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 o)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全书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 前四史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刘宋人,成书时间晚于《三国志》一百多年,《三国志》实际是 二十四史 中紧承《史记》、《汉书》的第三部史著。
《袁凯集编年校注》使用文獻整理的基本方法,依據正史、別集、筆記、方志和詩話等文獻梳理了袁凱《海叟集》的刊刻與典藏情況,稽考了其世系、年壽、學行、仕履與交游等問題,在傳世《海叟集》與集外詩外又從元明清文獻中輯出詩6首、文1篇、題跋5個,其中辨偽1首。编年詩歌347首,未编年詩57首。
本书收录三种文献。整理者主要以校勘、标点、注释等方式对文献进行整理。《蓉川集》较为完整地保存了齐之鸾于嘉靖八年以前完成的诗文,通过与友人的诗文往来,尤其是《历官疏草》的奏疏,详实地反映了明朝正德、嘉靖时期朝廷的政治生态、士人命运以及社会发展状态。《酰鸡吟》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宁夏文人诗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有怀古咏言诗、题画诗、生活感怀诗、酬唱赠答诗、咏物诗、社会时事诗、乡村田园诗等。
吴绛雪,本名吴宗爱,后人著述中多称“徐烈妇”。生活在清初顺康年间。《清史稿?列传二九七 列女》中,记载了她的事迹,是一位才女、烈女、美人,殁年仅二十五岁。道光年间吴廷康、黄燮清、俞樾等人对她大力褒奖,吹捧题咏,并以其生平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本书收录吴绛雪诗稿二卷,同心栀子图一卷,以她的事迹为题材的传奇《桃溪雪》和弹词《同心栀》,及朝廷旌表之后徐氏祖祠为她建立的独立祠堂的规章管理制度。以及相关序跋题咏、白话文小说等。
本书收录三种文献。整理者主要以校勘、标点、注释等方式对文献进行整理。《玄晏先生集》是西晋皇甫谧诗文集。《二皇甫诗集》是皇甫冉、皇甫曾兄弟惟一传世的诗歌集。其诗作记録诗人的交游、事迹等,从多个角度表达了人生感受和身世际遇,揭示了诗人在当时社会动荡和世事变迁中的特殊心态,有助于对作者诗歌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梁补阙集》共录文九十九篇,卷上有《受命宝赋并序》《西伯受命称王议》《为太常答苏端驳杨绾谥议》等共五十四篇,卷下有《吴县令厅壁记》《河南府仓曹参军厅壁记》《郑县尉厅壁记》等共四十五篇。
古籍整理。《诗书古训》采辑《论语》、《孝经》、《孟子》、《礼记》、《大戴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十经中引《诗经》《尚书》者,各系于《诗经》《尚书》各篇、各句之下,又采辑诸子之书、史书引《诗经》《尚书》者,低一格书于十经之后。凡所引征,各注所出,不加己意。所引至为繁富,子、史之书如《荀子》《孔丛子》《汉书》《淮南子》《韩诗外传》《史记》《列女传》《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颇便检索。原为六卷,其中卷二《小雅》、卷三《大雅》各分上下,实为八卷。 《儒林传稿》是清代学人传记。阮元主持辑纂,略依年辈为序,经学家与理学家并重,记载清顺治至嘉庆十六年间百数十位学者生平学行,包括顾栋高、孙奇逢、李顒、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惠栋、阎若璩等。《儒林传稿》卷首为序、凡例、目
《淮南鸿烈》即《淮南子》,共21卷,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集体编写而成,后由刘向、刘歆父子校订成书的一部著作。它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总结,为研究黄老思想提供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刘文典所撰《淮南鸿烈集解》,以庄逵吉校本为底本,全面而系统地吸收了王念孙、孙诒让、俞樾、王引之、钱大昕、顾炎武、郝懿行等20 余家之说的研究成果,并遍引唐宋大型类书作为佐证,对《淮南子》各篇疑难字词、典章名物、思想奥义等加以阐发注释,条理分明,采择精当,见解独到。此次整理,除点校《集解》原文外,书后还附录了《淮南子校补》、《淮南子逸文》、《淮南天文训补注》。本书的出版对于读者阅读利用《淮南子》一书,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楼炤集》辑录宋代名臣楼炤传世的诗文作品及相关资料。本书分为两编,正编收录诗词、制敕;附编收录楼炤年谱、传记文献、诏敕及交游文献、诸史杂记。楼炤无文集传世,流传作品不多。整理者悉心搜罗,将散见于各处的楼炤作品及相关资料编为一集,用力良多。所收诗文及相关文献除了取自正史、别集,还要一些来自永康的宗谱和地方志,外界难得一见,可为今人阅读和研究楼炤其文其人提供助益,也可供宋史研究者参考。书末附录《善慧大士录》,该书最初由楼炤重编,明代两次重刊,清光绪八年(1880)再次出版。今据光绪刻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