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录学史》从中国文化遗产传承、中国学术史、文献传播、知识管理等新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以前目录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重要人物、重要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考证。全书围绕从公元前8世纪到1949年目录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阐述。与以往目录学史著作相比,该书的特点在于:一是改变过去将书目发展史等同于目录学史的做法,从学科出发研究文献、目录与目录学发展的关系,总结目录学发展成就:二是将目录学置于社会背景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揭示目录学对于学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三是从思想史的角度,重点探讨目录学思想,揭示目录学发展规律。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2020》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9 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 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旅游;六、文化市场;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淮海集笺注》(修訂本)分为上中下三册,对宋代作家秦观(字少游)的《淮海集》四十六卷作精审的校勘和笺注。它以日本内阁文库藏宋刻本为底本,所参校的宋、明、清版本有12种之多;修訂本在輯佚方面比原本 進一步,在系年考辨方面也多有新的突破。此书主体部分是笺注。秦观《淮海集》原为白文,前人无注,原文也不过10万字左右,经过徐培均笺注,已达145万余字。秦观平生博闻多识,因此笺注难度极高。徐培均积多年之力,对交游关系、作品系年、典识、制度等进行了细致的补注,具有推进秦观家世及生平研究的重要意义。
文化遗产展示是向公众宣传介绍文化遗产知识、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文化遗产策展本身的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这方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了较多探索,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三星堆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雅安古城 规划、向家坝文物保护与抢救发掘展示方案等,都是近年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规划与展示活动,本书将上述重要规划以图文的形式体现出来,以期为文化遗产策展领域的探索树立一个较好的规范。
本书辑录、校注扬雄赋、文、书、颂、诔、箴等五十七篇,为现存扬雄文集中较为完备的一种。书末附《扬雄轶事》《扬雄佚篇目》和《扬雄年表》,颇便读者。
本书是继2009年《国家图书馆同人文选》(第四辑)后又一部展示国家图书馆员工学术成果的著述,汇集了2009年至2019年国家图书馆员工在馆工作期间正式发表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本辑所收录文章均经严格评审,共收录文章151篇,按内容主题分为 图书馆管理与事业发展研究 图书馆业务研究 数字图书馆与现代技术研究 文献研究 四部分。这些文章从各自方面勾勒出国家图书馆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探索和进步,希望这些经验和总结能为国家图书馆未来的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