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 《古文观止》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 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 (吴楚材《例言》),因此选编时,他们 集古人之文,
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历代散文精华集,是重要的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中国古诗文选本 双壁 。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12卷,222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续古文观止》由民国王文濡选编,辑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凡8卷,174篇,选文精当,注重各家各派的代表性。
《曾文正公家书全集》囊括了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840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广泛,小到谈家常琐事、做人道理、处理人际关系、从政为官之道、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大到论治学方法、经邦纬国之道。而 《曾文正公嘉言钞》是梁启超 从曾国藩千万字遗著中精选出来的,句句讲透人生根本,读来扣人心弦。 本套丛书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经历的生动、真实反映,堪称世人修身、持家、教子的经典读本,使读者一览曾氏治家的风格。
《沈信卿先生文集》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二辑之一种,为沈恩孚文集的整理。沈恩孚,江苏 吴县人,字信卿,光绪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 变法,后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国近现代*名教育家, 其文集记录了晚清至民国的友人交游,社会舆情以及 作者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文献价值。
本书以学术为主,以鉴赏为辅,选择《世说新语》一书中富有文化内涵的条目三百余条,重点考索与解释《世说》一书文字之外的深层次的意义,或揭示真相,或索解文化内涵。全书按《世说》原作“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次序排列,每个选择讲解的条目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再录原文,然后作索解。每条约1千字,全书约40万言。
本书以学术为主,以鉴赏为辅,选择《世说新语》一书中富有文化内涵的条目三百余条,重点考索与解释《世说》一书文字之外的深层次的意义,或揭示真相,或索解文化内涵。全书按《世说》原作“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次序排列,每个选择讲解的条目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再录原文,然后作索解。每条约1千字,全书约40万言。
本书1994年初版包括研究著作《明代驿站考》,附录整理的二种明代商书《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因印数不多,早已销完。由于本书在地理学、地图学、气象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皆有研究参考价值,国内外都有学者一再呼吁再版。有鉴于此,作者和本社决定出版本书增订本,作者为此新写了增订本前言,增入经整理的明代官修地志《寰宇通衢》,改正了初版中的错误,希望能满足有关读者的迫切需要。 这次再版,一、新写了增订本前言;二、改正了初版中的错误;三、统一了正文与附录的校勘体例;四、增加了附录《寰宇通衢》;其他没有大的变化。
词从民间曲子词发展到文人词,是唐代的事。花间词的作者绝大多数在西蜀为官或为蜀地人。而在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的晚唐五代,西蜀相对比较安定,在这样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里,统治者沉溺声色,荒淫无度,世风日下。《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搜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西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这批西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 本书分十卷,每卷辑录了五十首左右,语言通俗简练,说解深入浅出,是一本极具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的工具书,也是一本构思悠长、雅俗共赏的文学读本。
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其在文学上,与韩愈一起发动古文运动,倡导 文道合一 即内容充实、形式生动的文章,影响尤为深远。本书现为我社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之一种,所据版本为南宋廖莹中编注之《河东先生集》。此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于1960年断句排印,并增加了《柳先生年谱》和《宝礼堂宋本书录》两部分,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有稍作修订的重印本,此次印刷,即依据后一重印本刊印。
诗至宋末,已见式微,元、明两代,鲜有足称,直到明、清易代之际,才又出现一个高峰。在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烈深重的历史环境下,涌现了多若繁星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既不悄为三杨之馆阁,也唾弃七子之摹拟,更无意于公安、竞陵之浮靡,而是务实重质,息息和时代相关,足以上摩三唐之垒。大抵殉明者多挺身抗拒的强者,入清者多缅怀故国之哀思。前者可以陈子龙为代表,而后者则应首推吴梅村。 本书以宣统三年董氏诵芬室刻梅村家藏稿为底本,增收梅村乐府3种,以原长乐郑氏藏顺治刻本为底本,参校了康熙九年卢·刻本梅村集四十卷、康熙十一年慎墨堂刻本郑汉仪辑诗观初集、顺治元年长洲朱隗辑本明诗平论、民国三十一年董诵芬室翻刻康熙中邹式金杂剧三集通天台、临春阁等31个版本。竖排繁体字。
张岱生前即手编文集,请友人据其手稿钞写待刊,编成《瑯嬛文集》,诗为《张子诗粃》,文为《张子文粃》。后其手稿诗、文分别流传,清光绪间人据其文刊刻成集,手稿之文遂佚。而诗未及刊,仅存手稿。《张岱诗文集(增订本)》系由整理者重编,诗、文各选底本,精加校勘,核其前后文字异同,由此可体会作者入清之后的心态变化。又从稀世文献中辑得张岱佚诗七十余首、佚文六篇,拣择补入张岱友人白岳山人王雨谦所作评语。书后附传记、序跋、书劄、年谱等相关资料。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是明清之际的闻人、学者、文坛领袖。此书收录了他一生的诗文作品,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苦海集》、《牧斋晚年家乘文》、《钱牧斋先生尺牍》、《牧斋先生有学集文抄补遗》、《有学集文集补遗》、《牧斋外集》、《牧斋集补》、《牧斋集再补》等,对于全面地了解钱谦益生平交游及思想历程,对于理性评价其一生的是非功过,本书所收录文字都有重要的文史资料价值。
《阅微草堂笔记全译(套装全2册)》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该书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文言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全译(套装全2册)》故事引人入胜,辨析事理精微入妙,今全文译成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