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又名《董子》,乃西汉一代儒宗董仲舒(约前一七九 前一〇四)之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学说之思想体系,同时也反映出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基本面貌。梁启超谓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 《抱经堂丛书》本堪称迄今为止《春秋繁露》各版本中的刻本,历来颇受重视和好评。郑珍在《题移写〈春秋繁露〉卢氏校本》中曰: 卢绍弓复加考核,尤极精详。 李慈铭云: 阅《春秋繁露》,抱经堂本,凡十七卷八十二篇,为足本。 耿文光谓: 卢校本甚精,而脱文衍文尚多,疑误处亦复不少。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在《春秋繁露》条中注明: 抱经堂刊本善。 顾廷龙的《春秋繁露跋》指出: 嘉靖本及《汉魏丛书》本,卢抱经皆校过,其佳处已采入校本中。天启本亦曾手校,已由八千卷楼归江
白话诗人王梵志,至今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野史说他生于林檎树中,多少带有些神话的色彩。而他的诗作,甚至同是宗教诗,也呈现出思想驳杂的倾向。著名学者项楚先生在通观敦煌文献中以及各种笔记小说中现存的王梵志诗的基础上,考定王诗绝非一人一时之作,在缜密详博的词义注释之后又在按语以及前言、附录中对各个王诗可能产生时代段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厘定,分析出了一些王诗背后存在的可能的隐身作者,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广雅注》,清卢文弨撰,据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影印。 学界普遍认为清代研究《广雅》的著作,好的有三种,即王念孙的《广雅疏证》、钱大昭的《广雅疏义》和卢文弨的《广雅注》。卢文弨《广雅注》因为未曾刊刻,见者绝少,长时间被认为已经失传。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个不著撰人的清抄本,著录为 广雅笺疏 ,存第九、十两卷,江庆柏先生经过考证,认定此即卢文弨所撰《广雅注》。陈东辉先生考证发现,卢文弨曾在致王念孙信中提及他撰著《广雅注》的过程,从后往前完成了第十、第九两卷,因故中辍,仅完成了这两卷。这也印证了江庆柏先生的考证。 《广雅》,是三国魏张揖仿《尔雅》体例撰著的一部词典,《四库全书》入经部小学类。其书体系宏大,旁征博引,对三国以前的一些事物、概念进行阐释,征引了大量三国时期及以前的文献。对于我
《仪礼图》十七卷,宋杨复撰,元刻明初补修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编号06694。《仪礼图》十七卷前刻《仪礼》经文十七卷,后刻《仪礼旁通图》一卷,属于《仪礼图》的附刻部分。杨复所作《仪礼图》是目前可考早的一部以方位图疏解《仪礼》的专著,是继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以后又一部代表南宋《仪礼》研究水平的礼学名著。元十行本《仪礼图》是元代建阳书坊所刊十行本《十三经注疏》中一部以个人经解代替经注疏合刻本的经书,而国图藏明初补修本作为现存足本元十行本《仪礼图》中刷印早的印本,是研究十行本经书编刻及元代福建书坊刻书的重要参照。总的来看,影印国图藏元十行明初补修本《仪礼图》,具有礼学与文献学的双重价值。
本书据光绪辛卯年夏五上海鸿文書局刊本影印,王韬著。《绘图后聊斋志异》为经典笔记小说,共十二卷。作者通过追忆三十年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汇集成册,公众于世。整部小说涉及赞美男女恋情、批判清末现实、匡正伦理道德和传播西方风俗四个方面,通过凡人灵异化的描写手段,体现了迥然不同的社会时代环境,并且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腐败,寄以求得变法图强。
本书 据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刊本影印,共计十四卷,本书记录了从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间,清代官员许景澄出使俄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时发给总理衙门的咨文和信函,共计168首,包括了众多附录,具体有合同、节略、公约、条款、价单等文件,是中国近代一部不可多得的外交著作。
《定庵文集》,因作者号定庵而得名。是书收录了文集三卷,续集四卷,文集补编四卷,此外还有补充的文集、余集两卷,还有续集、别集,其中续集为杂诗,别集为词选。
174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的法律、政治巨著《论法的精神》问世。作者综合运用历史、比较、实证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此书出版后轰动一时,不到两年就印了22版,并有多种外文译本。1904~1909年,严复将其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于1913年出版了严复翻译的《法意》,这部法学经典名著的中文译本长期畅销不衰,不仅为所有中国法律人提供了优秀学术作品的经典范式,也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
本书包含舒艺室诗存七卷、舒艺室索笑词二卷 ,为清光绪七年刊本, 卷首有作者对诗存所做序文。全书所收诗文或铭刻山川、见景抒情,或咏怀古史、感慨际遇,或与友人互作、应和酬答,或记录自己的生活琐事、唏嘘杂感。诗文中不少还有作者在 天文算术、音律乐曲、古文注疏、为学治学之道方面的见解。 索笑 一词出自陆游诗句 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 中,索笑词甲乙二卷,为作者 聊以自适 所作,内容 吐属尔雅,训词深厚,良由卷轴蕴蓄者富,故虽小道亦可观也 。
《孔子改制考》是一部变法理论著作。在它的序言集中表达了康作书的目的,用大同社会代替封建专制统治,向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振聋发聩。其次,在书中,康有为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大同理想要到遥远的太平盛世才能实现, 方今为 据乱之世 ,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 然而,康有为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大同之世,而是主张积极争取。
康有为著,据一九一七年京师美使馆之美森院刊本影印,是书收入《万木草堂丛书》。二十卷,卷首有康有为《序》, 逐卷对《论语》进行注疏,在注疏体例上,每一卷先在开头解题,然后注明 章数, 再对每一章抄录原文进行详细注解。注解时 通常 先解释个别字词 ,然后 引证 前代 儒学诸家如 郑玄 、朱熹的注疏阐释句义, 康有为以今文经学为主,融通古今,兼摄中外,对儒家经典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以期达到 化古昔为今务 的政治功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梁启超著,介绍中国晚明至民国十二年近三百年来学术发展的专著。 据一九二九年上海民志书店刊本影印, 共十六章。本书系统介绍了清代学者在经、史、哲、文、音韵、训 诂、历算、地理诸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知识。
《御制避暑山庄诗》又名《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清圣祖玄烨撰诗,揆叙等注。《御制避暑山庄诗》是一部描绘清代皇家园囿胜景的诗画集。卷首有康熙五十年(1711)御制《避暑山庄记》,卷末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揆叙等跋。书中收录康熙皇帝所选三十六景,每景题诗一首,景点名称即诗歌题名,诗题之下皆有小记,诗句有揆叙等人注解。注释双行小字,引文出处用朱线标示,全书有朱色句读,清晰醒目。是书绘制山庄三十六景,此书除了汉文刻本外,同时有康熙五十一年满文刻本。此次出版,据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刊朱墨套印本影印。
清黎庶昌编辑,清李翰章审订。据清光绪二年( 1876)长沙传忠书局刊本影印,是书十二卷,卷首一卷,后附《孟子要略》。《曾文正公年谱》 记嘉庆十六年( 1811)至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生平行事,谱内引用大量奏稿详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办洋务、处理教案等情况。
《古微堂集》,清代魏源撰文集,共十卷,分内、外两集:内集为《默觚》三卷,外集录有序、记、议论等七卷。《古微堂集》有光绪四年( 1878年)淮南书局刻本。魏源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散文,叙事说理,内容翔实,条理明晰,语意明白畅达,很有特色。
清李伯元著,清欧阳钜元增注。据清宣统元年( 1909)上海崇本堂石印本影印。全书共分为五编,六十回,由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而成,且文前配有精美插图。内容涉及广泛,上至皇帝权臣,下至杂役小吏,多根据真实素材改编。描绘了晚清官场光怪陆离的社会景象,批判封建统治,反映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官僚制度的腐败。
诗论专著,清方东树著,吴闿生评,据 武强贺氏刊本 影印。 二十一卷,卷首有吴闿生《序》,方东树《昭昧詹言述旨》。首卷通论五言古诗,以下分论 汉魏、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 谢脁 、杜甫、韩愈、黄庭坚各 一 卷。 卷十一总论七言古诗,以下 分论从唐代王维、李颀至元代虞集、吴莱等 16 人。 卷十四通论七言律诗,以下分论 初唐诸家、盛唐诸家、杜甫、中唐诸家、李商隐、苏轼与黄庭坚 , 末卷附论诸家诗话。
本书据清宣统三年刊本影印,清末马其昶所撰,*终成书于 1908 年。 全书涉及了上起明初、下至清末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人,荟萃了明清之旧闻,撰述了先贤之事迹,肯定了明清两代人士在重大历史变革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气节。作者著述本书之时,正值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国家内忧外患,大多数国人选择明哲保身贪生避祸。作者著述此书,旨在为国人在国难之时的选择树立一个可借鉴的道德榜样。
戈公振 著,据一九二七年商务印书馆 刊本影印。前有戈公振《序》,正文包含 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之现状等内容。 戈公振给报纸下的定义: 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 他还提出: 新闻当新鲜,有如蔬菜鱼肉不可陈腐。 揭示了各阶级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共同要求。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 汪穰卿遗著 》是汪康年去世后由其弟汪诒年所编,全书共有八卷,为汪康年论文集。汪氏一生办报颇多, 1920年其弟汪诒年将其在各报所撰论说及未刊诸文,以年月先后为序,裒集成编。其中卷一为《时务报》时论说,主张开启民智,维新变法。以后各卷的《京报》《刍言报》论说,多拥护清政府立宪。其《中外日报》的论说,以当时未署名,不得已而从缺。是研究戊戌变法及清末立宪等 事件 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