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笔记,历来享有很高声誉。其内容涉及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词文瀚,以及医、卜、星、算等,资料极为丰富。不仅如此,前人还称赞此书 考据精确,议论高简 ,誉之为 南宋说部之首 。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另外四种版本作为参校本,并充分吸收以往的校勘成果,因此文字和标点都可信赖。书后附有参考资料和人名索引,便于读者研读使用。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辑,约成书于后蜀孟昶广政三年(94O),收十八位 诗客曲子词 凡五百首。这是一部被宋人尊为 近世倚声填词之祖 的文人词集,它不仅汇集了晚唐五代词人的大量优秀词作,而且以其清艳、婉丽之风为文坛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规范。后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让 花间 范式成为词学审美理想。
《文华丛书:笑林广记(套装共2册)》按主题共分为十二部。全书文字简练生动,语言犀利,结构精巧,极富喜剧效果,对于常见的贪淫、鄙吝、虚伪、昏昧、失言、惧内等现象,多所嘲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乾隆时期,全书仍以相当多的篇幅讽刺揭露了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腐儒、道学家们的丑恶言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浮生六记(套装上下册)》共分六卷,每一卷记一事类,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夫妇间那种琴瑟和谐、相濡以沫、悲欢离合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正因为它自出机杼,不事雕琢,随兴而发,故受到读者的喜爱、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苏轼(一○三七 一一○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可谓是全才。其诗清新豪健,且喜用比喻夸张,独具艺术表现力,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其词风豪放旷达,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文汪洋恣肆,明快晓畅,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法擅长行楷,常自有新意, 结体短肥 有天真浩瀚之风,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其画善作墨竹、怪石、枯木,论画主张神似,重寄托之意。
张孝祥历官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并先后六守外郡,显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能力。同时,他对文学创作及书法等多方面也具有卓越才华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南宋初年词风转变中的著名作家之一。《张孝祥词笺校》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前言》、《张孝祥词笺校》、《张孝祥年谱》。这本书是宛敏灏先生研究《于湖词》的有关论述的结晶。
本书对王培荀的《大学集说》《中庸集说》《学庸余论》《管见举隅》《寓蜀草》《蜀道联辔集》等著作进行点校整理,前言介绍王培荀的生平、著述及贡献,书目附录王培荀生平及相关研究资料。王培荀出身山东淄川窎桥王氏家族,是清代中后期山东重要学者。除代表作《听雨楼随笔》《乡园忆旧录》已有标点整理本外,其他著作均未经整理。本书对王培荀重要著作进行点校整理,具体包括《大学集说》二卷、《中庸集说》一卷、《学庸余论》一卷、《管见举隅》二卷、《寓蜀草》四卷、《蜀道联辔集》一卷,旨在弥补其著作散存各处、不便使用、研究之缺憾,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山东地方文化研究及窎桥王氏家族研究。
本书为明代潮州*文献价值的大型文选之一 《潮州耆旧集》的点校本,原书为清道光年间顺德人、潮州府学教授冯奉初所辑,共37卷,收录了明代宣德至明清鼎革两百多年中潮州地区20家的著作。点校底本选用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潮州会馆影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道光原刻本,道光原刻本校勘较精,且影印时又做了一些校勘。点校者花费十年时间,广搜资料,反复查考,遵循古籍整理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精心的校勘。本书的校勘出版,对于潮汕地域文化乃至我国整个明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意义。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目前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
程廷祚独好治经,而于天文、舆地、食货、河渠、兵农、礼乐之事,皆能竟委探源。宋元儒尊希夷河洛图书及变互卦气之说,又或拘执爻位阴阳乘承比应之体,《易》学转晦,先生乃著《易通》及《大易择言》三十卷。晚年作《彖爻求是说》六卷,自成一家言。道光本中作者的自注文字,丛书本有不少将之混入正文,其他如鱼鲁亥琢之失,二本则互有短长。此次点校,《青溪文集》以道光本为底本,以《金陵丛书》本并校;《青溪文集续编》以道光本为底本,以民国抄本作校本。并将二集合一,定名为《青溪集》。
姚莹,既是一位正直勤勉、颇富政绩的官员,又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他一生境遇坎坷,屡遭挫折,在蓬州任中,因 地僻事简 ,在 崎岖世路怅离群 的愤愤下,他无可奈何地伏案读书,成《寸阴丛录》四卷。并将十多年前的读书随笔整理付梓,成《识小录》一书。两本著作论辨精卓,详考学术源流,给读者拓开视野,增长见识。书中表述出作者忧愤外族的入侵,反映其鲜明的爱国思想。本书点校以道光本作为底本。
吴保初生当封建末世,面临列强交侵,忧深思远,积极参加到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的行列,大声疾呼,然为事势所格,终于抑郁以死。吴保初之文,合骈散于一冶,以适用为旨归。其家有北山楼,因以名集,故又被人称为北山先生。其诗熔铸古今,不名一体,放眼世界,自开新境。本书经过辑补,共得诗三百六十一首,词六阙,文二十六篇。
曹如诚编著的《林散之与扬州》是一部无声无形的电影。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容和细节,重现了林老于那个特殊年代在扬州的艺术和生活状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代“草圣”在逆境之中所表现出来的仍然多情、乐观、淡泊、从容、宽厚的情操,以及林老对艺术乐此不疲、追求极致的境界。从林老在扬州生活的平面,我们不难看到林老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更彰显了林老质朴的情感,以及他对艺术本真、纯粹、执着、忘我的精神。“一切文化后都沉淀为人格”(荣格),林老的艺术境界、艺术成就与他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也是分不开的。情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当下这个资讯多于知识、流言多于思想、浮躁多于严谨、名利多于淡泊、随波逐流多于坚守信仰的时代,人们也往往容易忽略为珍贵的情感。林老的真性情、真精神和平常心所折射出的人
本书为古籍整理,属于 淄博古代文献丛刊 之一种,主要是对刘一相《燕喜堂集》十五卷(明钞本)、《顷阳子启札》六卷(明刻本)进行点校整理。前言介绍刘一相生平、著述及贡献,附录收刘鸿训《先考妣行略》,以及刘一相佚文《山西泽州高平县举东乡石末镇乡约碑记》(国家图书馆藏拓本)。刘一相家族肇兴于明万历年间,至崇祯朝刘鸿训官拜相国而臻鼎盛,刘一相、刘鸿训、刘孔中祖孙三代构建起显赫一时的相国家族文化体系。《刘一相集》体量颇巨,堪称刘氏家族的成长史和家族文化的奠基之作,然而至今无整理本,尤其《燕喜堂集》仅存钞本,讹误颇多。此次系统整理,将填补空白,为刘一相及其家族研究提供极大便利,并有助于还原明朝中后期齐地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面貌,揭示齐文化生动立体的多元构成和延续不息的规律,服务山东地方
本书点校整理了刘鸿训的著作二种,分别是《四素山房集》和《皇华集》。《前言》介绍了刘鸿训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整理过程,书后附有《刘鸿训年谱》,大略考证了刘的生平及著述情况。刘鸿训是晚明直臣,崇祯初年曾短暂担任内阁大学士。其著作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四素山房集》和《皇华集》。前者是其诗文合集,按文体分别收录了他的诗、文、赋和书启等内容;后者收录的,则是他天启元年出使朝鲜时与朝鲜君臣唱和的诗文。点校刘鸿训的作品,使其可为今人所用,这既有助于夷考刘氏生平,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服务于山东地方文化研究,也可以籍其作品窥明朝与朝鲜交通史之一斑。
赵进美《清止阁集》的整理,包括赵氏创作的诗、文、词及戏曲与散曲等。整理方式包括点校、新编年谱,研究资料收集,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现代新版本。赵进美是明末清初有全国影响的诗人,是明清之际山左诗风的代表性人物,是明七子与清初王渔洋神韵诗风之间承上启下的诗人,在明末清初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其著作从未整理,清初虽有诗歌刻本,但今已稀见,全集仅以抄本方式存在。进行点校整理,对赵进美研究、进而对明末清初山东文学史研究都有较大意义。 具体分为清止阁诗、清止阁词、清止阁散曲、戏曲、清止阁文。
本书对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澹志堂刻本何世璂所撰《何端简公文集》中的奏疏、杂著、诗文等六册十二卷及他人为其所作的序、文、传记墓表、铭文和年谱等内容进行点校整理,前言介绍何世璂的生平、著述及贡献。何世璂出身山东新城王氏家族,是清代雍正时名臣,也是山东重要历史文化名人,著述颇丰。其所著奏疏、诗文等等辑为《何端简公文集》共十二册,及他人为其所撰相关文章等目前均无整理。本书还对清嘉庆七年(1802)邱县刘崧岚刊刻的济南新城人王祖昌所著《秋水亭诗》四卷,补编一卷,《秋水亭诗续集》三卷,补编一卷,约6万字的古今体诗,以及他人为其所做的序文、总评等内容进行点校整理,前言简要介绍王祖昌的生平、著述及贡献。王祖昌是山东新城人,为清初著名文学家王士祯之从曾孙,善写诗,其诗颇有渔洋家法。其所著《秋水亭诗
全书共三卷。卷一为词,卷二为诗,卷三为文。词凡53首,存疑辩证之作7首,佚句4则。诗凡16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凡10篇。附录三种: 一、 《李清照年谱》; 二、 《传记·序跋》;三、 《总评》。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后记。共三十一万字,被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规格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并有精装本供读者收藏。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为杰出的女词人,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史载原有《李易安文集》十二卷、《易安词》(一作《漱玉词》)六卷,然早已散佚。后人不断搜集,所得不多,如明末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民国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本,皆辑有《漱玉词》,不仅量少,而且皆无注释。晚近王仲闻所著《李清照集校注》,较为精审而全面,然收词仅43首,校注亦有不详与未安之处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部分师生编写,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更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
本书主要为康熙刻本,有诗集九卷,内含词一卷;文集四卷,尺牍一卷。另有同治九年由其六世孙刘瑸刊刻的《七颂堂集》,有诗集八卷,词一卷,别集一卷,文四卷,尺牍一卷。两相对照,同治本明显出自康熙本。别集为《空中语》,不见于康熙本。此次经王秋生先生整理出版的《七颂堂集》,以康熙十七年版本为底本,参以同治版本标点校勘而成。除收入原来集中的所有诗文外,又辑录了作者的佚诗佚文,录入了刘体仁集外单行的词话著作《七颂堂词绎》和鉴赏著作《七颂堂识小录》,该书包含了目前所能找到的刘体仁的全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