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直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史学界对古代近东研究的状况,进而分别论述了古代近东两个文明地区(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早期文明以及城市的出现,而城市的出现则是近东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最后论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历史学著作,它是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对西方文明的根源和发展趋势所做的全景式梳理和诊断。汤因比对“希腊精神”的描述无疑带有某种斯宾格勒式的“文化形态论”,但他的历史叙述渗透着强烈的个人问题关切甚至“文明忧虑”。汤因比不仅以希腊文明观察者的身份描述了它从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7世纪的曲折历程,还以旅行家的身份对历史事件与自己的亲身游历见闻进行了生动的穿插记述。他将“希腊精神”视为一种融合了多个地理区域、文化要素、种族特性和宗教精神的文明综合体,并从地理风貌、工商业、科技、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战争、殖民、人性等角度,以其精深的历史洞察力和恣肆的笔法,为每一位有心于希腊文明及其现代形态变迁的人提供了的指南。
丰富的美索不达米亚历史材料诱惑着学者们东入伊朗,不仅仅是要去波斯利斯,还要去那些散布在广阔的地带,掩藏了古代遗迹的数千个土丘。他们发现了往昔辉煌的珍贵遗迹: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宫殿、神庙和高大雕像的城市,表明远古时代王国存在的文字,装饰品、铠甲、首饰及用金银打造出的王权标志。
《探索古文明的地理密码》内容涉及多个科学概念和文化内涵,立意新颖,语言引入入胜,建立了丰富的知识点,有助于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从中我既看到了作者逻辑严谨和丰富浪漫的思想脉络,也看到那个侠骨义气和柔美娟秀的身影。
刘沛林编著的《古村落》内容介绍:这可能是一次伤感的巡阅历史的标本在身边我们同它一起老去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系列以恢弘的视野,高度的文明自觉,用充满情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从古村落到古城、从古河渠到古桥、从古道到古关隘、从古民俗到古文明,带你在历史和民俗的画廊中诗意行走。一千多幅美图,考古专家的解读,展现了朝代更迭的频繁、帝王居所的繁华、百姓生存的智慧。历史因此而变得鲜活灵动。
大约70万年前,吃苦耐劳的石器时代的人们就生活在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印度河谷和一些孤立的定居点。大约公元前7000年时,他们的一些后裔便在印度河谷一个叫迈尔戈的偏远之地定居下来。在这里,他们建造了一个坚固的泥砖小城。在数千年的过程中,迈尔戈和其他类似定居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一个手工艺的文明,他们为后来在整个次大陆上崛起的的城市文化和帝国奠定了基础。这是一辆两头公牛拉的牛车的模型,一个运送贮物罐的古代驾车者坐在上面。这辆哈拉帕式的陆上运输车的模型是用现代的木条和绳子将莫亨焦达罗出土的赤陶玩具车连接在一起做成的,它与至今仍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使用的效率很高的牛车在设计上有着惊人的相信似之处。
圣人一心体仁,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不忧,不惑、不惧,重义轻利,文质彬彬。神人物我两忘,虚静、无为,反对性伪之情,推崇自然之性,追求天地大美。超人泯灭七情六欲,万法皆空,超尘绝俗,向往梵我合一之境界。儒、道、佛理想人格各具特色、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兼具三家之长、进退从容的理想人格。但现实与理想常常发生冲突,这一理想人格大厦也遇到危机。如何在维系中国文化的基线下塑造国民人格,让泱泱五千年文化住21世纪仍成为世界文明的东方奇葩?《儒道佛理想人格的融合: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以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古代人性论为基础,以国民人格发展为线索,以的心理科学为工具,展开了一幅历史与现实、理想与冲突的国民人格发展的画卷。
人类早期的文明发祥地在哪里?当然是在两河流域无论是金戈铁马的帝国、人类历史上位改革家和立法者乌尔纳木,还是人类早期的学校教育和图书馆、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以及史诗文学和神秘的宗教,还有人类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这一切成就均使巴比伦文明成为不朽的文明瑰宝。
《七武士》作者琼·梅林将《七武士》放置在它诞生的语境中进行讨论,以日本电影和黑泽明的职业生涯为背景对其加以定位。她在中世纪的历史中探索构成影片的源流,也考察了黑泽明书写这部挽歌般的史诗时所运用的令人惊讶的视听语言。
《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内容简介:为了使广大英语学习者丰富美国英语词汇知识,提高美国文化的修养,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作者特潜心编写此书。《美国社会与文化研究》适合学习英语的学生、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语言研究者、翻译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和其他爱好英语学习的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