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西南联大社会学系系主任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叙述了卢沟桥事变后,其告别清华园,辗转至云南主持联大社会学系的日子。书中不仅讲到了其在联大的生活与研究,也旁及对联大师生栖息之地昆明、蒙自与呈贡的点滴观察,细致记录下了艰难岁月中的弦歌不辍,与烽火连天中的风土民情。
《锦官城笔记》因三国时期,蜀锦驰誉全国,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并筑城保护锦蜀生产,被称为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有 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外柏森森 的经典诗作传咏至今。作家蒋蓝以 蜀人外传 风物猎记 天府新录 三部分,描述了锦官城的历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 李调元咏成都灯会 、 布衣状元骆成骧 、 林语堂在成都 、 鱼凫与鱼鹰 、 历史文化中的大熊猫 、 成都凤凰山的演变史 、 龙池书肆的记忆 等文章,就像给读者呈献一幅幅锦官城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人文蜀地:一份记者的行走笔记》是由封面新闻杂志集近些年文稿编撰而成,以游记的形式,把蜀中的古宅院、古战场、古桥梁、古驿道、古官寨、古寺院,一一记录在案。作者试图将每一处历史遗迹,当成一口深井,通过田野考察、口述采集、档案各种方式,去挖掘遗迹背后的人文精神,揭示其中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掌故,以一斑窥全豹,展现巴蜀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书分为 小镇大事 名流屐痕 蜀地沧桑 街院遗迹 四大篇章。
该书是一部关于成都传统文化的读物,以老成都代表性家族的族谱主要线索,反映了成都作为移民城市的族群来源,移民祖先迁徙来成都所发生的真实历史故事,家族中出现的显赫人物和荣耀事实,家谱中反映出的一些当时民风民俗,以及早就良好家风的乡俗、家训家规等。全书以真实的家谱历史资料为依据,配备原始图片,行文既轻松又严谨,可读性强,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成都移民历史以及传统家族发展的轨迹,具有较好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读物。作品主要介绍近现代以来大成都范围内的地方名儒,包括骆成骧、赵熙、宋育仁、尹昌龄、颜楷、刘咸荥、徐炯、谢无量、吴之英、吴虞、尹昌衡、廖平、方旭、邵从恩、庞石帚等人的典型事迹和对当时乃至今天的社会影响。这些名儒有的是书法家,有点是地方贤达,有的是慈善家,有的是文学家、教育家等,史称成都 五老七贤 。全书图文并茂,行文轻松,史料充实丰富,能令各个年龄段的人全面认识近代以来成都名流的魅力之所在,真正领会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真正原因。
重庆方言,埋藏着重庆人的性格本色和地域文化。 干燥 的重庆脾气、 搁得平 的江湖豪气、 喜剧 式的百味生活 作者通过94个方言词条,用图画和故事,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重庆记忆,从而带我们走进这座热辣滚烫的奇妙之城。
《古蜀道寻踪》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蜀道沟壑纵横、危岩险峰众多,沿途的山关曾是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大唐皇帝曾从此逃命,文人雅士经过蜀道后留下了传世的诗篇。本书收录93幅画作,记录了古蜀道瑰丽的风光、深厚的历史。每幅画作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 《山城旧影》 本书收录98幅画作,记录了重庆老城及周边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曾在街头巷尾随处可感的民风民俗,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画作自然天成,依据资料和记忆再现了那些已不存在的景观。或鸟瞰、或仰观,凸显了山城街巷和山地建筑的特征,展现了重庆雄奇的自然山水、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三峡记忆》
本书为故园画忆系列丛书之一,通过刘涟老师指导后目录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据,以、省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序选择,终和作者确定以下目录: 部分历史建筑80幅,第二部名人故居10幅,第三部分宗教建筑19幅,第四部分历史街区5幅,第五部分民风风俗12副,共计126幅。绘画过程成中存在疑问时及时沟通协调。
这部两卷本的经典文献上启示公元前3000年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下迄21世纪全球文化日趋多元的今天,全面展示了一幅绮丽多彩的世界文明历史画卷。 所选文献代表了人类在历史、文学、科学、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传记以及史诗、神话等方面的成就,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些文献或者提供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独特文明的生动见证,或者生发了他们对所处社会的真知灼见。 六大文明时期的导读及每篇文前的题说,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对文献的产生背景及作者生平辅以必要的说明,风格简洁,分析透彻。 既适合大学生学习研读,也适合所有人文关怀和精神诉求的读书人参阅和赏析。
《人文成都》为“巴蜀文化丛书”中的一种,以掌故和成语中的成都为切入角度,分“入蜀”和“出蜀”两篇讲述成都的历史人物故事。本书对以成都地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兼具学术性与文学可读性,对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具有较大意义,出版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中国的西部有一座城,她的名字叫成都。成都,传说中的中国西海。悠悠岁月,流淌着讲也讲不完的美丽、浪漫、传奇…… 成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作为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先民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足迹。先民的创造和业绩,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本书以多彩的民俗风情、生动的民间传说、翔实的历史故事,反映出成都传统文化的一个个侧面,体现了成都人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展示了时代赋予成都人的视野、立场与情怀。该书在写作上采用散文和传奇的笔调,把历史性、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一定的收藏价值。
四川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对巴蜀文化的研究,起步很早,成果也较为显著。仅从近20多年来的情况看,就有两个标志:一是早在1980年,四川师大文科学报创刊不久,就开设了“巴蜀论丛”专栏,发表省内外巴蜀文化研究的文章,而作者的主体就是川师大的教师。20多年来,该专栏发表了数百篇较高水平的文章,一直受到海内外有志于巴蜀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二是1999年,成立了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这是为数不多的由*批准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成立后,积极组织和大力推进巴蜀文化研究,所以近几年来,四川师大文学院、历史系等院系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也更为突出。单就学术论文而言,不但川师大文科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在学术质量上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吸引了校外一些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好稿,还有
本书是一本地方文化普及读物,以成都河流、水文化为对象,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切入,主要从成都河流水系发展历史、成都冶水历史人物、成都古代湖堰、成都古代桥梁、成都水战、成都河流水系利用等方面,讲述成都水文化的有关知识。该书图文并茂,文字清新活泼。书中既有人文地理参考资料做支撑,还融合了历史文献、考古成果,在水文化线索之下,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该书便于当地人深入了解成都的历史底蕴,也有利于更好地宣传成都历史文化,使外地来成都的人能认识一个立体全面的成都。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的推动源泉,创建于先秦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距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它不仅没有被历史湮没,反而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风景名胜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实灌面积已超过一千万亩,它造就 天府之国 ,也造就了其灌溉流域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天府文化!都江堰不仅是对大地浇灌,对万物滋润,还有它产生与繁衍的文明对这片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浸润和泽被,天府文化在清流千里的都江堰灌溉之下,日渐丰盈。 《天府文化之源:都江堰》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李冰研究中心联合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等单位推出的一本面向大众的文化读本,旨在宣传世界
本书是对开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历史文化的个案性研究。其内容涉及县域社会与文化地理、公共行政与建置沿革、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县域经济与市场培育,以及县城经济与文化建设、社会面貌与人文精神、文化环境与青少年成长教育、传统文化与民俗变迁等多个方面。开江是作者的故乡,作者数十年来有丰富的桑梓阅历和人事联系,有走进去跳出来的认识比较,有多层面的文化参照,有学理的分析阐述,凡此种种构成了本书的研究内容。本书堪称开江县域社会文化建设的百年工程。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成都女人之漂亮,早已被世人公认。这本书里的美女描述,美好、庄严、激情,深情款款,娓娓道来而绝不流于轻亵。只能说,这样的男性写作才真正体现了男人的爱美之心,体现了男人的美女之情。美女,不单单是生活的,更应该沉淀为精神的审美对象。 成都美女从不漏过任何一场流行以显示自己的美色。成都美女比北京美女身材好,比上海美女丰满,比江南美女壮实,比重庆美女温柔。而在成都美女身上具有一种综合素质:北京女人的智慧,上海女人的精明…… 成都的美女从此扬眉吐气了,爱她们的人如此欣赏她们的才华胸怀,能在世俗之外,看清她们的刚烈和旖旎。 成都美女以自己的酸、辣、娇憨、俏皮、野蛮、脆生生的态度,对中国九大城市的美人作出一番品头品足,而后的结论无非是:外地无美女。中国美女,仅此一家:成都牌,是吗?
巴山蜀水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璀璨。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巴蜀故地,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和一代又一代巴人蜀人的筚路蓝楼,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巴蜀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座极为珍贵的文化宝库。 巴蜀文化植根于巴山蜀水,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自上个世纪40年代初提出“巴蜀文化”这一概念以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特别是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颇有影响的古迹相继发现发掘,巴蜀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陆续在历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学术成果。这是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