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敦煌历代圆光复原图集。圆光是敦煌图案的集中、综合表现形态,是敦煌图案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书汇集了从南北朝到元代各个历史时期敦煌图案中圆光的代表作,有完整图案,也有局部放大,有专业的图版说明,对从事工艺美术、平面设计等诸多行业有工具书的作用。
《战功图:艺术与皇权的交织:1762-1829》由张显飞著
《丝网版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详细介绍了丝网版画的发展脉络,并对多位版画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体现了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理念和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以探寻丝网版画艺术的意义与价值。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共分为六章,包括概述、丝网版画的源起与发展、丝网版画的制作表现方式、丝网版画的语言及艺术特征、丝网版画创作和当代丝网版画的创新研究。《丝网版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可供版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以及喜爱绘画艺术的读者阅读参考。
这部作品创作于56年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冯骥才先生著作目前的“处女作”。珍贵手稿抢先发售公开出版。身为文学大家的冯骥才先生,曾一度放下文学创作,一心一意地去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冯先生萌发抢救文化遗产的想法,就是从《天津砖刻艺术》这小小的书稿开始的。当年冯先生对津门地域的文化十分痴迷,包括老城内外街头房屋建筑上随处可见的精美的砖雕。不过,当时这些砖雕在世人眼里已是昔日的弃物,不被爱惜;其它一些地方传统的民间美术的境遇也是这样。于是冯先生想做一件事,将天津主要的地方民间美术做全面的调查、收集、研究,再编辑出版。因时代风浪的冲击,这部书稿被尘封搁置至今。
水印版画是中国的版画形式,它是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并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中国版画技法,而饾版水印是拥有有中国的文化特色的传统版画。以往的版画技法书都是油印木刻、铜版、石版、丝网等,到目前为之,还没有一本关于饾版水印的教材。本书是为高等艺术教育的美术类版画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作者在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教学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水印版画简史、水印版画的工具和材料、技法和制作和相关的课程训练方法等。
本书通过历史、工艺、传承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青田石雕文化。内容包括青田石的矿区,青田石的品种分类和与他石的甄别,青田石雕的发展历史,青田石雕几大题材的传承,以及青田石雕的收藏保养等,深入、详细、全面地介绍了青田石和青田石雕,是收藏爱好者的有效的指南。
丝网版画作为创作版画,是版画大家庭中最年轻的一个版种,属于孔版印刷范畴。作为一种印刷方法,它起源于中国,其历史是所有版画印刷中最为悠久的。丝网版画虽为世人喜爱,但却是一种尚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版画画种。提起"版画",一般人便想到木刻,其实"版画"的概念要大得多:除了木版画以外,尚有石版画、铜版画、纸版画、泥版画等。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被人称为"三版",国内每隔几年都要举办专门的"三版展"。作为版画家族中的奇葩,丝网版画的出现,已成为世界版画的主流,是一种颇具当代性的版画品种。本书介绍了丝网版画的创作艺术,丝网印刷的原理、制作流程、代表作品。《丝网版画艺术》从丝网版画诞生的语境入手,着重分析了丝网版画背后隐含的观念以及具有当代性的“特色技艺”。
“大师与版”国际工作坊是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与当代版画研究所主持设立的专项版画科研项目,得到了学院和外事处的大力支持。“大师与版”国际工作坊以“后印刷时代的版画艺术”为研究方向,聚焦当代国际版画艺术教学、创作与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与国际间具有专业影响力的美术院系、艺术家与理论家的交流合作,力图将新时代的版画系建设成为具有前瞻性的不错的版画艺术教学、创作及理论研究中心。
雕塑《烈焰青春》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这是继第七届全国美展之后,时隔三十年颁发的第一个全国美展雕塑金奖。 本书围绕《烈焰青春》这件雕塑作品展开,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该作品的创作构思、场景选取、材料处理、技法构成,从非常专业的创作以及制作角度解析了《烈焰青春》这件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个部分主要讨论了由雕塑创作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既有作者早期的艺术观点也有后期的理论探讨,是作者数十年艺术创作的理论精髓;第三个部分是相关专业人员撰写的评论文章,从深度和广度上分析了作品,是对该书的一个内容补充。 本书不仅从《烈焰青春》这一作品的材料、比例、构图、头像、衣纹、刀锯、着色等方面详细介绍其创作历程,同时还延伸至雕塑体系,背后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美学要
本书介绍了综合版画艺术。相对于传统版画艺术,综合版画更加自由开放和多元,从物料基础、形态建构、语言表达到创作方法论及评价体系,表现出一种新的生成。它是对传统版画的延续与发展,并非是结构性的否定或逃逸,而是一种增值,呈现出一种发散模态。可以说综合版画与现当代艺术的出现与发展基本同步并理念交错融通,或可说其是一种“现代的”版画语言,对传统版画艺术的形式、内容、语言、功能及理念提出了新的解读与现时代的方案,使综合版画成为更加具有实验性的﹑承载现时代人类状况与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
刘运峰校订的《艺苑朝华(精)/鲁迅编辑版画丛刊》是艺苑朝华附《木刻纪程》的精装版,《艺苑朝华》是鲁迅、柔石编辑,由朝花社出版的美术丛刊,主要是以专辑画册的形式介绍外国的木刻作品。共包括外国木刻作品五辑,即《近代木刻选集》一、二集,《蕗谷虹儿画选》、《比亚兹莱画选》和《新俄画选》。本书即在《艺苑朝华》的基础上增加了《木刻纪程》,共收录了1933-1934年间靠前8位木刻家的很好作品24幅。
《曲径:2016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展》由宋海冬,任倢主编
本书主要阐述了云冈石窟的西方元素以及来源,它体现在洞窟的设计理念上,充分运用了西方装饰艺术的形式和规律。西方的装饰艺术是空间的思维,有别于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概念。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优选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早期的石窟雕凿充分的利用了装饰艺术的适型性体现在造像上,云冈石窟最辉煌的时期在中期,全面运用装饰艺术形式跟规律,体现在造像上的是用几何装饰线。到了晚期石窟,人物秀骨清像缘起,服饰汉味十足。本稿件内容对于文化传承、振兴民族文化十分重要,该书既有艺术性,又有资料性。
本课程围绕理论探讨与实践训练两个板块,开展具体的教学。首先,进行理论的集中讲授;随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辅导,因人施教、因材施艺,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做好作品。由理论学习到实践检验,从平面创意至立体造型,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多方教研的互补结合,体现了教学成果的学术性与多样化。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类”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非常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图200幅左右,用四色全彩印刷,图文皆堪称精美。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
本书收录了戈雅的四大蚀刻版画系列——《战争的灾难》《狂想曲》《斗牛》和《愚行》,通过一种特殊的深蚀刻工艺完美地再现了戈雅所有的蚀刻版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戈雅聚焦于普通人,表达了对压迫的哀怨和愤怒,以及对同胞的怜悯和温暖的爱。戈雅的蚀刻版画堪称最稀有的艺术珍品,它们拥有不同寻常的很好美感,以辛辣的讽刺而闻名于世。阿道司·赫胥黎为本书作序,出色地阐释了戈雅蚀刻版画的深刻意义及其普遍特色。
本书为“中国雕塑史论文丛”之一,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主要涉及对雕塑的基本认知、雕塑家的作品及其展览评论、雕塑案例的对比分析,以及雕塑家个人作品市场交易的行业规约等探讨。第一部分是作者对雕塑作为一个美术学学科的基本认知,从形体、质材、环境三个方面来言说雕塑。第二部分是作者指导的研究生从不同方面讨论雕塑的开放性。第三部分是以丛论的方式评论数位雕塑家的作品及其展览。第四部分则是对雕塑案例的对比分析,以进一步研究雕塑家当代艺术的创作思路。第五部分是为中国雕塑学会所拟的《雕塑家个人作品市场交易的行业规约》,汲取了国外雕塑版权的惯例与经验,并征求了国内雕塑家和研究艺术品版权问题的法律专家意见。行业规约的制定旨在推动雕塑家在投入公共艺术项目的同时,能够让更具有创造力的个人雕塑作品问世,进入
本书收录了戈雅的四大蚀刻版画系列——《战争的灾难》《狂想曲》《斗牛》和《愚行》,通过一种特殊的深蚀刻工艺完美地再现了戈雅所有的蚀刻版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戈雅聚焦于普通人,表达了对压迫的哀怨和愤怒,以及对同胞的怜悯和温暖的爱。戈雅的蚀刻版画堪称最稀有的艺术珍品,它们拥有不同寻常的很好美感,以辛辣的讽刺而闻名于世。阿道司·赫胥黎为本书作序,出色地阐释了戈雅蚀刻版画的深刻意义及其普遍特色。
本书稿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的佛教遗址,时任领队的多米尼克·法切那据此编纂了一部对大量的石刻资料进行分类、描述的术语汇编。其中包括雕工工具、建筑、装饰纹样、人像神像、动物纹、植物纹、兵器、乐器、礼器、日常用具、家具、交通工具等十二部分内容。
本书是针对美术联考编撰的工具书。包含石膏几何体、素描静物、石膏头像,对素描中各科的要点和绘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讲解;并精选了素描类范画素材供考生参考。相信对考生读者应对联考有较好的帮助。本书解读了素描体系教学过程,大量适临范画,适合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