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化史》所论述的长江文化,正是这么一种大区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历代长江流域文化史的探索,展示出这一大区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在意义上说,这是带有填补学术空白性质的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知道,过去说起中国历史文化,总是讲黄河流域是文明的摇篮。当时流行的看法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元的,其中心在黄河中下游,由之向外传播,以至各地。还有不少著作,把这种看法同文明兴起于大河流域的理论联系起来。西亚的文明初起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埃及的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印度的文明綮盛于印度河、恒河流域,而中华文明则在黄河流域产生和兴起。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的河流一一长江。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典型代表。本书记录了主编衣学领从事苏州园林工作16年,主持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工作近十年来在苏州园林绿化领导体制机制上的坚守与创新;在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群体性的保护与修复;在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上的先进理念和机制创新;在风景名胜区的科学性规划建设和管理;在苏州园林文化的深度研究挖掘和传播;在苏州园林同世界同行的广泛交流与影响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它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同行们的认可和赞誉,有的则被称为 苏州经验 。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精)》(作者周勋初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对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手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且标,可供学馨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作者们聚焦乡土江南,精心绘制独具特色的市镇文化长卷。应该说,对于江南市镇,人们并不陌生,据一位市镇史研究学者的不完全统计,1980-1999年间,学者发表的市镇史论文近700篇,区域市镇史研究论文为500余篇,其中江南占了近一半。但略加检点可以发现,以文化为主题,或者从文化的视角契入市镇社群生活之作并不多;特别是,那里充满着的浓厚的学究气息,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参与本丛书撰写的主编和作者还够不上学究的资格,因此作者们着意将深奥的学理融化在浅显的文理之中,以生动的文法演绎迷离的生活法则,用真观的图片激活僵硬的文字,总之,尽可能地还原文化存在的本来状态。江南名镇太多,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周庄、同里、东山、甪直、盛泽、南浔、西塘、乌镇这8个市镇。
本书通过检索、查阅《申报》数据库、上海图书馆“晚清民国报刊数据库”、宁波图书馆馆藏地方报纸检索系统(1899-1999年)、浙江省档案馆民国浙江报纸数据库、美国斯坦福大学Late Qing and Republican-Era Chinese Newspaper数据库、宁波市档案馆馆藏报刊等,系统整理刊登在《申报》《新闻报》《时事公报》(1946年2月11日后改称《宁波时事公报》)、《宁波日报》等报纸上的宁波家谱纂修启事。事公报》)、《宁波日报》等报纸上的宁波家谱纂修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