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中国大学英语系的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本书请教师或外国访客用外语来介绍整个欧洲或其中一国的社会或其他情况,作为语言课的补充。
《2013年厦门社科丛书·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系列:闽台民间信仰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写作大纲的设计和总编纂由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辉教授与课题组总负责人、厦门理工学院刘芝凤教授共同负责,由林江珠承担书稿统稿、插图选择和闽台调查信息分类统计撰写个案调查报告、段凌平承担主要章节的写作任务。书中采用了26位师生的闽台民间信仰调查报告,尤其是学生考察队的队长王煌彬在二年多的田野考察中,一人就撰写了二十余篇民间信仰调查报告,在此无法把他们全部列出,但他们的贡献不能忽略。《2013年厦门社科丛书·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系列:闽台民间信仰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能够完成还得益于在田野调查时接受我们访问的单位和传承人,如南平市樟湖镇文化馆王商书先生,不仅带我们走访文化遗址,考察地方民间信
《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收录作者1960年代至1970年代前期的八篇代表性论文,不少人将此书的出版作为新文化史的肇始,作者也由此奠定了其作为新文化史领军人物的国际地位。《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以16世纪里昂地区新教徒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为视角,对当地印刷工新教徒的罢工、城市妇女、“嘉年华”民众聚会、知识阶层的文化认同等重要问題作了深描,期待深刻反映这一时期整个法国社会的历史风貌。作者犀利独特的学术眼光、超乎寻常的选择问题的角度、出人意料又出神入化的切入主题的方式、极具想象力的历史叙述,都有助于读者读懂何为社会文化史,并了解其中史学研究范式演变的轨迹。
从侨民到华侨,飘洋过海的客家人身份其实是多重角色的复合,既有 侨 的性质,又有 商 的意味,而且这两者均表达出客家文化内涵,使客家侨商与其他地方的华侨区别开来。本书详细介绍了客家侨商的历史发展,重点突出其在国内外的创业经验,以及对侨居地和侨乡社会的回馈。读者可以从本书了解客家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这一民系文化的传统性与民族性。
广东人的典型性格,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没有喊冤连天,没有作气急败坏的争辩,而是在一片责骂声中,一方面默默地与SARS病毒奋力斗争,积极与其他疫区分享“抗炎”经验;大家并不怨天尤人,工照开,学照上,街照逛,生活如常,井然有序;另一方面,由广东省人大迅速通过立法,要求“公民应当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不滥吃野生动物,预防动物传播疾病”。这就是广东给全国人民的一份答卷。 互相埋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与其把臭氧层骂出一个大洞来,还不如做一点有用的实事。广东人深明这个道理。 然而,尽管如此,针对广东人的谩骂并没有停止,反而惹来更多气势汹汹的质问:这条立法为什么不是“不吃野生动物”,而只是“不滥吃”?“不滥吃”并非严谨的法律术语,说了等于没说。是不是广东人在SARS之后,仍然死不悔改,还
客家方言是客家人在迁徙中形成的一种交际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原古韵,但又有所发展,吸收并融化了客家土著的语言成分。本书对客家方言主要是梅州客家方言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客家方言的分布、形成及文化底蕴;客家方言的语音;客家方言的词汇;客家方言的语法;客家方言的文化内涵;客家方言的保护。通过对客家方言的生动展示,便于读者了解客家文化。
《伏尔泰时代》是“世界文明史”系列之一。宗教和科学、哲学间普遍而不间断的冲突,形成18世纪一出生动的史剧。 路易十四死后至巴士底狱崩溃之间的那个动乱世纪中,那些男女人物,还有谁能比伏尔泰更深刻地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还有谁被常常提到呢? “谁是18世纪的真正国王?”维克多 库辛说,“是伏尔泰。”伏尔泰多姿多彩的一生正是一个世纪的缩影,让我们追随那长明的火炬去洞察他的世纪吧! “世界文明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 杜兰特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荣获196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77年自由勋章奖。这套书总共11卷,记载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种种文明成果,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等诸领域,极具可读性。作者对于“世界的”“历史的”
本书详尽介绍了客家体育与竞技,内容包括: 足球之乡 史略;亚洲球王李惠堂;彰显民性的客家武术; 捺地割葱 李威光;客家民俗体育与竞技;客家民间体育与竞技游戏。全书通俗晓畅,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客家地区的丰富体育文化,为民众更好地了解、保护与传承客家体育文化提供了一扇重要窗口。
阿伊努力是日本的土著居民,是早生活在日本的民族。许多世纪以来,他们与日本其他民族共享一片家园。他们靠狩猎、捕鱼、采集获取食物,用周围的天然材料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物品,崇拜动物和自然界中的神灵。 早期的阿伊努力人大都定居在日本四大岛之一的北海道。后来,日本其他民族也迁入这里,与当地土著人发生了激烈冲突。他们夺取了阿伊努人的渔猎场所,使其陷入贫困之中。但是,经过多年斗争之后,阿伊努人又恢复了自己的文化。《日本的阿伊努人》一书,详细介绍了阿伊努人古老的风俗习惯和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新奇的天地。
客家研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如果从清嘉庆年间徐旭曾的《丰湖杂记》①算起,学者对于客家源流的思考已有两个世纪的历史。而20世纪30年代罗香林出版《客家研究导论》②,对客家人和客家文化作出系统的论述,至今也已有70多年。经过了如此漫长的研究历程,客家学的论著真可谓汗牛充栋,而关于客家人的来源、发展、分布,以及客家文化的种种表现,客家精神的种种特点,参与述说者人数之多,各家意见之纷纭多歧,在各门各类的学术研究中也是罕见的。这种现象,从积极的方面观之,可以说客家研究在学术界蔚为大观,成为一门显学;但从另一方面观之,也可以说客家研究至今尚未成熟,在研究对象、范畴、理论、方法,以及史料的发掘、整理、运用方面都还有待作出更大的努力。 本书试图在客家研究已经取得丰富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在著者本
以客家民居围龙屋为核心的客家村落,是客家文化的物化表现。客家民居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体现了客家人的文化心态和艺术审美观念。一个村落民居的背后,可能就是一个宗族发展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本书以客家传统村落民居中*特色的围龙屋为中心,展示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客家村落民居与中国传统文化、客家传统社会的关系,阐明客家村落民居对客家文化形成、发展变迁及其独特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本书属于岭南文化书系之客家文化丛书,详细介绍了客家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包括出生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祭祖习俗、生活习俗、练武习俗、忌讳习俗、家礼习俗等等,将中国民俗学的重要研究成果以简洁明快的叙述笔调娓娓道来,配以多幅插图,图文并茂,通俗生动,便于读者了解客家民俗,认识客家文化。
《客家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立足于田野调查实践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赣闽粤客家区域民间信仰进行 了综合考察和理论探讨,既对客家人的神明祭祀、祖先崇拜、风水信仰、巫术与禁忌等予以系统的描述, 还用一定的篇幅,考证了与民间信仰相对应的制度化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在客家主要 区域的历史沿革。在历史考证和现状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客家民间信仰与民俗 文化》作者林晓平还对客家民间信仰的开发与利用及 保护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星尚书系以“引领时尚文化,倡导优质生活”为定位。 《星尚婚礼全攻略》全程介绍都市婚礼筹备的方方面面,是准新人挑选婚纱、预订婚宴、筹划婚典、设计蜜月的宝典。 本书是由星尚传媒推出的。该书以年轻时尚定位的星尚电视在经过六月初改版后受到年轻受众的欢迎,而该本《星尚婚礼全攻略》就是以电视节目《我的星尚婚礼》为蓝本,精选婚礼小窍门,介绍婚姻物语的精品读物。
所谓“礼”,《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它是一种象征,一种认同,也是一种交流的媒介。一方面,个人以不同的身份、角色进入社会,要借助各种礼仪来实现;另一方面,群体与社会也需要通过它们对个体进行接纳与承认。从婴儿呱呱坠地到人生暮年直至老去,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举行相应的礼仪来确立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相应的身份和角色。这些不同阶段所举行的礼仪,即为“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通过礼仪”等,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与丧礼等。出生时祝贺的鞭炮声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丧礼上哀鸣的钟声宣告着生命的终结。 闽台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富有特色的地域分支,其独特性由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历史所决定。作为地域文化重要组成部
家纹不是单纯的花纹,故不可随意创造。 江户幕府后期,有一位名叫土井利位的老中,他是著名的雪纹研究家,曾主张将家纹中的水车纹改为雪纹,但遭到了全体族人的强烈反对,只好作罢。 现在,家纹主要用在正式的衣服或墓碑上。在古时候,家纹还被用在餐具、碗、提灯等日常用品上。中世的贵族也在自己的竹轿和人力车上描绘家纹。 那么,大家也都在自己的家用车上画上家纹吧,如何? 本书中给大家列举的家纹与相关解说,系从庞大的图片和资料库中归纳总结而成。只要读了本书,基本就可以成为家纹通了。 并且,本书也介绍了神纹、寺纹、艺能纹等,也涉及了一些公司的社章及都、道、府、县和城市的纹章。 如果大家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只有茶道、花道、禅和浮世绘,那就大错特错了——家纹是更为精妙的文化财产!
为了摸清闽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探索传承和保护策略,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咨询服务,作者林华东以“历史、现状和未来”为题,确定了《历史现实与未来--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撰写主题,精心设计了8个调研项目及研究框架,制订了相关要求,并负责全书的整合、修订、统稿。
本书作三大部分安排。部分为总论,设七章,总说湖南客家的源流与现状,兼及与湖南客家有关的方方面面,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以图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说清湖南客家的总体面貌。第二部分是湖南县域客家调查,共写了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安仁、资兴、桂东、汝城、宜章、桂阳、江华、新田共14个县(市)(兼及临湘、永兴)的客家情况。以县域所在地理位置为序,由北而南,再由东而西,依次写来。客家人较多、资料丰富的县域,如浏阳、炎陵等设专章论述;次之者如醴陵、汝城等,分节合章,挨个叙说;又次之者,如临湘、永兴,则在适当位置作简要介绍。第三部分写湖南客家人物,选择标准从严不求全,宁缺毋滥,只写客家身份明确的人物,不强拉硬扯,一共写了九位人物。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之四十七:闽南绵治人的社会与文化》仅是学生的实习报告,注重的是学生在田野调查中搜集资料,以及调查结束后整理资料并撰写报告的训练,我们确实能看到学生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要从学术的标准来衡量,《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之四十七:闽南绵治人的社会与文化》收录的每一篇报告并非都达到出版的水平,但基于对学生的努力的肯定,还是将多数人辛苦经年的成果呈现。
本书为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之一,介绍了岭南历史为悠久,影响为深广,规模为宏大的寺院——寺庙光孝寺严谨的建筑结构,雄伟壮观的殿宇,以及众多的文物史迹。对于研究中印文化交流,中国佛教史、文化史、建筑史、以及广东地方史,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