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奉天铁岭人。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懂医道,文学创作以词为特长,独树一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氏虽出身官宦之家,然一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终老,万年又逢国变,最终在窘困潦倒中离世。本书依据郑文焯人生履历及心态变动的轨迹,分为才俊少年、干进举子、江南退士、困敦遗老四个阶段,其生平进行详细勾勒。作者通过搜集其诗词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书画题跋等,除力图还原郑氏生平经历与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词学的特征与新变,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等。
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场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期间,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诸儒作答,汉章帝亲自裁决。会议讨论结果被编纂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作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白虎通义》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其作为汉章帝“称制临决”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经学史、儒学目前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理论等,对于当代人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书是韦力先生历时十年对中国古旧书版及与书版有关的人和物进行实地寻访考察与研究的一大力作。全书聚焦与中国古代印刷出版有关的话题,分古代、近代、现代、人物、书物五个板块,以寻访历史遗迹的方式,对中国文化目前有哪些重要图书,这些重要图书由何人刊刻、刻于何地,以及该地当今的现实遗存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记录。书中对图书刊刻地的寻访大体以时代为序,通过实地寻访讲述其历史以及在刻书目前的重要意义。人物上则主要集中于对历代知名刻书家如胡正言、陶子麟,或与书籍刊印有密切关系者如唐仲友、吴镜渊、印有模等的事迹与遗迹的寻访,对当代雕版名手陈义时也有专访。此外书中对与书籍刻印有关的工具材料如笔、墨、纸、砚等也进行了细致研究。
金元易代之际,华北地区出现靠前的“真空”和“失序”,以元好问为代表的中原士人阶层也面临着空前的精神危机。如何在新鞔体面生存?如何叙写亡国的正统论?如何安放乱世理想?如何背负易代责任?《元好问与他的时代 中华书局》作者以近四十年之力,逡巡在元好问与他的时代周围,以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方式,以强烈的好奇心与同理心,聚焦元好问刻意未载的历史片段,追寻失落的时代真相,还原易代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世界。
《东都事略》是纪传体北宋史。全书一百三十卷,起自宋太祖赵匡胤,终于宋钦宗赵桓,计帝纪十二卷,为各代帝王在位时的大事记﹔世家五卷﹐记叙后妃和宗室﹔列传一百零五卷﹐载各种人物共六百九十七人事迹﹔附录八卷﹐列举辽、金、夏、西蕃、交阯的情况﹐没有表和志。此次整理,以台湾图书馆所藏南宋绍熙眉山程舍人宅刻本为底本,校以文海出版社影印覆刻宋本及所附钱绮《校勘记》、缪荃孙《校记》,并参校了国家图书馆所藏朱允达标校振鹭堂覆宋本、台湾图书馆所藏旧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并参考了《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隆平集》《宋史》和宋人文集、笔记等予以校证。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赋体创作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明末娄东张氏所刊《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司马文园集》为底本,校以《司马长卿集》《史记》《汉书》《楚辞后语》《古文苑》《艺文类聚》《玉台新咏》等文献,收录赋6篇、书2篇、檄1篇、难1篇、符命1篇、自叙传1篇、琴歌2首,逐一作题解、校勘、注释;书末附“残句”、《史记·司马相如传》(节录)、张溥《司马文园集题词》;书首《前言》对司马相如的生平、成就及后人争议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本书资料丰富、校注详明,是研读司马相如作品的重要参考。
《老老恒言》为老年养生专著,被周作人推崇为老人养生宝典。曹庭栋因自幼羸弱多病,颇留意于养生之学;七十五岁时,更是“薄病缠绵”,因著《老老恒言》,自记其养生之道。全书共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卷一主要有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昼卧、夜坐;卷二主要有燕居、省心、见客、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导引。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卷三主要有书室、书几、坐榻、杖、衣、帽、带、袜、鞋、杂器;卷四主要有卧房、床、帐、枕、席、被、褥、便器。末附粥谱一卷,列粥百种,借为调养治疾之需,包括粥谱说、择米第一、择水第二、火候第三、食候第四、上品三十六、中品二十七、下品三十七。本书秉承了《黄帝内经·素问》的养生思想,并广泛采纳历代养生家言,亲身实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养生观点。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共5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由南宋名将岳飞之孙岳珂编撰,是现存 重要、 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岳飞在南宋宁宗时追封鄂王,且曾在嘉兴府城内金佗坊居住,故本书名为“鄂国金陀”。《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其中包括宋高宗给岳飞的亲笔手诏,编年体岳飞传记,岳飞之妻、之子事迹,岳飞被毁谤和被平反、追封等经过,岳飞所撰奏议、公文、诗词、题记等遗文,以及当时人记载的岳飞相关史料。《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校注》是一部详尽的岳飞史料汇编,由 宋史专家、 研究员王曾瑜进行校注、考辨,是了解岳飞事迹 为可靠和便利的版本。
《蒋捷词校注》由[宋]蒋捷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