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26nbsp;%26nbsp;《张孝祥词笺校》由(宋)张孝祥 撰
严羽生前究有多少著作?至今还未搞清楚。可以断言的,是决不止现存这两种,一定还有很多,或已亡佚,或有所存留而、倘未发现。在《庐陵客馆雨霁登楼言怀寄友》诗中,他自言“徒事百卷文·未返一竿钓”。至元庚寅(12(1)O)黄公绍为《沧浪吟卷》作序·说他所看列的《沧浪吟卷》,已是“盖仅有存者”,“犹存什一于千百”。后来朱霞作《严羽传》时,也还提到此点:“先生辟地江楚,诗散逸为多,至元间邑人黄公绍搜存稿仅百三十余篇,为序而传之。”可见他的诗在至兀间已大部散逸。 朱霞传记中曾提及严羽的诗论,云:“论诗推盛唐·谓后之过高者多法汉魏而蔑视盛唐,不知诗之众体,至唐始备,唐之不能为汉魏,犹汉魏之不能为唐也。因言古制有可以行之j代而不可行于后 世者,非三代之制不善也,时不同也,诗亦若是已耳。又日:诗有另别才,非关
本书是《百年河大国学旧著新刊》系列之一的《天问研究》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编年、从《天问》中所见屈原的唯物论思想、《天问》的写作年代及地点、《天问》对于上古史研究的贡献、从《天问》中所见的春秋末年楚宗庙壁画等内容。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十月庚午(28)日这天,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聚集在许昌附近颍阴曲蠡(今河南临颍)的繁阳亭。当汉代最后一个帝王刘协把皇帝玺绶移交给一个青年时,历时400多年的汉帝国已正式宣告结束,一个新的王朝魏国已正式诞生。禅让的典礼结束后,这位青年还站在受禅坛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许久,他才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大臣,慢慢地说出了一句意味良深、分量极重的话:虞舜、大禹的事情,我今天终于知道了。 这位青年就是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这一时刻离他34岁的生日已没有几天。回忆起34年来动荡不安、辛苦备尝的生涯,他的这一番感慨,确实是历经沧桑的人生体验。
《藥王飬性篇箋注》從《備急千金要方》〔飬性篇〕舆《千金翼方》〔飬性篇〕、〔退居篇〕中辑出類编而成。《要方》底本采用日本江户醫学馆影刊宋本,並以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新雕孫真人本千金方》、北京圖书馆藏元刻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明书院刊本,以明万曆王肯堂校刻本進行校正。同时对《要方》、《翼方》底本采用元大德梅溪书也逐一進行了比勘,並寫出校记。他校所用版本多为通行本。兹不列叙。 书中古今字、異體字、俗寫字一筆改为通行规范字。
《张孝祥词笺校》由(宋)张孝祥 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书中辑录了东汉至东晋300多年间社会上各种轶闻趣事,分为德行、言语、文学等36门(类)。 本书以明代袁褧嘉趣堂本为依据,参以日本尊经阁影宋本、王先谦思贤讲舍校订本、唐写本《世说新书》残卷,对原文作了必要的校订。为方便读者阅读,又将原文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改为简体字、通行字。注释主要交代一些背景材料,对人名、地名、职官名以及特殊疑难词语或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作了解释,具有简明、准确、通俗等特色,是一本构思悠长、雅俗共赏的文学读本。
苏东坡是我国文学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当今研读苏词不可或缺的文本。本书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引次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本,重新整理,读者极便检索。相信它的出版会受到广大苏轼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女词人,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脍炙人口,也是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徐培均先生在前人研究整理的基础上,重新辑校李清照的作品,将她的诗、词、文汇成一书。对于最负盛名的词作,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校本则采用同样罕见的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钞本等,颇具校勘价值。同时对诗、词、文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辨析原委,理清脉络,纠正讹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对李清照的评论资料和新撰的年谱。全书收罗完备,笺证有据,资料丰富,颇便阅读,亦极便研究者参考。
黄仲则的诗歌,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时会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那句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饿乡纪程》)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再次提到黄仲则:“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羊牧之《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 郭沫若说过,郁达夫不仅很喜欢黄仲则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似乎有意在学他,“他的短篇小说《朵石矶》便是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而其实是在《夫子自道》”。(《郁达夫诗词钞序》)在解放前的三十年间,有关黄仲则的年谱,评傅、各种选本,陆续出版,数量之多,超过清代其它诗人
全书共三卷。卷一为词,卷二为诗,卷三为文。词凡53首,存疑辩证之作7首,佚句4则。诗凡16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凡10篇。附录三种: 一、 《李清照年谱》; 二、 《传记·序跋》;三、 《总评》。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后记。共三十一万字,被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规格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并有精装本供读者收藏。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为杰出的女词人,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史载原有《李易安文集》十二卷、《易安词》(一作《漱玉词》)六卷,然早已散佚。后人不断搜集,所得不多,如明末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民国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本,皆辑有《漱玉词》,不仅量少,而且皆无注释。晚近王仲闻所著《李清照集校注》,较为精审而全面,然收词仅43首,校注亦有不详与未安之处。其他
黄仲则的诗歌,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时会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那句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饿乡纪程》)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再次提到黄仲则:“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羊牧之《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 郭沫若说过,郁达夫不仅很喜欢黄仲则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似乎有意在学他,“他的短篇小说《朵石矶》便是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而其实是在《夫子自道》”。(《郁达夫诗词钞序》)在解放前的三十年间,有关黄仲则的年谱,评傅、各种选本,陆续出版,数量之多,超过清代其它诗人
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当今研读苏词不可或缺的文本。本书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引次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本,重新整理,读者极便检索。相信它的出版会受到广大苏轼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
《四友斋丛说》,明朝何良俊撰,李剑雄校点。本书三十八卷,凡经、史、杂纪、子、释道、文、诗、书、画、求志、崇训、尊生、娱老、正俗、考文、词曲、续史十七类,内容博杂,多涉明代故实,于淞沪吴门人物、掌故,及经史、文艺之考证、评论尤丰,多有可资参考者。本书以万历七年张仲颐合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诸本,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