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多彩多姿、美不胜收,其中云肩、肚兜是独具特色的服饰品类,也是女性服饰的典型代表,无论款式、材料、色 彩、图案、工艺等都极其精致细腻,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内敛、秀美的品质,同时也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服饰:云肩肚兜》一书精选了三百余件各式云肩、肚兜,作者凭借三十余年的收藏感悟和研究心得,精心撰写了本书。《中国传统服饰:云肩肚兜》图文并茂,呈现了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重点作品都附加了说明文字,充分展示了女性服饰艺术的深厚和华美,具有较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既有利于读者学习,也利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本书为中华服饰文化系列“中国风”中的一本。衣裳中国,又被称之为“衣冠王国”, 中国上万年的文化史,一脉相承的五千年文明,皆相关“衣裳”。作者从服饰演进的角度切入主题,融历史记忆、美学追问、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于一体。借用“相变”概念,在时间的框架中大略地分期,以期看出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对服饰发展演变的影响和服饰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自身演化成熟的过程。
《思者文库》的每一部书稿付梓在即,我们当然都有很多话想说。诸如关于“文库”构想的萌芽到成形、“文库”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宗旨、“文库”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资源”的 保证,甚至,如何在不少有合作意向的出版社中寻求到一家心仪的出版社等等,所有这些过程都可以构成一个个丰富的话题,都是我们这个集体一次次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心力的投入。就连如何给“文库”命名,也都是一次“全体人民”的总动员,而最终定名为“思者文库”,恐怕应该是所有这些问题的诠释了。
中华服饰源于旧石器时代,在7000年前,已经发明丝、麻等纺织物缝制的衣冠鞋靴等配套的服饰和用骨、角、贝、玉、陶等材料制造的美化生活的装饰品。中华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创造的丰盛华美的原始服饰文化,举世独步。夏商周时期,中华服饰进入以“礼”为规制的发展阶段,服饰意识与天地同构,内涵深邃。汉代以后,以儒学为理念的服饰制度,使服饰品类和材质工艺不断发展提高。数千年来,华夏服饰不断受到少数民族和域外异质服饰文化的滋养,使中华服饰不断创新和丰富,形成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服饰传统,为世人所称羡。 本书根据以物证史的理念,按历史顺序,以最简明易懂的文字与服饰实际文物的图片相对照,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今的服饰发展,着重介绍服装形式、服饰制度、服装面料、服饰纹样、首饰配饰的具体面貌。特别
本书以相关古籍、考古报告、文献档案与馆藏服装传世实物为史料,以中国古代服装向中国近代服装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转折关系为线索,以世界服装史的整体发展框架为参照,以服装的品种体系、生产体系、对外关系与精神属性为对象,论述了中国近代服装在变迁的本原、依据与动力方面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并分析了这种变化的成因;说明了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是来自自身的纵向传承,也就是所谓的“一元”;而中国近代服装演变的根本因素是在保持了原先纵向传承的同时,又增加了另一个横向的对外交流,也就是所谓的“二元”;同时进一步说明了外来的“一元”进人中国的传送模式与中国传统的“一元”相并行、相重构或者相交融而形成的兼容模式。 愿本书为关注服饰文化的读者提供参考并切望指正。
本书为中华服饰文化系列“中国风”中的一本。衣裳中国,又被称之为“衣冠王国”, 中国上万年的文化史,一脉相承的五千年文明,皆相关“衣裳”。作者从服饰演进的角度切入主题,融历史记忆、美学追问、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于一体。借用“相变”概念,在时间的框架中大略地分期,以期看出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对服饰发展演变的影响和服饰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自身演化成熟的过程。
本书主要是通过甲骨文和较早的几种文字形态,对汉字独具的象形特点及其悠久的历史进行研究,了解古代纺织、服装文化的早期状态。体例上主要通过对比较典型的文字进行研究,形成系列短文。“上篇”基本上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包括个别会意字),以甲骨文、金文形体为主,考察古代服饰的原始形态,如“玉”、“丝”、“巾”。“下篇”则介绍一些常用字的不常用义项,推究其服饰内容,如“的”还有“红点面饰”的意思;并介绍一些非常用字,这些字反映了传统服饰特色,如“钏”。整体配有相关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