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总结概述了中国与日本两国自汉代开始的交流史。全书按时代和标志性事件或人物划分章节,全面展现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中日两千年互动中的交流、融合、挑战、动荡浓缩于薄薄的书页之中。在叙述之余,作者还严谨地考证了几个学术上颇有争议的问题,包括邪马台国在哪里、倭五王是谁、国书事件真相等。
本书选择了几十位古今中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其中包括孔子、鲁迅、蒙田、培根、马克思等,对他们各自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经验逐一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任何一位伟人的成功都与书籍密不可分,很多人把书比为良师、益友、阶梯、钥匙、粮食、知已,作过由衷而热烈的礼赞。作者认为,几乎每一位文化名人都创造了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独特的读书经验。把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读书经验,加以梳理,总结出一些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方法,介绍给今天仍在学习的人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了解本民族的音乐遗产,中国音乐界把目光转向了丝绸之路。由此,中国现当音乐的*音乐来源逐渐浮出了水面一它恰好 出现在游牧 小 文化和中国、伊朗及印度的 大 文化的结合处上。 本书有关音乐史和文化史的主题内容不仅使得中国的音乐史再度焕发光彩,而且还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中亚那些因苏联解体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国家的音乐。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这些国家所在的区域是中国、伊朗和印度等 大 文化的中转站,甚至某些区域,如河中地区还影响了音乐史的发展。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文化空间展现出一个既相对统一又异常多元的形象。它的复杂性得益于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高度融合。此外,人们总是喜欢谈论不同族群和文化间有效沟通的策略,本书将会用人们喜爱的历史细节对此加以详细描述。
西方汉学界的唐诗研究成果很早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近几年,随着一股令人瞩目的 宇文所安热潮 ,对美国汉学界唐诗研究成果的得失、优劣、洞见与误读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作者莫丽芸选择白居易这个文学命题在英美汉学界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研究与探索,对英美汉学界的白居易诗译介和研究成果所做的详尽介绍,为唐诗研究中此类中心命题在西方汉学界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探讨做一个尝试,从而为我们自己的唐诗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和反思。
作者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总结概述了中国与日本两国自汉代开始的交流史。全书按时代和标志性事件或人物划分章节,全面展现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中日两千年互动中的交流、融合、挑战、动荡浓缩于薄薄的书页之中。在叙述之余,作者还严谨地考证了几个学术上颇有争议的问题,包括邪马台国在哪里、倭五王是谁、国书事件真相等。
纳维是一名印度工程师,加入商船历经30年海上生涯,得以广泛游历世界。2009年起他在中国辗转多个城市,秀山岛 定海 上海 普陀山 武汉 泰州,这是纳维在中国走过的城市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国的崛起和百姓的生活令纳维吃惊和羡慕,纳维用自己的笔记录了这一切。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信仰,还是道路建设、城市风光,纳维在写作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祖国印度,从而让读者也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和印度不同的文化。
《红月亮--一个孔子学院院长的汉教传奇》是 作者(郑启五)在被委派到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院长两年间所撰写的教育经历及教育感悟。 目前汉学热正在国外流行,《红月亮--一个孔子学 院院长的汉教传奇》对传播汉学文化,让国内人士了解汉语在国外现状,以及了解汉学工作者的生活及工 作也大有帮助。
本书旨在对柏拉图与荀子的正义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这一课题至今是学界的一个空白。作者采用了功能还原的方法来比较柏拉图与荀子政治思想,这一方法有益于打通不同文明和思想传统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本书发现柏拉图与荀子之所以在正义的实现问题上踌躇于人治与法治之间,因为他们意识到法治与人治都有局限,需要相互配合。柏拉图倾向于以法为主、以人为辅,而荀子倾向于以人为主、以法为辅。
中俄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是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两国几代领导人的智慧和努力下,中俄从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在高水平运行,不断迈上新台阶。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合作伙伴。2015年5月,习近平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中俄关系继续向前推进注入新的动力。 这部新版《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并非一般的回忆录,也不是普普通通的文集,而是凝聚着中俄双方28位作者多年心血、能打动人们心灵的故事汇。 《我们和你们:
本书扼要介绍了7~19世纪阿拉伯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不仅讲述了杜环的阿拉伯之行、郑和下西洋时与阿拉伯的交流,而且介绍了中国与阿拉伯的古代贸易情况、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交流的情况,书中尤其重点介绍了阿拉伯医学对中国医学的影响。可以说本书对读者了解中阿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历史提供了基本的资料和知识。
当前,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正在开创多元文化交融的新局面,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文化交融现象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的舞台上频频出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如何使中华文明在与世界各国文明交融合作中实现更大的发展,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是我们不断探索的动力所在。本书主要围绕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华文化 走出去 迈向新台阶 ,分别从 *出访海外,刮起中国风 * 文艺范 拉美行助推中国文化外交 中美、中英关系发展促进文化和汉语国际传播 两会好声音,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 下文化产业格局的构建等热点话题着手,结合相关主题报道进行分析与论述,旨在为推动文化交流,加强国家与国家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合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一苇可航的近邻,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保持着从未间断的文化交流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化之缘”长期把两国维系在一起,共同创造着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为世界的进步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这本由冯佐哲著的《中日文化交流史话》以历史上各个时期中日关系为背景,全面而系统地叙述了中日两国几千年来文化交流的历史,尤其是对各个时期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重要人物的有关活动及其作用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笔者依据哈佛燕京学社制作的《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中文著作总汇》缩微胶片所收裨治文《美理哥合省国志略》初版(胶片编号F34),1844年香港藏版(胶片编号F35),1861年沪邑墨海书馆版(胶片编号F36),以及日本江左老皂馆藏本(胶片编号F37),等等,来展开论述。笔者试图对裨治文在中国的生活,还有《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版本、内容的流变及其对后世的传播与影响作一较细致的梳理,以期对裨治文及其《美理哥合省国志略》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从哲学、文学艺术、汉学研究等角度,对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研究溯源寻根,作史实描述和学理思考。本书一手资料丰赡,文笔清新流畅。俄罗斯人的自我想象及其建构中国形象的“前结构”,两百多年来孔子形象在俄罗斯流传生辉,中国智者被俄罗斯学人和作家“借用”,禅宗文化令北方邻国读书人欣悦向慕,《诗经》在俄罗斯得到翻译赏析,俄国民间故事不乏与中国文学相似的因素,当代俄罗斯作家化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等等,在书中生动呈现,皆为作者的成果。
该书是 日本学研究前沿 丛书之一,系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文化的越境与他者的表象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精选二十余篇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文章,作者包括藤井省三、王晓平、杨伟等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研究、语言学等学科的视角出发,以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具体文本为论述对象,关注和考察了中日在文化层面上传播交流、互为借鉴的历史与现实。
华人教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为大学生开设通识课程“中国经典文化”,结合中西方的教育理念,让外国学生真正感受中国经典文化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从而激发外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本书是这种在跨文化语境中教授中国经典思想作品的实践总结。具体内容包括《易经》《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楚辞》以及汉乐府、魏晋古诗、唐诗宋词等。
从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全国各地赴法国勤工俭学的青年有1600多人,有一些又去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和俄国等地。这其中有许多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如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陈毅、聂荣臻、李维汉、蔡畅、李富春、王若飞、向警予等等。本书对这些满怀改造中国理想的青年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多角度介绍,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实地考察,以及他们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