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帝鉴图说》是明代大臣张居正编给小万历皇帝看的一部图画书。书名“帝鉴”,取自唐太宗“以史为鉴”之意,表明图书的内容主要是用来给帝王作为借鉴的;“图说”则表明本书是有图有解说的。图书内容分为“圣哲芳规”和“狂愚覆辙”两大部分,“圣哲芳规”是历代皇帝的好故事,让小皇帝奉为楷模,共九九八十一个,因为“九”为阳为善;“狂愚覆辙”是历代皇帝的坏故事,让小皇帝引以为戒,共六六三十六个,因为“六”为阴为恶。每个部分末尾都有一段述语,总结大意。 全书一共一百一十七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段原文,配有一幅表现故事内容的插图,然后辅以故事的白话解说,偶尔也有关于人物和事件的评论。故事涉及古代五十四位皇帝,其中好故事最多的是唐太宗,一共有十三个好故事,其次为汉文帝、宋仁宗,各七个好故事;坏故事最多
清代王渐鸿所撰《乡党图考补证》是对江永《乡党图考》一书的补证研究,属经部四书类,凡六卷,成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并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丁树桢海隅山馆付梓刊行。《乡党图考补证》主要是对《乡党图考》进行订讹补阙,并对江永辨说已明而后人又以他说乱之者,进一步补充证明。是书参考经典以会其通,精择众家以求其当,是清末山东的重要经学着述,弥补了江永《乡党图考》的罅漏之憾,宋书升谓之“江氏之诤臣”“朱子之功臣”(《乡党图考补证,宋书升序》),洵为允评。 《乡党》是《论语》里较为集中记述孔子日常生活和名物制度的篇章,篇名取自首句“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周礼,地官,大司徒》讲“乡党”,谓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党”即这种居民组织之统称,也就
《九章算术》成书于1世纪左右,是中国古代东方数学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算经之首”。它确立了中国古典数学的基本框架,规范了中国古典数学的表达方式,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和东方的数学。 《九章算术》是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体例编纂成书的,其基本形式是“问(题目)、答(回答)、术(算法)”全书246问,分属于53种算法。 卷一方田,主要讲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 卷二粟米,主要探讨依各种谷物的交换率而相互推求的比例算法。 卷三衰分,即按比例分配。衰分讨论成正比关系的量,而返衰则讨论成反比关系的量。卷四少广,讨论由已知面积反求边长或周长。其中使用了开平方或开立方的算法。 卷五商功,讨论各种柱、锥、台体的求积。核心是四棱锥体积的计算,它奠定了中算家多面体体积理论的基础。 卷六均输,探讨由正、反比关系复合而成
《古籍整理学导论》虽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古籍整理学的理论、古籍整理的各种方式与方法,但它不是一部面面俱到的,而只是着重写我自认为多少有一点心得,自认为在前人的基础上多少有所开拓、有所前进的那些方面。 《古籍整理学导论》将古籍整理的方式确定为六种,即校勘、标点、注释、今译、辑佚、抄纂。书中对每一种整理方式的功用、规律、整理方法、基本要求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这些整理方式中,校勘、标点、今译、辑佚,古今学者研究得较多,该书尽可能地吸取前人的经验与研究成果,但不是简单复述,而是结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进行归纳、阐发、补充、修正,使之进一步得到升华,使之更具有规律性、理论性,使我们对这些领域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深入、更加正确。关于古籍的注释,前人很少作过系统深入的研究
《经史百家简编》是曾国藩从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精选出的48篇名家范文,按体裁分为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和杂记11类;内容涉及上古至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和文学等方面。 本书以光绪二年传忠书局《曾文正公文集 经史百家简编》刻本为底本,由梅季坤先生加以点校注译。书中各篇都有题解分析,按段做了简明的注释,并逐篇翻译成明白晓畅的白话文。 本书既是学古文用古文的范本,也可以作为了解、研究曾国藩的一个参考。
《五杂组》是明代文人谢肇淛的一本学术笔记。“五”,指全书共有天、地、人、物、事五个部分;“杂组”,原意是彩色的织品,借指书中内容繁杂丰富。全书共16卷,其中天部2卷,记载了古今岁时、节气、天象、风俗等;地部2卷,记载了历代地理沿革、往来交通等;人部4卷,记载了各式各样的名人和奇人,既包括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包括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角色;物部4卷,记载了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饶富趣味的物事;事部4卷,记载历代趣闻轶事、世俗市貌等。《五杂组》内容广博,对研究历代尤其是明代的社会风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观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老师、博士研究生,以及海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全书根据经、史、子、集分为四个部分,在目录中以空行体现。论文或为相关领域某个专门问题的全新研究,或为中国古代学者的生平、交游考,或为海外汉学的交流探讨。 本期论文观点新颖,内容详实。在经学部分有高新华《秦简〈归藏〉所含篇目考》,通过对秦简《归藏》中的分析,从六个方面论证了传世《归藏》不是《易繇阴阳卦》。谢继帅《王与之〈周礼订义〉引文作者辨证三题》,从《订义》卷首《编类姓氏世次》出发,从史源学角度对引文作者和出处进行考察,归纳出普适性的三条规律,不仅对整理《周礼订义》有廓清源流之功
晏子春秋校注是张纯一先生的力作。张纯一,字仲如,一八七一年十一月生于湖北省汉阳县兴隆乡。清末秀才。曾在燕京大学、南开大学任教。解放后任中南文史馆馆员。一九五五年四月病逝于抚顺市。他对先秦诸子及佛学均有深入研究,于晏子春秋校注所费心血尤多。该书“以元刻本为主”,充分吸收前人的校注成果“凡一字可疑者,必反复审校,谊求其安而后已”,对晏子一书,既有文字的疏通,又有思想的阐述。纯一先生可谓晏子春秋的功臣。该书于一九三五年被世界书局收入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曾多次校订重印。现依新编诸子集成体例进行标点校勘,并于书后新附银雀山竹简本晏子及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以飨读者。
王绩是隋唐之际的杰出诗人,明何良俊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其《古意》六首乃“陈、张《感遇》之先导”;明杨慎则称其近体诗为“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世传王绩集多为删节之三卷本,整理者批阅了五卷本的三种清抄本,以经过精心校雠的东武李氏研录山房抄本为底本,对校诸本,所用校本达十数种之多,校勘深细,实为王绩集之重要整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