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地方史的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一带呈现的亦神亦祖的祭祀现象。《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构建的社会史》认为神与祖先的形象与拜祭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的礼仪来塑造国家形象与表达自身认同。这个问题,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演变,也深受文字运用、科学专家参与、建筑物形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书从地方史的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一带呈现的亦神亦祖的祭祀现象。《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构建的社会史》认为神与祖先的形象与拜祭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的礼仪来塑造国家形象与表达自身认同。这个问题,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演变,也深受文字运用、科学专家参与、建筑物形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进入19世纪的南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次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业绩煌煌,理当镌刻青史、流芳久远。
《张村(宗祠圣地·状元故里)》对张村古村落的研究围绕着“村落人口、生产资料所有制、集体经济、农户经济、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等内容,以宗族族谱和先前研究成果为参照,系统梳理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的起点、历史线条、规律和经验,研究当前村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力求通过对张村古村落的历史沿革、布局结构、传统建筑、土地制度、经济活动,社会文化制度的考察分析,提出张村古村落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达到有序地、健康地保护和开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地、和谐地发展的目的。希望本书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张村古村落的研究。
本书所展现的是意大利藏学家图齐的生命和学术,以及他求索西藏心灵的藏学研究活动。图齐不仅是个学养深厚的学者,更是一位融学术研究于性灵陶冶之中的行者。鉴于学界对图齐了解的有限性,于是将介绍图齐生平和学术活动的相关文章汇集成册并译为中文出版,以飧同好之举。
发愿文是一种佛事应用文,主要内容是依次表达发愿者的愿心。敦煌发愿文文献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最明显的特征:1.直接性。发愿文是当事人主观心愿与认识的的展露。它没有经过当时文人的过滤与转述,反映的内容是当时民众信仰与思想的真实写照。透过它们,唐宋时期民众的精神世界跃然纸上,为我们提供了领略该历史时期民众心灵世界风貌的一个“窗口”。2.发愿者与发愿对象的广泛性。发愿文涉及的人物上至吐蕃赞普、王臣,下到普通百姓,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具有明显的广泛性。不过,从藏文发愿文来看,普通百姓之名不见于文献之中,常以××吾辈之句一言而概之。3.内容的丰富性。从我们能接触到的藏文发愿文文献来看,一篇完整的发愿文短则几百字,长则洋洋数千字,其所包含的信息比造像记、写经题记、供养人题记等具有同样性质
牛河梁大遗址整体处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交界地带,是上古时期红山文化的核心区。本书将红山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借助《山海经》等传世文献,结合天文、地理、民俗以及出土文物等方面的资料,在中国传统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阐述牛河梁大遗址的重要意义。
我们已经无法回到历史亲眼见证不同时期人们爱香、用香的景况,但在流传的文学作品和各式典籍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们对香的挚爱:从《诗经》《楚辞》所记录的年代,到唐诗、宋词的时代,再到《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的时代,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封建社会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有闲阶级把对香味的享受升华为一种仪式,成为上流社会身份的文化符号。礼香、品香、赛香、斗香、藏香,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产业化链条,数千年来生生不息。 众香皆妙,而沉香犹甚。沉香素有“百香”之谓,成为谱写人类嗅觉文化史的标志性存在。在几种的香料中,“沉檀龙麝”的说法也是沉香为首。在宗教的世界里,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教,沉香都被认为是上天恩赐的宝物。《》记载,沉香是上帝栽种的植物,是基督降世以前,三位先知带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