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全图》,清光绪六至八年(1880 1882)粤东臧修堂刊,为晚清小说版画之珍品。绘画者一般认为是明初画家杜堇。《水浒全图》按小说中的人物一百零八位,一图二人,绘图五十四幅,人物描摹细致传神,线条挺劲秀畅,并点缀树石、云水、庭院,画面饱满,情景交融,引人入胜,完美地体现了杜堇白描人物画的风格特点。
《寒山子诗集》,寒山子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采用《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四部丛刊》影印时所据《寒山子诗集》为南宋初杭州刻本,楮墨精雅。书前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寒山诗集序》。是书是在台州刺史闾丘胤指令下,由国清寺僧道翘所裒集编次。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所以此书宋时又名《三隐集》或《三圣集》。
《寒山子诗集》,寒山子诗一卷,丰干、拾得诗一卷。采用《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四部丛刊》影印时所据《寒山子诗集》为南宋初杭州刻本,楮墨精雅。书前有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寒山诗集序》。是书是在台州刺史闾丘胤指令下,由国清寺僧道翘所裒集编次。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所以此书宋时又名《三隐集》或《三圣集》。
《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外一种:文微)》是繁体竖排影印本,影印了朱心佛先生两部著作:《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文微》。其中,《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以世界书局1949年版为底本,《文微》以民国三十三年双流黄氏济世堂刻本为底本。这两本著作主要是朱心佛对其老师国学大师林纾的学术思想和讲课笔记的整理。书稿有较高出版价值,尤其是《文微》,因其体量较小,所以较少能为世人所见。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是佛教大乘般若类的重要经典。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分。集的三十二体分别是玉筯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露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书、雕虫篆、科斗书、鸟篆、鹄头书、麟书、鸾凤书、龟书、龙书、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书、殳篆、金错书、刻符篆、钟鼎篆,每一体写《金刚经》一分,用楷书对照。在使用每一种篆体字前,都有一个简要说明。此经艺术性————大于科学性。此次出版,以明万历三十九年本为底本影印。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东京梦华录》十卷,北宋孟元老撰。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当时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在众多文人笔记、著述中,都有大量生动的记载。然而,完整且全面再现八百年前繁华富丽、车水马龙的北宋开封社会生活的专著,首推《东京梦华録》。 《东京梦华录》主要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包含都城坊市、街巷店肆、市井游观、节序风俗、典礼仪卫、时令节日等,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庶民百姓,均有记载,很受中外学者的重视。《东京梦华录》为后人了解北宋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谢无量著,据一九二四年中华书局刊本影印。全书分两编共五章,*编序论,有王充略传、王充学术之渊源、著作旨趣两章;第二编本论,有形而上学(自然论、命论、感应论、祸福论、死与鬼、妖祥、卜筮),伦理学( 性善论、道德与时势 、 儒生与文吏 、 成功与善心 、 人格标准论 ),评论哲学( 对物理、文学、历史、礼俗之评论 )三章。
《孝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着,是《十三经注疏》中篇幅ZUI小的一部经典。汉代有今文古文两种版本,分别由郑玄作注和孔安国作传。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合今古文两家,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冲作疏,颁行天下。郑、孔两家之注逐渐消亡。到宋代邢昺以元行冲之疏为基础,重新作疏,遂成《十三经注疏》中《孝经注疏》之定本。此次以国家图书馆藏元泰定三年(一三二六)刻本原书扫描影印,以飨读者。
为改变国势衰微的局面,有识之士纷纷东渡日本,1903年受张之洞派遣赴日进行教育考察,归国后写成记述作者考察日本教育收获的著作《日游汇编》。前有缪荃孙《序》,后包括高校讲义、诸校沿革表、考察学务游记、访书记等内容。《日游汇编 序 》:东游时,南皮师嘱之曰“考学校者固当考其规制之所存,尤当观其精神之所寄,精神有不贯,规制亦徒存耳。”日本的教育精神即价值观教育,企图考察日本价值观教育对日本崛起及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甲骨文研究专著,罗振玉撰。 罗振玉考释甲骨文字*重要的三部著 作之一, 据永慕园印本影印。前有 沈曾植 、 柯勋忞题诗 ,罗振玉《序》,末有王国维《跋》。全书八篇:一都邑、二帝王、三人名、四地名、五文字、六卜辞、七礼制、八卜法。考释理路: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穷其蕃变,渐得指归。
周作人著。据一九三四年人文书店刊本影印。周作人应沈兼士之邀,于辅仁大学作了数次关于新文学问题的讲演,邓恭三做了详细记录,后经讲演者校阅,公开出版。本书共有五讲,附录二篇。*讲为文学诸问题,如什么是文学及其范围、研究对象、起源、作用等。第二讲为中国文学的变迁,追溯了明末的文学运动、公安派、竟陵派等文学主张。第三四讲为清代文学的反动。以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为主,总体概述了清代文学的面貌。第五讲为文学革命的运动。清末政治的变动给予文学革命运动很大的助力。
郭嵩焘著,据清光绪十六年思贤讲舍刊本影印。 《大学章句质疑》,一卷,前有王先谦《后序》,郭嵩焘《序》,郭嵩焘以案语的形式对朱注提出了三十余处质疑。《中庸章句质疑》,二卷,前有王先谦《序》,郭嵩焘《序》,提出了百余处的质疑。《大学章句质疑》《中庸章句质疑》立足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通过对朱注的考证、补注、修正,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 , 郭嵩焘对《中庸》《大学》中的一系列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
笔记小说,王韬著。是书出自《清代笔记丛刊》,八卷,为作者居香港时,搜罗新奇可传之事而成,写于光绪年间。卷首有同治十二年( 1873)林昌彝《序》、光绪元年(1875)缕馨仙史《序》。卷末有光绪元年钱征谨《跋》,全书共收一百一十三篇。内容较为驳杂,包括晚清中国和外国的奇闻轶事。
《殷虚书契考释/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是甲骨文研究专著,由罗振玉撰,是罗振玉考释甲骨文字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据一九一五年永慕园刊本影印。前有沈曾植、柯勋忞题诗,罗振玉《序》,末有王国维《跋》。全书八篇:一都邑、二帝王、三人名、四地名、五文字、六卜辞、七礼制、八卜法。考释理路: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穷其蕃变,渐得指归。
《 筹洋刍议 》是反映薛福成洋务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反映整个洋务运动发展状况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约二万字,分《约章》《边防》《邻交》《利器》《敌情》《藩邦》《商政》《船政》《矿政》《利权》和《变法》等十四篇(其中《利权》共 4篇)。《筹洋刍议》与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陈虬的《庸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一起,被公认为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成果。
《浩歌堂诗抄》,上下两册,共十卷,另有《巢南五十寿言》一卷。南社创立者之一陈去病诗集。扉页题字为张继。卷一为《东江集》,汪兆铭题名;卷二为《壮游集》,于右任题名;卷三为《黟山集》,胡汉民题名;卷四为《袖椎集》,廖仲恺题名;卷五为《岭南集》,韫玉题名;卷六为《呻吟集》,陶遗题名;卷七为《光华集》,柳诒徵题名;卷八为《湖上集》,吴梅题名;卷九为《护宪、近游合集》,胡渊题名;卷十为《南雍、从征合集》,附一卷《巢南五十寿言》。前有汪兆铭、柳亚子的序言。陈去病本名陈庆林,后更名 去病 ,是汉代名将霍去病的粉丝。他和柳亚子同为南社的创立者,这位柳先生是辛弃疾的粉丝,别名 柳弃疾 ,一个要去病,一个要弃疾,意在为时代疗疴耳。
《黑奴吁天录》即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纾译此书时,正值光绪辛丑年( 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之年),译者 触黄种之将亡,因而愈生其悲怀 ,所作序及跋也是有感而发,以期以《黑奴吁天录》一书, 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 。《黑奴吁天录》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而成。该作品的主题思想就是呼唤中国人民警醒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平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