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北齐天保间刻,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此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字径50厘米,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存九百六十余字。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通篇文字气势磅礴,用笔圆润可人,包融篆隶而妙化为楷,结构舒博壮健,颇含浑穆宽阔之趣。
《弟子规》和《三字经》各有侧重。如果说《三字经》偏重于知识,《弟子规》偏重的则是规矩。或许也可以说,如果《三字经》更多的是意在传授“文化”,那么,《弟子规》所看重的则更多是文明。钱文忠先生分22讲,从规矩、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弟子规》的内容和精义。
在《钱文忠解读(大字版)》中,钱文忠先生分22讲,从规矩、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八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弟子规》的内容和精义。
在《钱文忠解读(大字版)》中,钱文忠先生分22讲,从规矩、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八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弟子规》的内容和精义。
《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和童蒙养正教育的经典读本,自问世以来,流传非常广泛,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同为家喻户晓的童蒙经典。《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夫子所著。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后来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更名为《弟子规》。当代一位大德说,如果把《四库全书》跟《弟子规》摆在天平的两端一称,它们的重量是相等的。《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更是一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不仅小孩要学,大人也要学,尤其是要落实在生活中。
这本《漫谈弟子规》是索达吉堪布写给每一个人的。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是否学佛,都能够从中获益。《弟子规》是古人的经典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树根。这些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待人接物的道理,看似基础,然而实际上,当今人们的很多问题,都能在《弟子规》里找到解决之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弟子规》,都有助于提升人生的品质和层次,培养起完善的人格,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本书中,索达吉堪布旁征博引,通过大量世间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与教证,不仅对这部儒家文化经典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风趣的讲解,而且从业果、依师、无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观念角度进行了补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索达吉堪布说:“《弟子规》也是佛菩萨的一种加持。”
??《叫魂》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之天错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本书可作为学生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