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了近四十年交道,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本书是"沈从文说文物"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沈从文有关服饰类的考古鉴赏文章,对所谈到的每一时代的服饰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寻绎出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沿革的历史,对中国的服饰研究有很大贡献。
《脂粉春秋 中国历代妆饰》详尽地介绍了中国从远古一直到当代社会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妆饰领域的基本发展状况。内容主要包括历朝历代的化妆和发式两大部分。其中,化妆又细分为绘身、文身、女子面妆、眉妆、眼妆、唇妆、面饰、护发护肤品、缠足及男子化妆几个分支;发式分为男子发式和女子发式两个分支,基本涵盖了妆饰领域的方方面面,且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妆饰特色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是一部比较详尽的研究中国历代妆饰史及妆饰文化的学术著作。 《脂粉春秋 中国历代妆饰》适合于影视戏剧化妆人员,服饰文化研究人员,文博界、艺术界、美术界人员,艺术院校师生以及妆饰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化妆人员,服饰文化研究人员,文博界、艺术界、美术界人员,艺术院校师生以及妆饰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演进,传统服饰正逐渐被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出的服装所替代,并逐渐边缘化,淡出了日常的生活。一些传统民族服饰所具有的“穿在身上的史诗”的神圣意味、传宗接代的血缘传递内涵和区分我群与他群的标志感,也都趋于弱化。但就是在这种几乎不可逆转的趋势中,我们依然能在田野乡间、边陲远寨中发现传统服饰文化还在坚韧地、智慧地传承着,在与现代生活的磨合中寻找着、探索着传承发展的路径。本书的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个案,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多维图景。
少数民族服饰是整个中国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少数民族才能和智慧的体现,都寓托着一个民族的理想与追求,是一个民族审美的具体再现。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各民族共同的认知心理、传统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所以,中国服饰要想走向世界,不可忽视少数民族服饰的挖掘和发展。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透过服饰的种种现象,可以领悟各少数民族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风尚和社会面貌等深层次的东西,把握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思维倾向。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精湛、色彩斑斓、图案丰富、寓意深刻、装饰点缀变换无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层的文化含义,意韵非凡。它对中国服饰的影响,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它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与社会功效,已经引起中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汇入
【深厉浅揭】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穿着衣暇泅渡,这条源自《诗经.匏有苫叶》的成语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联系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深厉浅揭”并非善于变通,而是迫不得已,其中隐藏着一个3000多年前赴女友约会的男子没有内衣的尴尬,而这种“尴尬”在中国古代长久绵延。 【美女簪花】以簪花舞笑的美女比喻书法、诗文的清新秀明。在中国占代,以鲜花插在火上作为装饰早在汉代已经出现,簪花之俗在妇女中历久不衰,至宋为盛,而就在近二二十年开始匿迹。回望历史,不仅女子劗花,花朵也在男人头上大火方方地招展,甚至由皇帝赏载,构成了花团锦簇的盛景。 【金龟换酒】当年,贺知章一见李白,呼他为“谪仙人”,解金龟,换美酒,成语“金龟换酒”即由此而来,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这种豁达真是千真万确
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与本民族同样古老、独特、灿烂的文化艺术.而藏族服饰正是这绚丽多姿百花园中杰出的代表。 本书按藏族文化所呈现的地域性特征,系统介绍了卫藏地区、安多地区、嘉绒地区、阿里地区、工布地区、康巴地区等六大区域不同类型的藏族服饰,并对西藏僧侣服饰、原西藏地区官员服饰作了扼要的介绍.揭一不了这些服饰所隐含的文化意蕴。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在地域分布、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历史、演变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本书主要从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文化特色、男装与女装的服饰类别与特色、服饰配件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系统展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服饰状况。本书适合于各类、各层次的纺织服装专业院校服装、艺术类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更是服饰企业的服装设计师开发新产品的设计灵感的源泉,也是服装相关资料的工具书。
李晓莉、李丹娜所著的《直苴彝族服饰》以云南直苴彝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从材质、装饰、创新的角度探讨了云南直苴彝族服饰的源流,进而论述了云南直苴彝族服饰的分类与组成、色彩、图案、刺绣工艺、形式法则及其传承,后阐述了社会组织建设与直苴彝族服饰文化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