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台海研究丛书”力求整合文史哲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力量,系统地研究闽台两岸及相邻东南沿海其他省份的历史文化,总结台海区域文化的精华底蕴,阐述此一区位文化的各种内在联系,并进而探求其未来走向及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上的重要作用。因此,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多彩、全面系统的台海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将积极有效地促进两岸之间的文化交融,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为营造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添砖加瓦。 本书根据辜鸿铭思想和事迹的特点,采用较通俗的形式撰写。
《半小时漫画传统文化礼盒(全5册)》由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著
服饰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之一,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藏族服饰从一个最为通俗的层面上体现着藏民族的文化特性,然而其间又蕴涵了自然环境、经济类型、历史背景、生产技术、审美观念等因素,由此在一程度上折射出藏族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本书循藏族历史脉络,兼采文献,考古及实地调查资料,力求全面,如实地复原史前至近代藏族社会的服饰文化及相关社会风貌,并对当代藏族服饰概况予以描述,搜剔析疑,冀能接近藏族服饰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真实,为方兴之藏族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史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因笔者学识所限,文中谬误之处,敬请各位方家,读者指正。
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行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
本书以作者在安徽南部自然村——汪家村前后长达10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讲述了一个集体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如何形成的故事。作者认为,集体制度虽然由国家推动和组织,带有很大的强迫性,但是农民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们被裹挟到集体化的大潮中,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沿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推波助澜,甚至在可能的范围内调整和改变了潮流的走向。
服饰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之一,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藏族服饰从一个最为通俗的层面上体现着藏民族的文化特性,然而其间又蕴涵了自然环境、经济类型、历史背景、生产技术、审美观念等因素,由此在一程度上折射出藏族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本书循藏族历史脉络,兼采文献,考古及实地调查资料,力求全面,如实地复原史前至近代藏族社会的服饰文化及相关社会风貌,并对当代藏族服饰概况予以描述,搜剔析疑,冀能接近藏族服饰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真实,为方兴之藏族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史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因笔者学识所限,文中谬误之处,敬请各位方家,读者指正。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书精选了《中国文化》杂志三十年来国内外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力作,按类别结成此书,本书集中了季羡林、冯友兰、金景芳、李泽厚、陈平原、汤一介、任继愈等多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其对世界文明可能有的贡献做了阐发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