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认真研究和吸取了国内外文化史学家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从当前现实文化语境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予了梳理。借鉴了当代法国“新历史”学派倡导的“三新”(新认识、新角度、新方法)思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将中国文化史的实际与新时代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新的理性阐述。作者在披沙拣金、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理论的创新,并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卓尔不群的观点。作者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以观念的形态出现并渗透于人类生活中。文化史研究要考察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深入辨析文化本体的独特征象,从而得出实质性的规律并引导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作者依据这样全新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能自觉地将宏观整体观照与微观细部辨析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史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创立于春秋末期,独尊于汉代之后,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形象、熔铸中华民族的精神,起到了融通、凝聚的作用,并且影响到当代。 本书是全面、系统、客观介绍儒学知识的大型学术工具书。它以科研、教学人员及大学文化程度的广大群众为读者对象。全书约220万字、1866个条目,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儒学通论,包括释儒、儒学经典、儒家哲学思想、儒家宗教观、儒家伦理思想、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经济思想、儒家军事思想、儒家社会思想、儒家教育思想、儒家史学思想、儒家文艺思想、儒家美学思想、儒家科技思想、儒学与其他学派、儒学在海外的传播等。第二部分为历代儒学,主要介绍儒家学派在历代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使用的概念和提出的命题。
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粉丝群体及其文化身份、消费行为等正引起文化研究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粉丝不仅是一个文化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消费群体。可以说,不深入了解粉丝就无法理解当今世界的文化状况。但是,到底什么是粉丝?粉丝的文化消费行为有什么特征?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粉丝及其消费行为的政治意义?中国学术界对这些迫切而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思考还刚刚起步,缺乏可资借鉴的概念和方法。 本书次系统地翻译介绍了西方粉丝文化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粉丝的定义、粉丝的消费特征、粉丝的文化政治等,具有学术前沿性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