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文心雕龙》研究蓬勃发展,各种论著犹如雨后春笋,项巨大的需要时间、学养和功力的宗教文化工程。及至“证功”完毕,刘勰已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了。回眸来路,竟只孑然一身。名僧僧祜以七十四岁高龄圆寂了,太子萧统则以三十一岁的黄金年华匆匆“归位”,曾经“垂梦”给他的“大哉圣人”,又在哪里呢?刘勰是心有灵犀的,精深微妙的佛经终于沁入了他的灵魂,遂使他毅然“先燔鬓发以自誓”,“启求出家”了。而痴迷于佛的梁武帝竟慨然“敕许之”,让为萧氏王朝奉献了毕生才智的刘勰“于寺变服”,“改名慧地”,叶落归根了。不到一年,刘勰就去世了。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清言体语录集,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充分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等人生处世哲学,表达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并杂以道家和佛教的人生观、苦乐观、荣辱观、出处观和生死观。本书依据的是清刻本系统,共选取360条。在选文方面,编者参考了前贤的注本,并略有增删。在注释方面,汲取了各家所长,互有取舍,并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在译文方面,力求做到简洁流畅、通俗易懂;在评点方面,针对所选内容,尽量追溯观点的由来和出处,并结合当下社会环境阐释自己的看法。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辑录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辑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篇幅浩繁,刊刻费用巨大,又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选编为《格言联璧》。《格言联璧》共分为学问、存养、持躬、养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言、悖凶十一类,内容广博,意蕴深厚,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各个时代的思想精髓都有所包罗,厚重睿智的思想通过简练的话语得到了明晰的呈现。《格言联璧》成书于清朝中晚期,书中的许多格言侧重生活实际,直至今日仍不失实用意义。“养生类”中的格言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对当下人们保养身体仍大有帮助。“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等章对人们为人处世方面的指导和告诫,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玄奘,辩机撰,记述了著名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中亚南亚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城邦和地区的地理社会历史与宗教信仰等状况,保存了七世纪时该地区社会宗教文化的大量珍贵史料,至今仍是研究这一区域古代史和宗教信仰,中外交通等专门史的重要文献。译注者在充分吸收前人对该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简明准确的注释和清晰顺畅的白话翻译,是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较好普及读物。
《大学 中庸熙解》用现代的元素讲述 慎独、新民、止于至善 的理念,通过自然之道延伸到人伦之德的过程,将 明明德 诠释得非常通透。本书还独创地引入 中庸示意图 进行辅助解读,让读者学习经典不再迷茫如雾里看花。 全书设置了 启示 环节,引述《易经》哲学,运用格物致知之法,清理被异化 知识 造成的思维障碍,突破思维的边界,还原本真。全书谈古论今,格局开阔,逻辑严谨, 絜矩之道 亦是本书发掘的一大精髓。本书第三部分内容: 絜矩之道----《论语》背后的逻辑结构 ,能让人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
《搜神记》撰集者干宝,《晋书》本传记载了他收集整理“古今神奇灵异人物变化为《搜神记》”的过程。原为三十卷,久佚。今传本为明人胡应麟辑录的辑佚本,共二十卷460余则短篇志怪故事,长短不一,有的粗陈梗概,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本书以《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为底本进行校对,约请业内专家出注、翻译,纸面精装,是阅读或收藏的不错图书。
《装潢志》是中国古代书画装裱专著,同时也是*部系统的装潢学专著。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审视气色、洗、揭、补、衬边、小托、全、式、镶攒、覆、上壁、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等十余道装裱书画、碑帖的工序,并详细论述了选择纸料、绫绢料、轴头、硬壳等装裱材料以及制作、使用浆糊、贴签等装裱工具的要旨;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古代书画、碑帖装裱的手法、要领、注意事项等内容,对书画装裱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书精选优质底本进行全新点校编译,并邀请当代优秀书画装裱修复师参与配图,让这部古代装裱典籍更具现代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