的全部文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采用简体横排的方式整理出版。另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作为附录,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位历史大人物。 全集中有传世完整文本的著述,所用底本一般采用刻印时间较早、校刻精良的善本,并以不同系统的版本作为参校本。全集所收的辑佚文字,尽量参考前贤时彦的相关成果,做一些修订,并综合做出一些编排方面的调整
刘光蕡,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刘古愚著述,身前刊刻的只有《味经书院志》《濠堑私议》两种,其余均为其去世后门弟子搜集刊刻而成。本次点校以思过斋刻本为底本,参照柏经正堂本《孝经本义》、《关中丛书》本《立政臆解》《学记臆解》《陕甘味经书院志》《尚书微》《修齐直指评》等而成。全书中的其他著作未见有不同的版本,在点校的过程中参照了其他相关书籍。如刘古愚遗书中有不少是以为经、史、文集作疏解的形式而写成的,即选择各种版本的经、史、文集进行校对,刘古愚所录经、史以及古人文集文字与通行版本有不同的地方也予以注明。如以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上海五洲同文书局石印的乾隆武英殿本、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百衲本以及中华书局 1959 年版标点本《史记》与《史记货殖列传注》《史记太史公自序注》中的《
吕柟,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是 明代关中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吕柟早年问学于渭南薛敬之,始得周、程、张、朱之理学正传,坚持格物穷理、知先行后,继承关学读经重礼、重视气节的传统。“以礼为教”是张载思想的显著特色,吕柟亦非常重视对礼的学习与践行,其思想由传统理学转向先秦孔孟仁学。 该书为吕柟讲述经学的语录汇编,全面、详尽地反映了吕柟对先贤经学思想的理解和新的诠释。共27卷,由《泾野先生五经说》21卷和《四书因问》6卷两部分组成。《泾野先生五经说》《四库存目丛书》著录有:《周易说翼》3卷,《尚书说要》5卷,《毛诗说序》6卷,《春秋说志》5卷,《礼问》2卷,总计21卷。本次《泾野先生五经说》的校点以清咸丰六年(1856年)李锡龄校点的《惜阴轩丛书续编》为底本,以《四库存目丛书》本、《丛书集成
王建常是明、清之际关中著名经学家、哲学家,与冯少墟、李二曲合称“关中三先生”。本次点校整理的王建常著作,包括《书经要义》 6 卷、《大学直解》上下卷、《太极图集解》《复斋录》《复斋余稿》等。本次整理侧重于体现王建常关学思想之义理性文献,《大学直解》以世德堂藏版为底本,传经堂藏版为校本。《复斋余稿》以四勿斋石印本为底本,朝邑文会刷印本为校本。凡系底本刊误、校本为正者,依校本改正并出校;凡底本为正、校本为误者,亦出校,以便读者识鉴;凡明显俗字、古体字、后世避讳字,均径改。王建常作为明末遗民,他锐意圣学,笃信程朱,力排异说,终生不遗余力地对阳明、异端佛老进行辟斥。其学以主敬存诚为功,穷理守道为务,他主张为学先要立志,要立志成为天下等人,要做天下等事。本部文集有助于从理气关系、心性关
先务虚后务实,先理论后技艺,这是《随园食单》在结构上的独特之处。本书开头以《须知单》和《戒单》为总纲,分别论述了原料的采购、作料的配搭、火候的掌握、餐具的选择、上菜的顺序、烹饪的规则、厨师的态度、食客的品位、宴席的礼节等等事项。简单说,《须知单》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戒单》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这两章提纲挈领,充分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饮食理念。 总纲以下,本书又开列十二章,分别是《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茶酒单》。每一章中又囊括几条至几十条食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清代江浙地区三百余种美食的做法和味道。 《板桥杂记》一书采取笔记体,分雅游、丽品、轶事三个部分,
《状元阁印千家诗》,作为 三百千千 之一的《千家诗》,历来为传统蒙学所重视。其实《千家诗》由五言诗和七言诗两部分合并而成。其中,五言诗为清代王相所选,七言诗则由宋代谢枋得所选。两部分共选录作品二百二十六首,涉及自唐代至明代诗人百余名,所选杜甫作品多,共二十二首。作品题材多样,山水田园、送别思乡、吊古咏物皆有。且诗句浅白易懂,并附有注释,较适合孩童诵读。次选《状元阁唐诗三百首注释》,编者蘅塘退士,原名孙洙,字临西,无锡人,《唐诗三百首》已不须多做介绍,几为广为人知的唐诗选本。又选《状元阁印宋元明诗》。由清代道光年间朱梓、冷昌言所编,根据序言所述,此书原为冷氏家塾自用启蒙读本,仿照《唐诗三百首》体例编辑而成,共选一百四十五位作者的三百一十一首诗。宋元明三代诗作与唐诗三百首一并作为
该书稿是《唐兰全集》 遗稿集 中《唐氏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笺正》、《读说文记》三部分的结集,为唐兰先生未发表的关于《说文》研究的一些笺注、札记,虽为未完成稿,但集中反映了唐兰先生治《说文》的方法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