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祈福,上巳祭黄帝,清明祭祖,七夕乞巧,中秋团圆,重阳敬老,那么,端午呢?是防疫。以驱邪禳灾为主题的端午节,作为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日,完美地体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天人和谐观念,既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端午节到底是该祝端午快乐?还是祝端午安康?其实,快乐很重要,安康更重要。本书不仅介绍端午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传承,更通过精美插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端午节的魅力。让读者不仅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还能了解一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经典、传统习俗。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民间冠婚葬祭的习俗,这些习俗可谓是从生活的智慧中诞生,将人们的精神和信仰体现了出来,其中有人情、有礼仪,当然,也含有迷信的因素。但作为一种仪式综合考虑,可以说,冠婚葬祭的风俗是民族文化之一,与古代传统、文化和制度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与这些风俗相关的传说都是歌颂勤劳大众、惩罚恶人的故事,充分反映了民众的心愿,使人们在增加习俗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境况;同时又充分地将人们的精神和信仰体现了出来,是中华文明、华夏子孙的智慧证明,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和发展农业文明的窗口。 江南和二十四节气,这两个主题碰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有机地把这两个主题糅合在一起? 作者从一个普通江南人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再由小及大,透过绚丽多彩的节气画面去感受其背后所散发出的自然与文化之魅力。详细讲述了地处江南之地的桐乡在每一个节气时的风貌,通过大量唯美、写实的照片和朴实、准确的文字,展示了二十四节气中江南的生活日常,读之如徜徉在江南水乡之中。
大团圆的结局、大团圆的意向、大团圆的人生理想,是中国文化的情结 正因为圆满的月亮,与人间情感生活有了这样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的诗人才会发出 月是故乡明 的感慨。在一年的时序中,中秋节所在的是秋季中期,天气不冷不热,白昼与夜晚均等,农忙秋收已过,是时候好好享受生活,迎接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并为来年绸缪打算了。秋高气爽,携一轮明月,邀约亲朋好友,在桂花香里,就着皎洁月光,品着丰收的味道。因此,中秋之美,美在普通人眼里,美在诗人笔下,美在画家纸面,是静逸而深情的,是多思而美好的,不似别的节日那样热闹,却远比其他节日更具特殊的人文气质。本书不仅介绍中国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传承,更通过精美插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中国节的魅力。让读者不仅了解每个节日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还能了解一
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以及文化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问题,也成为政府、学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一项重大文化课题。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自2008年元旦开始施行。这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不仅对于传承和弘扬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无疑,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
清新活泼的节气插画、歌谣般的节气介绍,适于书写的内文纸张,精巧别致的装帧,打造轻文艺手账
节日诗词,把民间习俗和文人意趣结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特点,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好教材。内容包括相关古诗、古诗注释、今译和鉴赏等。通过这样比较全面的学习,读者不仅学习了历代的诗作,而且进而对这些中国有名的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反过来,把传统节日和诗词结合,能够加深读者对古代诗词的认识。另外在每个节日后面,都有一篇有关的诗词故事,以增加读者兴趣。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常识》是面向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系统介绍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读本。对于春节、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包括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精彩介绍。内容丰富,资料全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书,是一本节日文化百科全书。
张福慧著的这本《安多藏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在学界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将安多藏族传统节日分为民俗性和佛教宗教性两大类。对于 类民俗性节日,本书运用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区性节日的形成、发展、各地区现状及其地方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第二类佛教宗教性节日,本书结合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背景,在详尽收集此类节日相关资料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部分佛教节日的民俗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