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上看见深渊》是一本特别且深刻的对话录,书名语出鲁迅 于浩歌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书中,诺奖候选女作家残雪与其胞兄、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分别从文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数次进行了一场二人都感到 很累 又 很有必要 的世纪对话。作为亲兄妹,两位作者在血缘及思想成长经历上的联系,令他们得以基于各自领域丰富的学识而作跨领域的拓展性讨论,较之一般对谈更具亲和性和启发性,亦为对话这一文体结构,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思辨的张力。 话题营养丰富,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及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心理,作家批评家和欣赏者的心灵结构或层次,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系10年间的二
面对外星生命,人类该如何回答那个千百年来难解的问题:我们是谁? 《星际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是人类交给宇宙的一个答案。这份地球档案由NASA委托超人气科普作家卡尔 萨根打造,它跟随两架 旅行者 探测器飞出太阳系,在茫茫星际中漫游,期待着一场与外星生命的邂逅。 为完成这项浪漫的使命,萨根与各领域的专家在6个月内不断尝试,力求用最少的介质承载尽可能多的珍贵信息。最终,一张代表人类文明的金唱片诞生了:118张描绘地球和人类文明的照片、近90分钟来自世界各地最伟大的音乐、一部简述进化史的音频 地球之声 、55种人类不同语言的问候和一种鲸的歌声。 《星际唱片: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收录了这张金唱片的全部内容,并带有详细解说。作为这段传奇的亲历者,唱片原班制作团队从他们各自的角度讲述了这张唱片从构想变
本书从 批判 与 继承 的双重视角,沿着 历史 与 现实 两条主线,试对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之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的当代价值考察。一方面,从历史主义视角出发,爬梳唐宋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史实,总结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的基本规律,进而在世界文化视野中考察唐宋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方式及其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又从现实主义视角出发,廓清拓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的核心问题及推进方略,通过借鉴和反思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的经验启示、历史教训及适用范围,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并对其进行一番必要的现代价值转换,进而为国家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中华文化 走出去 战略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
《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趣事,如龙泉窑梅子青瓷的西方美名“雪拉冬”的由来,宋代黑釉瓷东传与日本茶道文化,“克拉克瓷”与欧洲的“中国热” ,瑞典人的瓷器厨房等等。书中所附中国外销瓷图片,将为读者呈现中国外销瓷丰富多彩、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书站在全球物的交往视角,基于丝路物质文明交往、丝路制度文明交往、丝路精神文明交往三大层面,围绕器物、技术、制度、经济、艺术、文学、宗教七大要素展开研究。物质上丝路器物是中国美学向世界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工匠精神或民族精神传播的物质符号,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技术与文化水平,显示了中华文明的民族特色、国家身份与世界地位。制度上丝路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具时空整体性的文化世界,表达了人类各文明的交汇及其精神,昭示丝路是中国向世界输出文化的桥梁。精神上丝路也是全球文明思想体系建构之路,丝路文明知识体系是人类知识体系生发、交流、融合与互鉴的重要形态。
一个国家的强大来自其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及文化力等诸多要素,但归根到底源于文化力,其中,传播力是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此立论,从文化强国入手,阐述文化强国的内涵与要素,梳理文化强国的历史嬗变以及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并根据世界文化发展特征与态势,提出中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化策略。本书阐释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价值与贡献,提出在新的国际局势下,如何向世界传达中国故事与声音,让世界人民更多了解、欣赏中国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贡献新的力量。 本书适合中国文化爱好者及相关研究者阅读。
本书通过十几个各具特色的中国人移民美国的真实故事,描述了职业移民、投资移民、非法移民、生育移民等不同移民群体的悲喜人生和现实心态,以及他们在美生活、创业的多彩图景。 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作者既有扎实深入的实地采访,又有客观冷静的分析思考,总结了中国海外移民第三次浪潮的形成和趋势,梳理了移民对美国民众政治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也从中透视了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变迁。
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收录了中日知名学者关于日藏汉籍的学术论文26篇。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领域。日藏汉籍与我们国内传承的典籍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日藏汉籍多存古本,中国本土古籍在流传过程多有以新替旧的倾向,印本替代抄本,新出版本替代旧版,如《文选》六臣注流行,独立的五臣注与李善注则不存,《史记》三家注本替代了原有的 集解本 ,多是如此。日本对中土文化的接受有时间上的差异,后出新版与原版在时间上常有上百年的差异,因此,一种汉籍传入后,往往因其古老性而获得正宗地位,始终能以原貌流传,不易被后出本所替代,如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抄卷,原初就是慧萼在会昌四年抄回到日本,其后虽有各类明刊本、朝鲜刊本传入,但是,并未动摇本书在学府的权威地位,它也因此而得保存唐卷原貌。其次,文化环境不同,观
本书围绕 培育新赛道,树立新优势 的主题,深入探讨上海推动文化产业重启繁荣,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分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框架等,对上海文化产业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出了对策建议。本书包括五大板块,汇聚了15篇研究成果,包括栏目一:总报告,培育新赛道,树立新优势 上海文化产业的坚韧与活力;栏目二:产业篇:把握新趋势,发展新业态;栏目三:专题篇: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栏目四:前沿篇:推动创意开发,激活文化消费;栏目五:国际篇:把握国际潮流,拓展前瞻视野;《上海文化产业大事记》对2021年12月 2022年11月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做了系统的梳理。
季羡林先生不仅重视中印两国文化的研究,还重视两国文化的交流,他再三强调:“我们研究文化交流,决不是为研究而研究。除了学术意义外,还有现实意义。……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时时刻刻生活在文化交流中,都从文化交流中既得到物质利益,也得到精神利益。” 季先生以语言学、历史学等为依据,勇于探索,勤于耕耘,独辟蹊径,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开拓了新的领域。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改善,两个毗邻的东方大国,在世界上日益崛起,两国人民都渴望对中印文化交流有更多的了解,这是非常自然的。本书的出版,必将对增进两国的彼此了解和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起到积极作用。
中日之间一衣带水,文学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江户时期,随着市民文化的勃兴,当时输入日本的中国小说得以广为接受。通过不同时期的文化过滤,《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五部小说与日本文学和文化相互融合,呈现出不同的文学特质和表现形式,体现接受者的创造性叛逆。本书关注日本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中国 四大名著 ,因为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差异,四大名著不仅指大众通常所熟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还包括与前三部并称四大奇书的《金瓶梅》。五部中国明清白话小说先后于江户时期传播到日本,与日本文学文化相互融合,对日本大众文化影响深远,这种影响延续至今。
本书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放到世界文化视域中加以分析。注重学科交叉联系、古今文化联系、中西文化比较、文学与艺术联系,折射《红楼梦》的世界光辉。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学与文化,让读者了解《红楼梦》的世界地位和价值。通过《红楼梦》,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本书内容分为四个专题:建筑文化、门窗墙文化、香文化和饮食文化。每个专题都从相关的历史文化源流入手,追溯《红楼梦》的文化现象与中华文化的源流与联系,从《红楼梦》文学文本的“点”,辐射到中华文化的“面”,联系到中西文化的“体”,进行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通过《红楼梦》文学个案认识社会历史文化,又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中掌握《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
本书是笔者对目前中西文论对话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反思,是用对话的基本原则——多元、平等与交流来反思自身文论与文化传统的结果。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儒学为匮乏的就是平等的理念,没有平等的精神就没有普遍幸福的观念。对平等原则的思考与对平等理念对中国文化意义的反思乃是本书的出发点与终归宿。笔者的思考不仅来自对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的价值理念的反思。
2020年中国养宠人数超过6000万人,人宠关系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然而,如此庞大的群体,出版界却鲜有他们的声音。本书旨在成为国内首本宠物主人访谈录,通过采访30位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宠物主人,传达相同或不同的声音,让更多人有机会扩大视角、彼此共情,进而爱宠物,爱自己,爱同胞。受访者包括:受抑郁症困扰的北京高中生,旅居大理的服装设计师,在普吉岛开民宿的武汉大叔,回归红尘的还俗和尚,隐居安吉的夯土匠人,远在瑞典的HR高管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3》在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在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以 奔赴后疫情时代的公共文化创新思辨 为主题,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囊括了新空间建设、乡村振兴、事业单位机构重组、融合发展等全国公共文化领域的新近热点,也凸显了高质量博物馆群建设、延时服务、数字化建设等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与成就,以期为上海为全面提升人民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大时代大担当 中央民族大学讲座》为 王财贵65文集 中的一种。王财贵先生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 儿童读经运动 ,是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学者之一。他不仅关注儿童的经典阅读,也关注成人对于经典的学习吸收。本书为王财贵先生2011年及2015年的几次演讲结集,内容涉及读经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方法、儒家经典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理解中西文化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让?德?米里拜尔,男,1919年出生,西安外国语大学法籍退休教师,世界著名学者。1976年起,扎根中国生活了40年,是西安外国语学院(现名西安外国语大学)首任官方派遣的外籍教师。几十年孜孜不倦地为中法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贡献,他先后义务帮助40多位莘莘学子赴法留学,为陕西地区培养了不少医学和艺术人才。但在这些青年人前往法国留学前一一告诫他们:学成后一定要回国,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民族做点事。2014年5月20日,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专程拜访了让 德 米里拜尔先生。交谈中让回顾了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言语间不时显露出法国人的 中国心 ,白林大使对他一生投身教育事业的奉献和成绩给予高度肯定。他出身法国名门望族,放弃优越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来到中国西部,把自己融入中国,融入西安。他生活极为
本书讲解了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电视用光、电视摄像、后期编辑与合成等内容。每个部分分别从技术和艺术两个维度展开。全书旨在讲解完整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为电视节目作品创作提供指导。本书编撰中试图体现如下思路:1.贴近电视节目制作的实践,突出对学习者的技能训练。2.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确保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明确学习方向。3.强调对新的广播电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另对广播电视新技术的探讨也是本书关注的重要内容。本书适合作为本、专科院校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及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及教育技术等从业者、爱好者的实践参考资料。
曹正文在独立执编 读书乐 时,正处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名人,如施蛰存、夏衍、冰心、章克标、赵家璧、徐铸成、王元化、罗竹风、徐中玉、秦牧、蒋星煜先生 都还健在,曹正文亲自上门,请这些文化名宿谈自己读书经验与当年从事文化活动的经历,我看,米舒编报,他很注意文化传承,他尊老敬老,在编版之余,常常去这些文化老人家中聆听教诲,日积月累,获得了不少文化名宿的口述历史。今天,曹正文将这些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访谈录,对读者了解当年历史,学习这些文化名宿读书、写作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广大读者是有启发的。 《文化名宿访谈录》这本访谈录只是曹正文当年编 读书乐 的副产品,但它带给读者同样有益智与启迪作用。
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和丹麦这个以小美人鱼和安徒生闻名的国家,正处于两国关系*好的时期。如今,两国之间不断增长的贸易、持续上升的民间交流,这些对丹麦社会有什么影响? 在迎来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0周年之际,我们需要对中丹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和了解,拓展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中丹关系在未来会迎来哪些机遇?又可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是本书的专家们想要努力解答的问题。
本书以新欧亚大陆桥为暗线,通过地理人文介绍国学儒释道、中国绘画理念、丝绸艺术等,配以水墨画,以笔墨语言植入中华文化符号。本书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民族风情、历史变迁的调研和思考,梳理了历史对国际秩序、文明秩序和公民秩序的发展轨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