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杰里 H.本特利教授全球史研究的扛鼎力作。在书中,作者提出了 跨文化交流 的研究范式,从文化改宗、融合和抵制等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以前四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传播。
《兰文化》作者避免了对兰花作一般的植物学、花卉学、栽培学介绍,而是从图腾遗迹、栽种历史、语义、名人意象、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兰谱等角度作文化审视。
《透视美国文化产业》收录了培训班15位学员撰写的学习考察总结。他们分别从新闻传媒、图书出版、新兴媒体、演艺产业、博物馆业、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等角度比较了中美两国文化产业的异同,分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希望通过《透视美国文化产业》,能使读者对文化产业在当代政治、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由陈文力、陶秀璈主编,在当前的国际交往中。文化外交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其根本的使命或任务就是对外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这一文化外交的时代中,中国的文化外交应该更加大有所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正是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借它山之石,抛砖引玉,旨在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
本书通过27篇丰富、知性的随笔和大量精美的图片,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与朋友远行俄罗斯的一次文化之旅。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作者参观了与各位作家、诗人、作曲家、音乐家、舞蹈家相关的场所,引发了自己对俄罗斯文化的深远回忆。上篇中,作者与普希金、屠格涅夫、高尔基、托尔斯泰等人对话,动情讲述与俄罗斯文学的遇见;下篇中,作者聆听柴可夫斯基、普加乔娃、梁赞诺夫等人的琴声、曲声、歌声,优美再现与俄罗斯艺术的遇见。作者用极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全方位的文化视角,诠释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结合。
玉是中国历史最长的文物之一,已有8000年的历史。玉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最早的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它记录了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向文明,从上中古走向近代的历史。玉在数千年间,被中国祖祖辈辈的人挑选出来,精雕细琢,做成理想的形状,赋予理想的属性,佩在理想的位置。玉,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爱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历久不衰的民族风尚。了解中国玉文化,能够帮助青少年生动具体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华民族独特的图腾和审美意识,认识中国人的道德理念和民族精神。周中栋、海慈编著的《中国玉文化读本》,以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主线,综合介绍了玉器的基本知识、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玉器的鉴赏,给予青少年读者一些玉和玉文化的启蒙知识,引导更多的青少年知玉、爱玉,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消费的政治:旧报纸电影院动漫产业及其他》分两卷:卷一“《每日电影》:文化消费语境中的大众传媒公共领域建构”通过对1930年代上海《晨报》副刊《每日电影》的个案分析,论证了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中不仅存在公共领域,而且这种“大众传媒公共领域”既不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公共领域”的批判性和私人立场,又因为“跨媒介”讨论而具有“原始公共领域”的广场式公众性或公共特征。本卷同时展现了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段历史真实,并针对《每日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大众传媒公共领域建构中难以避免的重要问题进行另一层面的思考,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卷二“消费与政治:对电影、影院、影片公司和动漫产业的考察”是作者近年来所做的关于电影的系列研究。这些系列研究成果虽然涉及到电影的许多领域(包括电影本体、电影院、影片公
本书是外部孔子学院传播研究的专著。全书由三篇构成:篇总结孔子学院海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特点。或提出对策。或预测走向。第二篇以海内外媒体孔子学院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批评话语分析、量化内容分析等方法,把握特点、剖析问题、预测走势,提出应对海外媒体、孔子学院网站建设与优化及其传播的策略。第三篇在跨文化语境下,对孔子的传播思想、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语言观、和谐观等进行深入研究。《孔子学院传播研究》对于推动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研究、孔子学院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供孔子学院院长、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阅读,也可供从事跨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学者们参考。
世界上有文明古国,中印合起来占了其中一半。人类总共创造出了四个大文化体系,而中印各居其一,中印合起来,可以说也占了人类文化宝库的一半。中印两大文化体系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对人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两大文化体系在世界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夺目的光辉,起源之早,延续时间之长,覆盖面之广,生命力之强,门类之多,影响之大,可谓世上罕见。两大文化圈之间,又相互学习和影响,又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正是,文化交流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几十年来,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加之勤钻研,他在语言学、佛学、历史学、文学、文化学、比较文学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但他用心最多、成就的则是对印度学的研究。在印度学研究方面,他对印度的语言、历史、文学、文化及中印文化关系史等
发展西藏文化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第五次西藏座谈工作会议上要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必然选择,《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探讨分析,认为挖掘藏民族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产业是符合藏族实际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及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论证,可以得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点、线、面等三个层面上得到加强,它们能够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增加人民收入和拉动就业提升,并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