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数年的努力,这部题为《守望国境线上的家园——金平傣族的社会文化》的书稿终于在一种颇为忐忑的心境中尘埃落定了。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心中不禁涌现出无限感慨!田野调查的情景一幕幕浮现于眼前,许多难忘的事令人挥之不去。尤其是金平傣族那淳朴善良,无论大千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难以动摇的持久而永恒之心,宛如屹立在国境线上的一座座山峦,让人永远铭刻在心!
对作者王寒来说,台州这个城市,趣事到处都是,段子张口就来,整本书每两三行就是一个段子,让你在捧腹之余深深读懂台州。台州人到底是怎样的呢?直爽、爱吃、有钱、实在、做生意精明、过生活享受,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独有的出世法则,活得轰轰烈烈的都无怨无悔,活得平平淡淡的也有滋有味。 台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小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城市表情,彼此之间略微差异的水土养出了个性十分不同的台州人。有的细致入微、有的大大咧咧,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的城市,拥有高度的容纳新事物的能力,也有固执坚持旧习俗的一面。 作者显然是太爱这个城市了,否则哪里来的这样充满热爱的眼睛去看这个自己所处的城市的点点滴滴呢?
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支,现使用人口约27万,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作者以上述两地为调查点,对东乡语进行了描写研究。
郭因编著的《安徽文化通览简编(精)》简要介绍了安徽的农耕文化和在学术思想领域、教育领域、科技领域、文学领域、艺术领域等众多领域出现的各色各样的杰出人物,以及享誉中外的特色工艺如文房四宝、徽州三雕、界首彩陶、芜湖铁画、万安罗盘等的民间技艺大师。安徽以山水之胜,人文之盛也吸引了历史上无数文化名人为安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本书简明地告诉人们安徽辉煌的过去,激励江淮儿女努力创造安徽辉煌的现在与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书是民国时期黄冈人汪筱舫与同时代名流王葆心等集前人之成果,共同编纂的一套历代名人吟咏黄州赤壁的作品全集。唯其作品皆为古体诗词文赋,没有标点符号,一般读者难以通读原文,无法了解其艺术创作的魅力。为了方便读者,本次再版,特由东坡赤壁苏学专家王琳祥精心点校。
作者行摄了北京豆瓣书店、南京万象书坊、苏州蓝色书屋、青岛我们书店、上海季风书园(华师大店)、天津荒岛书店、济南很像书店等中国大陆的近60家人文书店。这是作者泡摄书店三年的图文记录。准确地说,它是一本有故事的书店旅行杂记。没有按地域、时间来书写,作者从书店的主题或者特色,甚至是亮点,重新梳理归类。一个小细节、一则小故事,抑或就是一张照片。书店里的美食、电影、音乐、宠物、杂货,以及遇见的人和事,书店里发生的故事,总有打动人的细节。
本书是郑鸿生的又一本“常民史”(见《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却用心更深,视角从台湾女性母亲转到了台湾男性:他的祖父、父亲和他这一辈。祖孙三代的历史就是台湾一个世纪的历史:清朝遗老的祖父、日本皇民的父亲,而在父权失势、由坚韧的母亲呵护长大的“我”这一辈人(作者与马英九、乃同代人,台大校友),如今已执掌了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大权。 作者写这本书的核心关切,即是书名所示:“寻找大范男孩”,意即,台湾男性(尤其是父亲和“我”这一辈)如何在一个世纪大历史的左右下,失掉了男性的自尊、心胸、气度,难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用作者的话讲,即是台湾男性的“欠缺”和“萎缩”。 作者对自己父亲一生的追索尤令人动容:曾为日本皇民、并为日本陆军服务过的父亲一生沉默和不得志,在家里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