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点,一是离我们太近,没有距离感的历史研究总是有许多复杂的情感埋藏其中,很难做到客观。二是资料的匮乏,很多当时的文献都封在档案馆里,一般人无法发掘。三是太过于敏感,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地雷。 杨奎松教授则是一位能抛开历史是非、以材料说话,又能发掘到未解密档案,行走在雷区的学术人,在中国,能这样做,并且能够做到的,并不多。在本书 前言 中,他这样写道: 历史已经发生了,成败是非已成过去。即使牵扯到祖辈、文化,或是党派、国家、民族感情,弄清真相,实事求是,尊重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理应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如果戴着有色眼镜,无论看过去,还是看现在,其实都没有办法弄清历史事实。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够暂时抛开历史中的恩怨是非,我们要发现历史真实并非没有可能。 这或许也是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神秘的色彩最怕事实冲涤,迷信的积垢需要科学清扫。思想的雾霭不能靠利斧驱散,历史的现象需要从历史角度解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神秘文化,是光怪陆离的复杂共同体,是精华与糟粕交融的意识形态。它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有无孔不入的市场,有衰荣再生的能力。
中医启蒙由认识汉字开始,中华文明的复兴从振兴中医开始。要研究中医,发皇古意,就必须先从最基本的词汇入手,需要我们唤醒那些沉睡的文字的原意。在现代语境下,在涉外教学看病过程中,徐文兵大夫随时会遭遇熟悉字词的陌生化情形。如“饥饿”,饥和饿有什么区别?思和想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区别,干吗要多造一个字?比如“魂魄”,魂是什么,魄又是什么? 全书以“字”为线索,旁征博引,透过字义的解释,说明实际的中医养生之道,轻松易读,让你大长见识。
《人间深河》全书共包括部分,部分是电影影评,包括:修罗雪姬、索拉里思、罗生门、冬天的心等。第二部分是诗歌,包括:丧失的艺术、美是一种受难、下沉的手、第二次降临等。第三部分是小说及小说评论,包括:菲利普罗思的色与空、无面目的镜子、奈保尔的水信子:读《河湾》等。
阉割美国太不幽默了,让我们它。对美国,我们不是“治疗”,我们是“治疗”。是用使美国的方法,治疗美国“强阳不倒”的绝症。美国的绝症很邪门儿,它得了“政治上的强阳不倒”,世界和它自己。美国曾经安分过、曾经有钱过,但是今天它变了,它变得鸭霸四海、狂吃八方,债台高筑之下,它的政府,每花一美元,其中四角一分是借来的;它的人民呢,一美元当十美元大花特花、虚掷浪费。在美国境外流通的美金总数,比在美国本土还多得多,这就是说,美国在用印钞机吃世界,一张百元美钞的印刷费只要两分钱,一张张印出来,全世界都被它偷吃了。 美国变了,美国是他国的、是人类的噩梦、是世界的狰狞。美国动用排山倒海的软实力载歌载舞,在欢乐中使我们向往它,淡化它的恶形恶状。我们曾经向往过,但是,我们必须觉悟了。我们用这本书,
自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易学与儒家密不可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了解易学与儒学相结合的历史,也就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 本书对历史上的儒学人物和儒学经典文献中的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从中可以看出易学为儒学的发展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以及易学依靠儒学得以不断弘杨的历史轨迹。那些古今儒林高人,诸如孔子、葡子、孟子、董仲舒、范仲淹、周敦颐、朱熹、王夫之、曾国藩、熊十力等,他们的智慧人生,治国方略与理论风采,书中都有通俗而深刻的介绍,通过这些介绍不难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灵感只需歌唱,灵感从不解释”,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话。对于一本书来说,也应该是不由分说地呈献给读者,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啊。《读库》集中在文化和传媒领域,留存这个时代忠实的记录者、悲壮的消失者和坚持者,并对那些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文艺作品做深入探究。 《读库0601》中收入了王康和余世存的两篇文章,相信这样的“分说”并不是多余的。 《读库0601》是《读库》丛书的本。该书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每两月推出一辑,2006年计划出版六辑。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作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今年出版品质的开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