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上海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收录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当代杰出摄影师的作品,展现上海自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这一过程也可以被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本书不仅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集,更是一座城市的视觉历史,通过图文的立体呈现,为上海绘就一幅肖像,预示一座 世界城市 的风采。本书所收录图片反映了上海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海的科技经济、市民生活、艺术创新、城市建设等,总体通过图片生动诠释了 世界城市 的内涵、品质、特色,是一部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图文作品。
本书收录作者布面油画作品120余幅,内容多以上海历史建筑及里弄市容风貌为主,例如愚园路1315弄4号路易艾黎故居、嘉善路117弄新兴顺里、复兴中路老洋房、淮海中路1842-1858号武康大楼、永嘉路茂名南路路口等,描绘的虽是上海普通人日常所见所历的场景,折射出的却是少有的沪上寻常市井间的温暖人情。此外,辅以优美文字,皆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家长里短。絮絮叨叨间,流淌出一段别具韵味的上海往事。
本书是教1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统筹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上海地区方言调查整理的成果。其内容是两个国家工程的成果。 2011年国家语委开展保护保存国家语言资源的相关工作。上海地区是建库工作首批试点省市之一,确定上海方言调查点12个:浦西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各一个,崇明、闵行、宝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川沙、南汇各一个,后又在奉贤金汇地区增加了两个调查点。该项目集中了上海市方言学研究的主要力量,由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分工负责,许宝华教授和颜逸明教授指导,游汝杰、钱乃荣、张慧英等多位学者参加。该课题2015年通过国家语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2015年起,在有声数据库基础上,上海市语委根据国家语委的要求,启动上海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本书是上述
本书是在《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出版四周年之际,重新推出的典藏版,在开本、排版、装帧、图文等方面打磨优化,是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伴手礼。共收录上海 56处知名建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英文双语,介绍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时代意义,旨在以建筑为载体,生动诠释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的城市内涵、品质、特色,服务于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对外讲好上海故事。
本书是浦东文化丛书第三辑的一种。全书以中医人物和中医草堂为重心,将上海浦东自宋元时期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医人物、中医草堂、中医著作、医案、药方等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整部书稿反映了浦东中医发展历程,浦东中医人物为祖国医学作出的贡献,构成浦东中医文化的华丽篇章,具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这是一本有关中国史和性学史的研究专著。本书作者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扎实的学识水平,搜罗了大量的中、西文报刊、档案资料和著述,对近代上海的和现象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他从剖析高级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状况入手,对近代上海的市场、场所及由此产生的性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再现了旧上海风光而悲惨的卖笑人生以及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的种种罪恶勾当。最后,本书还对历届上海政府管制的失败及当时民间团体对的救助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谁要了解十七世纪迄今的中西文化交往过程,谁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上的徐家汇。 中国人好说“人杰地灵”。这句话用在别处,未必尽然,而用来形容徐家汇的历史,却很恰当。直到晚明,徐家汇仍是江苏一个三等县城上海郊区的普通村落。 长期以来,徐家汇一直承担着上海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领头羊角色,历史上的徐家汇是近代西方文化对外传播的辐射点,如今的徐家汇更是中国为繁华的中心之一。它的繁荣和沧桑,无论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还是近代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与交锋,都在徐家汇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上“人杰地灵”的徐家汇!本书中英对照,客观、真实、完整。
静安,在上海的发展中融会了时尚与经典。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曾经代表着奢华的老房子,依然在静静地散发着醉人的魅力。 自上世纪初,一些社会名流就开始在静安境内购地建房,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房屋的风格也异彩纷呈,这也是海派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些老房子现在已经成为了上海发展史的有力见证,体现出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中静安区境内的老房子有八十几幢,本书中半通过优美原图片和详尽的文字一一呈现出来,将这些房子的历史、建筑特点、人文典故、逸闻趣事等讲述给读者。希望它能成为读者了解上海、走进静安的一房历史窗口和文化通道。
2013年,上海市静安区内的百年老街陕西北路入选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本书即以陕西北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现这条历史文化名街的旧颜新貌与文化意蕴。文字部分由上海史名家薛理勇执笔,他以深厚的史学积淀为基底,用通俗有趣的笔墨将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配合丰富的新旧图片、档案,较为翔实地恢复了老街的历史场景。除了陕西北路上的主要历史建筑,本书还收录了陕西北路周边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建筑与街道的信息,建构了一个相对立体的观察视角。
本套丛书记录从上海开埠到今,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发生、发展、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彩场面,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
上海大世界,是人们记忆中的远东游乐城,深受海内外中下层游客的青睐,曾是他们节假日出游的*。在这独具特色的建筑群中,设有几十个风格各异的艺术舞台。底层叫 共和厅 ,除10小时连映的电影场和溜冰场外,靠马路一边是 大京班 ;二楼 共和阁 有三个场子分别上演魔术、弹词、滑稽和绍兴文戏;三楼 共和楼 有中西餐厅和演文明戏、淮扬文戏、滩簧的三个剧场。四楼 共和台 ,有歌舞班、杂耍场、济公坛等。昔日大世界上上下下,四面八方整天是粉墨争相献演,观众人声鼎沸 本书所披露的则是在这色彩缤纷的舞台背后的人间活剧和社会传奇
本书为“浦东文化丛书”第三辑中的一本。自明代至民国(1368—1949)五百八十多年间,浦东地区曾产生了500多位中医,他们中不乏名医大家,如李中梓、艾元美、秦昌遇、秦之桢、王芹生、顾筱岩、秦伯未、陆渊雷等,他们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还没有一本系统记载浦东中医历史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