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黄图珌是清代文学家、剧作家,善词曲,亦工诗文。他一生不求贵显,安于清闲的小官职位,寄情于山水诗文之间,追求精致闲雅的生活艺术。《看山阁闲笔》是氏著《看山阁集》中的《闲笔》部分,风格与《闲情偶寄》颇为相似,为典型的明清小品文,每题一小段,文笔清丽可颂。全书共16卷,分8个部分,包括人品部、文学部(含书画)、仕宦部、技艺部、制作部、清玩部、芳香部(含赏花、闺阁)、游戏部,内容风赡,分类明晰而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精神品味。作者既有深厚的儒学功底,又潇洒风流,喜爱追求雅致的器物、高雅的格调,书中《制作部》甚至还有许多作者自行涉及的门帘几案图样,极为可爱。此次整理,除了校点以外,还作了注释,为读者更好的理解、欣赏《看山阁闲笔》提供了方便。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白居易诗歌的影响较大,其实他的散文也具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今存散文860余篇,诗歌2800余首。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体裁种类的多样化,都很突出。 白居易在各种文体中都能大展身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作为文人官僚,拥有大量执笔公案文牍的机会。白居易的文章,喜用对句和四字句,注重音律的和协,用词色彩丰富而具视觉美感。《旧唐书》称其 文辞富艳 ,主要体现在对偶骈整的句式、流美和谐的声调以及明艳晓畅的辞藻。 其应试之作《性习相近远》等赋,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策林》七十五篇,识见超卓,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佳作。 《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等,文笔简洁,真切凝练,旨趣隽永,是优秀的山水小品;《江州司马厅记》《序洛诗》《醉吟先生传》等,抒写性情,洞开心扉,抑扬起伏,委
苏轼的文中有*真实的人间情。他敬重自己的师长,《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的字里行间是为天下叹息身为老成大臣的欧阳修的离开,更深的意思则在为欧阳修明哲保身而喜,虽为骈体,读来却觉得有古文之风,潇洒自然。《记与欧公语》中,却又不失谐趣。《答秦太虚书》写家常琐事,平直动人,他宽慰他的学生秦观,虽 廪入既绝,人口不少 ,但终究 胸中都无一事 。他爱他的朋友们,赤壁下、石钟山中、黄山上、安国寺内,都有他们一起谈文、写字、作画、唱词、喝酒的经历。 苏轼一生中*为重要的情感依靠来自家人,他们往往因日常的琐碎生活入文。他会自得于妻子王闰之不仅能诊断出牛的病症,还能够对症下药;自嘲于收获大麦后吃大麦时的 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 ;欣然于和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爬山看瀑布、观火烧云、看山月。而弟弟苏辙往往是他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理学家、文学家,其诗独具个性,号为 诚斋体 ,历来受人重视。也正因其诗名太盛,以致掩盖了他的文名。事实上,其散文亦颇值得关注,数量众多,各体兼备,集中地体现了唐宋古文的优秀传统。其中一些序跋、尺牍、书札等散文小品,展示了宋人高雅精致的生活情趣,文辞雅洁,精巧灵动。 南宋词人姜夔曾这样说杨万里: 翰墨场中老斫轮,真能一笔扫千军。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优美的山水是杨万里小品文的重要内容。他宦游天涯,到处寻芳览胜,游山玩水。日常处理公事之余, 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 ,何等惬意。 闲暇时光,他似乎把日子也过成了诗。通过小品文,作者描绘了一幅幅精致的富含诗意的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图景。《水月亭记》中少年书生清纯洒脱, 每清夜读书倦甚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宋代文学史上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唐宋八大家 之一。一生创作散文500余篇,其散文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本书精选其散文小品83篇,体式涵盖了杂记、信札、题跋、铭诔、辞赋、碑志等,勾画出欧阳修平生主要遭际和创作的心路历程。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他一生创作散文五百余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写得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朋党论》《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有笔记小品集《归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著名的词人、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他以其绝妙的创作艺术、崇高的思想境界、洒落的人格魅力,被梁启超先生盛誉为 亘古男儿一放翁 。 本书精选陆游小品文七十余篇,这些文章的创作时间横跨半个世纪。全书按照创作时间分为三卷,每卷取陆游一句诗作为标题:卷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 ,卷二 此行何处不艰难 ,卷三 莫笑狂生老更狂 。另外,《放翁自赞》(四则)作于人生不同时期,是他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自己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陆游的一个小传,我们将其作为全书首篇。 他的小品文写得精整雄快,颇具特色,如《跋李庄简公家书》,仅数十字,便勾勒出李光的 英伟刚毅之气 ,如在眼前,十分动人。 陆游的《入蜀记》与范成大的《吴船录》相仿,按日纪行,随行随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与苏轼并称 苏黄 。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为 苏门四学士 。 黄庭坚散文的重心已从军国大事、治世方略等重大主题转向文人生活的私人领域,展现文人在读书修身、作文从世、游山玩水、参禅悟道、品鉴名物、事亲交游、进退出处、聚散晤对等方面的体悟感受,随感而发,涉笔成趣。 山谷文中每有生动的人物描写,散见于各体文中,如《小山集序》之写晏几道的天真痴绝,《跋东坡字后》之传苏轼的率性放达,《董隐子传》之述主人公的 狂而不悖 ,《庞安常〈伤寒论〉后序》之叙庞氏的任侠仗义;还有其墓志碑铭中写传主的勤政爱民等高行尚义,无不服务于凸显高尚的人格境界。山谷文中还有众多题写器物的作品,尤其是关乎文人生活的笔、墨、纸、砚及酒、金、药、果等类事物的小品,都体现出文人的雅趣。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与韩愈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并称 韩柳 ,同列 唐宋八大家 。 其山水游记,雅淡而味深长,语言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他善从小处着笔,发现山水之奇美。常借山水写心境,抒发失意的情怀,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他的山水游记既像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又像是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将山水游记小品推向了一个高峰,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杰作。 其事理性情,多为寓言讽刺小品,巧用嘲谑、讽刺、反语、夸张等手法,文思机智,言语幽默、想象丰富,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弊端和不正之风的讽刺与抨击。 他写有一些人物传记、论事、祭文等,他是*个用大量笔墨为平民立传的文学
名言警句………………………………………………………………… 1 人事篇…………………………………………………………………… 2 德行篇…………………………………………………………………… 13 志向篇…………………………………………………………………… 27 处事篇…………………………………………………………………… 35 生活篇…………………………………………………………………… 49 世道篇…………………………………………………………………… 55 治学篇…………………………………………………………………… 61 政治篇…………………………………………………………………… 69 军事篇…………………………………………………………………… 76 说理篇…………………………………………………………………… 78 俗 语………………
韩愈写出了大量光照千古的文学作品,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短幅小品,都能气势充沛、闳中肆外、纵横捭阖。同时,韩愈还培养或团结了一大批文人志士,声势浩荡地把散文推向了新的阶段。自韩愈开始,散文才被公认为一种文学形式。到了宋代,韩愈的声价更是日丽中天,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奉之为 百世师 天下法 ,赞誉他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在散文史上,韩愈是一座巍峨的丰碑。 他不但善于制作雄丽典雅的大块文章,也时时吟咏隽永新奇的小品文字,如《杂说 》《获麟解》等寓言小品,蕴含怀才不遇的感慨或穷愁落寞的叹息, 委曲深致;又如《女挐圹铭》《祭房君文》等哀祭小品,寥寥淡淡, 摹写真情,字有尽而泪无穷;至于赠序小品,佳作更多,如 《送董邵南序》《送高闲上人序》《送王秀才含序》《送区册序》等,构思精巧,
《竹书纪年》是载录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流传中屡遭亡失伪造,原书面貌难存。清代以来有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又据朱氏补充和订正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订补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精)》即依据王氏,订正其误字脱文、引书不全和讹误,并补漏引,纠正编次不当处,辑补前代学者考证足资发明者,于原文不明之处予以补充和解释,另依《竹书纪年》所载编制《战国年表》以便读用。
《校勘学释例》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国学大师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致误的类例的校勘学著作。作者在该书中,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使本书成为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校勘之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率太高,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就是要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本书以中华书局1959年重印本为底本。
此《虞初》一书,汤临川称为小说家之“珍珠船”,点校之以传世,洵有取尔也。独是原本所撰述,尽摭唐人轶事,唐以后无闻焉,临川续之,合为十二卷。其间调笑滑稽,离奇诡异,无不引人着胜,究亦简帙无多,搜采未广,予是以慨然有《虞初后志》之辑,需之岁月,始可成书,先以《虞初新志》授梓问世。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诚所谓“古有而今不必无,古无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无、竞为事之所有者,读之令人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夫岂强笑不欢,强哭不戚,饾饤补缀之稗官小说,可同日语哉!学士大夫酬应之余,伊吾之暇,取是篇而浏览之,匪惟涤烦祛倦,抑且纵横俯仰,开拓心胸,具达观而发旷怀也已。康熙癸亥新秋,心斋张潮撰。
本书作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读书研究,主张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特殊的语文现象。所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所作笔记,搜集丰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不少参考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春在堂随笔》是作者根据平日所作笔记整理而成,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由于他学识渊博、根柢较深、因而笔记取材广博,文字简约。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杨炯曾这样评记卢照邻: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本书分七卷,按不同的诗歌体裁对卢照邻的诗进行校注,繁体字体且竖式的排版,让您重温古诗的古雅韵致。
本书辑集从唐代到“五四”以前有关杜甫研究的资料。内容大致包括:杜甫生平事迹的记述,杜甫诗歌的评论,作品本事的考证,文字典故的诠释。本书为上编依资料时代先后,按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顺序排列。
本书所选以文史论著的文章为主,兼收其他文献著述及录文史专著的重要章节或序跋。 所选作品,按作者生年为序。 所选著作。原有句读或标点者一般保持原貌,不加改变;原著没有句读或标点者由编者拟加标点。 作者简历附注于每篇文章之后。
本书曾于一九六九年九月由香港大众书局出版,出版不久,旋为台北数出版社所翻印,销售量之大,令人惊喜。盖世说这书不特为吾国古代这文学名著,又为历史及哲学之重要典籍,文字隽永,内容懿,历代文人,莫不宝同拱壁。惜书之传钞翻刻太久,讹转多;俗语方言,既所难解,事数名物,滞义为烦;学者苦之,不易猝读。窃于是书用思有日,时见精意,洲图史,搜罗殆遍;尝发其条例,复为之校注;贯穿有序,读者称便。后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出版之马瑞教授英译世说新误,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之余嘉锡氏世说新语笺疏,及徐震堮氏之世说新语校笺等,其门第矩矱,莫不如出前辙;敢谓筚路蓝缕,草创艰苦,或许为集大成之作,未免溢美之辞。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最深厚、魅力的形式之一,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兼具文学性与音乐性两大艺术物质,以简约的形式蕴涵了丰厚的韵味,所以一直受到作者与读者的青睐,其社会参考的广泛程度是其他形式难以比拟的。 中华书局过去出版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的总集、别集。精选历代诗词名家的名作、汇聚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一套兼具学术品位和可读性、雅俗共赏的系统诗词选本,一直是我们的夙愿。 本书入选的诗、词,文字以中华书局上涨编辑所1959年出版的王佩诤校订的《龚自珍全集》为据(1975年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上涨古籍出版社据1959年版旧纸型两次重印》,个别地方据他本重新校定,均作说明。《全集》原存旧校异文,优者间采注中。作品各扫写作时间顺序编次。至于注释体例,每篇之前着一“题解”,交代写作时间、背景、简
潘德舆(一七八五——一八三九),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亭居士、念石道人等,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车桥乡人。出身于没落的书香门第,十二岁即能诗。十五岁应童子试,成诸生。自十六岁始,历经十三次应考,方于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亦即四十四岁那年中江南解元。继之六度参加会试,终未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三月,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安徽。四载未得实授,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七月廿七日郁郁病卒于里第。汤腾谓之「叟之用心若日月,惜哉不上白玉堂二二,客观地总结了其可悲的生活历程。王柏心云。「山阳一老殊绝伦,道高自比渭舆莘。可怜槁馘死牖下,明月但照空山坟。更道出后学对四农的无限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