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长江通过其干流和众多支流将东西南北的资源、文化融通在一起,同时吸收外来文明元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近一千年里,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完成东移南迁,长江已成为中国的核心河。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西南大学教授蓝勇,生于长江,长于长江,又研究长江。在这本汇集数十年研究心得的书中,他用史学家的贯通眼光、文学家的丰沛情感、旅行家的广博见识,详细梳理了长江的地质历史、文明起源和千古兴衰,全面介绍了长江独特的人才、城市、饮食、民俗和交通等文化以及自然景观,最后在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从比较的视野重新思考了长江文明在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中的定位。
昆仑山,自古就有 万山之祖、万水之源 中华龙脉 的美誉,遗世独立,令人神往。 这里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缘起之地、唐僧西行的必经之地,也是姜子牙出走半生的修行之地,白蛇九死一生盗仙草的禁忌之地。缥缈无涯的昆仑丘,生活着上百种神灵精怪、奇兽怪鸟、仙花异草,流传着西王母与众神的传说。周穆王千里迢迢登临赴宴,汉武帝遣使朝圣、钦定 昆仑 之名,《千字文》 玉出昆冈 伏笔千年玉文化,屈原李杜等历代诗人作诗歌咏 千百年来,人们探索的脚步不止不休,所见所得却不过冰山一角。作为山宗水源、关塞要冲的昆仑山,究竟还埋藏着多少传奇?《昆仑之书》将为你一一解说。 《昆仑之书》是一本全景式解读 昆仑神话 的图文读物,以 昆仑神话 重聚中国神话的精、气、神,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性、故事性和艺术性。书中内容取材自《
《中国古都和文化》是一部全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都和文化的专著,也是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 都城是一国的心脏,也是一国的缩影。中国历史上总计有两百多处古都,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被誉为 七大古都 ,特别是前五者都曾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书不仅对历代各性质的古都进行了梳理统计,而且从自然、经济、军事、社会等因素深入考察了古都的形成、发展、繁荣、萧条甚至废弃,从而反映了王朝的治乱兴衰。同时,都城也是全国各地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枢纽,对一朝一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诚如作者所言,时移世易,当时都城,过后皆成古都,仿佛已为陈迹。然文化源流并未稍断,仍在融通发展之中,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本书正是一部了解古都之
南昌路,一座不设围栏的博物馆。南昌路,一条没有尽头的时光隧道。南昌路,每一扇门里都有故事,每一座小楼都有传奇,每一条弄堂都隐藏着或多或少的秘密。这些故事、传奇、秘密,其实就是这座城市弥漫的云烟、蔓生的繁花,散发着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腔调。南昌路,光阴凝固为两旁的建筑,随着梧桐绿了又黄,飘散成浓厚的海派文化氛围。阅读上海,不能不读南昌路。作者黄向辉用独有的敏感,抓住南昌路的海派气质,为读者述说南昌路曾经的风云、如今静谧而又繁华的风景和街铺,把南昌路上的时光化成灵动的文字,让南昌路跃入我们的眼帘,又沉入我们的心田。 透过南昌路的历史与现实,让我们在时代的宏大记忆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厘清南昌路的文化沉淀和发展肌理,见证上海滩的传奇、市民社会的变迁、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风云,看清上海一百
韩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河流之一,是广东省东部主要的河流,也是广东省内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流。韩江蜿蜒在广东粤东大地上,滋养出了两岸广袤肥沃的平原以及勤劳朴实的人民,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本图书以韩江水域作为叙述主线进行串联,分三个篇章介绍了粤东地区韩江两岸的民居建筑、名胜古迹、特色物产、美食小吃以及风土人情等内容,叙述笔触风趣幽默,配以作者在实地游历过程中拍摄的风景图片,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人包括外地移民、侨居者在岭南有关饮食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的总和,涵盖了与岭南饮食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本书从岭南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岭南饮食文化进行简要系统介绍,以地域分类,重点介绍岭南主要是广东省境内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民系为主的饮食文化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对各大菜系的代表菜式做重点介绍,使读者概括性了解岭南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整体情况和历史发展。
当画家叶放遇到美食家华永根,笔墨浓淡间,食材的鲜、菜肴的美、老苏州的味道便从纸上传达到味蕾。这本《食鲜录》的每个章节都滋味悠长:*部分 雨朝拾菌 , 介绍水乡苏州的特产食材及其烹饪方法;第二部分 酒当乐处 将回忆与现下的生活结合,将苏帮菜融入到工作、生活中;第三部分 太湖堆翠 介绍一年四季的苏州美食,完全呈现出苏州人 不时不食 的饮食特点;第四部分 枕河菱藕 介绍地道苏州小吃;第五部分 吴之上味 将苏州的名菜、名宴以及名菜馆写得生动有趣;第六部分 壶里日月 则讲述了作者对于苏帮菜在饮食多样化的大环境下如何传承发展的思考。 不时不食 ,苏帮菜的特色反映了中国人生活中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食鲜 者,便也感悟到了 食仙 之境界。
岭南文化概述》是 岭南文化读本 的一种,全书共9章,分别从岭南文化概貌、岭南文化的构成、岭南文化历史发展、远古文化遗存、百越文化圈和汉越文化融合、古代中原移民与岭南文化、近代思想文化、岭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南粤先贤等角度介绍了岭南文化的内涵、构成和特征,梳理了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
《水煮重庆》为有关重庆本土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内容涉及重庆本土的美食、民俗、文化和历史。作者精选重庆本土历史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广罗史料,去伪存真,用通俗的语言、诙谐的文笔,将重庆本土历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书中有趣的手绘老重庆线描图,更是锦上添花,别有一番风味。 新版套书在2018年版《水煮重庆》的基础上,新增34篇有关重庆本土美食、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美文,并重新细分为这样吃重庆、战火重庆城、历史的侧面、文化与方言、打望老重庆、这才是袍哥六个部分。 上册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部分:部分这样吃重庆,探究重庆特色美食的历史来源、文化背景、做法比较、评价等内容;第二部分战火重庆城,介绍重庆历史上的重大军事事件,比如抗蒙(元)事件、张献忠在重庆、重庆的禁烟运动、蜀军、四次成渝战
《非遗中原:谁的记忆,绵长又轻轻》一书以散文笔法,对中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遗传承人加以描绘与记述,让中原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人们,在随性、自由的文字描述中,了解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城市 系列手账是以城市为主题的双语手账本,从故事、仿古、传统、人文四个方面解读一座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性格。 六朝古都南京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世纪,南京也是近代中国经历变革的见证者,现代南京更是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景色宜人,经济发达、底蕴深厚。手账本选取20幅南京地标性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景观,佐以文字叙述,或记叙或抒情,表达南京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性格情怀。
《玉泉山静明园》是西山文脉影像 三山五园 中的一册,玉泉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山麓,山中奇岩幽洞,流泉活水,元、明以来就是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玉泉山最早的建筑是金章宗时期修建的玉泉山行宫,又名芙蓉殿。清康熙年间对原有玉泉山行宫翻修扩建,将原先 澄心园 改名为 静明园 。本书从历史、建筑、艺文、遗址、传说等方面介绍了玉泉山静明园的情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造园艺术的精巧绝伦,更阐述了玉泉山静明园在建筑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发展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上海、南京两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为写作对象,通过对 双城 人文故事、历史景观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两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情怀。书中具体选取上海和南京两座城市的28处代表性人文建筑景观,从建筑、人物、感情等视角,赋予老房子鲜活的生命力,带领读者走进老房子的历史,读懂老房子的故事,感受城市魅力,体悟情感世界。作品笔触细腻唯美,叙述方式新颖,将丰富的地理、历史、文化、感情、价值、精神等元素自然融入其中,人、事、情、物完美结合。梧桐树下,双城之恋。这是经典建筑的故事,是风云人物的故事,更是魅力双城的故事。
云南 这部大诗,写在39.4万平方公里的神圣土地上,写在170万年的神秘历史中,写在26个神奇民族的心灵深处。这是中国之*,也是世界之* 《云南知识读本(上下)》由朱净宇编著,云南有史以来*种百科全书式知识读本,以时代的视觉高度向读者呈现多民族的历史人文信息,展现高原山川地理之丰饶、广袤和美丽
本书收录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师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13篇徽州文化地理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徽州村落》目录及各章导读,涉及徽州文化景观、徽州文化生态、徽州文化整合和徽州文化区划等内容。本书适合徽州文化地理研究者和对徽州文化地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对于大连人来说,革镇堡、牧城驿、水师营、登沙河、青堆子、蓉花山、复州城、城子坦,它们不是简单的地名,不是没有生命的土地、河流、山谷或者树木。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一部分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老镇的清晨和斜阳,树影和山墙,夏日里奔泻而下的山洪,都深深镌刻进生命里,流淌出原汁原味的辽南人的血脉和性格。 继《大连老地儿》和《大连老建筑》之后,《大连晚报》棒棰岛新闻周刊走出了以往的一街、一巷、一房的局限,将品读的视角放在大连城市圈以外的老镇上。作者沿黄海、渤海两条路径一路向北,寻访老一辈人,听他们讲述那些老镇故事,追溯大连初的人文起源。文章包含了地名由来、文化遗产、口述历史、民俗市井、海鲜特产等多个文化节点,是名副其实的一道原生态文化大餐。
本书是珠海城市系列宣传图书之一。主要通过城市发展历程、城市历史文化、城市风情、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向海内外读者介绍珠海。本书是珠海城市系列图书之一。是在原中文版的基础上重新编辑、写作而成的精华版。全书分为18章节。先是通过对珠海前生今世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遥远的史前画面。然后通过丰富的故事和图片向读者展示了珠海特区40年的走过的路程。讲述了港珠澳大桥、航空航天博览会、横琴给城市注入的活力与前景。而后通过珠海历史上影响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人物,展示珠海丰厚的人文资源。珠海的自然风景、城市风情、人文情趣、海岛美景、文化遗产、休闲娱乐、书店、美食等是本书的*精彩的部分。这是一本全面认识珠海的深度城市读物。
《南村草堂笔记(外四种)》收录了近代岭南文史学者邬庆时四种笔记:《南村草堂笔记》《听雨楼随笔》《穷忙小记》《东斋杂志》,以及由点校者所编的《邬庆时谈往四种》,另附录收入邬氏之《白桃花馆杂忆》,主要为邬氏怀念亡女之事。邬庆时学识渊博,著述甚多,长期从事地方史志工作,他在诗歌、历史、散文等方面都有大量研究和创作。他平生最痛恨文字之狱,著书立说,一丝不苟,认为 一时疏忽,千古疑传 ,所以他写的文章都很重视材料的真实。本书收录之五种笔记,皆可见其记录和论学、著述之严谨,于文学、史学研究颇有史料价值。
历史上徽商称雄明清商界六百余年,俗语 无徽不镇 钻天洞庭遍地徽 都是对徽商社会影响的描写。明代著名小说 三言二拍 中多处对徽商进行描写,热播电视剧《大清盐商》中的主人公汪朝宗就是以徽商江春为原型。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对徽商的描写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徽商有哪些广为人知的事迹?徽商主要经营哪些行业?徽商的成功之道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认识徽商,作为徽商研究的重镇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组织一批徽学研究专家编写了这套普及性、通俗性的解码徽商丛书。丛书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趣味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解密徽商。
本书系作者发表的与历史题材有关的文章辑录,多数发表在《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文史纵横》《近代史研究》等报刊。本书充分依据历史资料,如《杜凤治日记》《广东七十二行商报》《香港华字日报》、清末澳大利亚出版的华侨报纸等,撰成的文章短小精悍,文笔生动,注重知识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目的是向普通读者讲述历史故事,传播、介绍历史知识。书稿内容多与广东、广州历史文化有关,对于宣传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岭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