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路 2767弄 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本书通过16位普通居民及1位街道旧区改造负责人的口述史,辅以历史大事记和 120 幅各阶段图片,生动地呈现了十九棉工房这一自成单元社区的百年变迁,还原了建筑、居住空间、社区与日常生活的历史演变,是一部关于 都市考古 的社会学著作,为发掘和保存上海的城市底蕴和城市文脉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探索。 作为增订本,本书在原版15篇居民访谈的基础上新增1篇居民戴先生的访谈记录,并收录其家人的三张不同时期的珍贵全家福;补充田野教学记录说明;新增附录,增补该书出版后的重要媒体报道及拆迁后近况照片组图;补充再版序言。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很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亲近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本书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很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亲近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本书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
“薛理勇新说老上海”为上海史专家薛理勇先生解说老上海史事风物的丛书。《老上海房地产大鳄》内容为霍格兄弟与兆丰洋行、汉璧礼与上海房地产、沙逊与沙逊洋行,以及陶善钟、程霖生、周湘云等一批老上海房地产大亨巨子写照,通过家世行状、发迹历程、盛衰沉浮等多面叙述,特别是发行债券、道契挂号、代客经租、抵押放款、租地造屋等各种经营手段的剖析,描绘出一幅幅老上海房地产业在运筹庙算、巧取豪夺中蓬勃发展的鲜活图景。
《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是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立足于明清两代江南地区望族的昆曲活动,探讨家族文化和昆曲艺术互相作用与影响的关系,旨在把握明清两代江南家族文化与昆曲艺术的内在联系。本书是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明清家班研究》(已在我社出版)的延伸。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很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亲近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本书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
本书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书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很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亲近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本书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
这是一本人物故事集,作者笔下的"上海先生",有银行家、医生、美食家、运动员、侍者等,他们的出身、职业、境遇各不相同,但都有老派上海先生的特点:温文有礼,处世有方,生活节制而有情趣,接受传统教育,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历经多次运动洗礼后,这些"上海先生"特点在后人身上不多见,于是作者搜集资料,采访本人,向读者讲述他们的故事,也展示老上海的神韵。
《上海百年文化史》是由本市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完成的一项学术研究成果。全书170万字,收录图片400余幅。 《上海百年文化史》分“上海百年文化的整体脉络”、“上海百年文化的门类演进”“上海百年文化的理论思考”三卷五册,分别对20世纪上海地区的文化活动作了系统回顾,总结了上海不同文化活动形态在一个世纪中的发展演变,并对上海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述。为读者充分认识20世纪上海地区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感性领悟的途径。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一定很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亲近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本书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
都市空间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上海曾经稳固地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版图的中心地位。研究上海的都市环境和社会体制对于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影响固然意义重大,而上海的文化语境与文人话语实践的内在联系也同样值得重视。将文学的外部因素和内在形式的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城”与“人”的关联与互动,从“城市”和“话语”的双重维度来探究上海都市空间的文学史意义,是本文的研究理路之所在。鉴于1927年和1933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性,高兴编著的《中国现代文人与上海文化场域》以1927—1933年为考察时段。
上海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主要发源地,上海里弄是中西现代居住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是反映上海自身中西文化交融特征的重要载体,大量里弄所构成的城市形态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城市生活,最为典型地反映了这座城市强烈的市民社会特征。由此,里弄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及其背后的世俗生活,也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城市特征,里弄生活的记忆也成为很多上海人的特殊文化基因。长期以来,里弄的更新改造矛盾重重,尤其在今天,如何处理好超常规快速发展中的各种复杂矛盾,保护并发扬上海历史文化、切实维护居民切身利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书主要采用多学科理论融汇综合,并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涉及里弄改造的政府政策制定、经济利益权衡、居民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城市特色保护和发扬等方面,
本书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书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上海,是一座读不尽的城。即便身处上海,即便你在这个城市土生土长,上海仍会在有意无意间让你惊艳。带着这本书到上海寻找上海吧。它无意为上海的喧哗众声增加一份吵闹,它只适合安静地随身携带,跟随一个用心的寻访者,去找寻这座城的历史、这座城的细节、这座城道不尽的风情。在上海寻找上海。
本书通过对上海裁缝的百年历史、名店名师、技艺传承和制作技术的深入研究,描摹出这个独特群体所具有的商业文化特质: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持久专精的职业态度、高超扎实的手工技术以及潮流的时尚敏感。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很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亲近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本书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
都市空间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上海曾经稳固地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版图的中心地位。研究上海的都市环境和社会体制对于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影响固然意义重大,而上海的文化语境与文人话语实践的内在联系也同样值得重视。将文学的外部因素和内在形式的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城”与“人”的关联与互动,从“城市”和“话语”的双重维度来探究上海都市空间的文学史意义,是本文的研究理路之所在。鉴于1927年和1933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性,高兴编著的《中国现代文人与上海文化场域》以1927—1933年为考察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