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起源于远古,从史书中走出,经过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改造,而后演变成小说走入民间,忠实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时代变迁。中国神话可以分为创世神话、宗教神话、民间传说三大板块,其中创世神话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宗教神话有老子得道、三清四御等,民间传说有孟姜女哭长城、天狗食月等。这些神话看似繁琐复杂,但如果对它们进行追根溯源,就会发现每个时代的神话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时代烙印。 本书特别收录并整理了中国神话史,并以此为切入点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神话脉络,将中国神话相对系统化地整理出来,让读者更明了地了解中国神话的发展史;在条目部分,收录了近1000个神、仙、妖、怪、神兽等,以趣味化的写作风格让读者读懂中国神话。
《中华农耕文化精粹(水利卷):百川为利》以古代水利史上的重要事件、成就、机械、方法、著作以及人物为主题,以点带面,以 类故事 的形式串联起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读者在了解水利史的同时,亦可探究中国古代治水思想与智慧,对理解中华民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表现出的公而忘私、同舟共济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廖名缙曾著有《百槲溪堂文集》《百槲溪堂诗词集》《秋湖集》《西山枕石集》《香山浏览吟》等及日文军事译作数种,后皆散佚。为程度抢救地方先贤散存的珍贵文献,为后人留下研究地方历史人物的手原始材料,整理者耗三年之功,从浩瀚的古籍、方志、史料、旧报、旧刊、谱牒及作者后人手中,收集到各种佚稿、手稿及友人唱酬之作近400篇(首),经整理、点校、注释,共计45万字。
本书旨在说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着独特的科学技术文化传统;梳理出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通过选取对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发展的研究,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具有怎样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揭示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关系;考察中外文化交流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这些方面研究可以进一步昭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对我们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哪些启示和借鉴。
王赓武教授的文集《天下华人》主要对“华侨”一词的起源、历史著作中的华侨、中国革命与海外华人、“华人散居者”、海外华人的过去与未来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该书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且参考资料详实、研究方法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海外华人的学术文集,是读者了解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天下华人》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 “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蒙古文)》以蒙古语的十个传统文化词语掌握程度为调查内容,以问卷和访谈为调查方法,分析了蒙古族三代人在掌握传统文化的代际差异及传承趋势及特点,总结文化差异的原因。
《满族宗谱研究》问世已经16年了。其间,许多读者特别是满族朋友,通过各种渠道欲购此书,但大都未能如愿。这使我深感歉意。同时也为此书蒙此厚爱,而深感欣慰。 为满足广大读者了解宗谱、寻根问祖、研究满族的愿望,去年年末,辽宁民族出版社决定,将《满族宗谱研究》再版发行。这无疑是一件幸事。《满族宗谱研究》的再版,将会使更多的人更加关注满族宗谱的收藏、研究与利用;将会使历史悠久的满族文化更加异彩纷呈。 《满族宗谱研究》再版,力求保全原貌,仅对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虽经字斟句酌,但难免有误,敬请广大读者斧正。在再版过程中,得到了辽宁民族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此表示谢意。
《视觉草原: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美术》是首次以草原文化角度整体面貌介绍内蒙古美术的专著,它展示了古代北方草原美术以及内蒙古当下美术发展的多样性状态,进一步挖掘了内蒙古美术发展与变化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内蒙古画家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总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发展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内蒙古民族文化通鉴·翻译系列》研究的是萨满教的整个精神世界。尽管这个世界不同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但它仍然是持续的和有趣的。我们大胆认为,每一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都有必要了解萨满教的精神世界,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文主义已经不再被认为是西方精神传统了,哪怕这一精神传统伟大而丰富。作者从西伯利亚和中部的萨满教传统出发,对萨满教的实践进行了调查。书中观察和描述了南北美洲、印度尼西亚、中国(包括东北、内蒙古、西藏)等地的萨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