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项目卷》汇集了目前中国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全书分为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十大部分,共收条目 1200 余条,总字数约 100 余万字。在完整收录非遗代表作品基本信息的同时辅以精选图片与传承人名录,全方位呈现出非遗代表作的文化魅力。本卷内容兼具知识性与文献性,编纂中注重通用性、简要性和可读性,以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和参考需要,使专业人士和非遗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代表性项目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 2006 年、 2008 年、 2011 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共计 1219 项 )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 311 项),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编排
《格萨(斯)尔》、《江格尔》和《玛纳斯》被称为中国的 三大史诗 。其中《格萨(斯)尔》于 2009 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 非遗 代表作名录。三大史诗是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 百科全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史诗卷》内容涉及人物、社会、经济、宗教、民俗、艺术、语言、生态等。共计 95 万字, 200 余幅图片。本书的出版使 三大史诗 这一我国多民族文化的 百科全书 和 民族文化标本的展览馆 能够向读者展示其 百科全书 的真正面目。本书不仅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而且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推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格萨(斯)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三个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传承人卷》,按门类、批次、地区、项目等来安排条目。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门类,至第四批次,20多个地区,198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比较详尽地叙述和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 本卷撰写中特别关注了传承的脉络,因此成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它对于我们了解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是一个指南。本书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传承人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986人),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是一部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历史读物。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发展情况越来越受关注。本书是在调查采访北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主要涉及古琴艺术,代表人物杨青;北京点翠代表人物肖广春;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物李侃;北京仿古瓷,代表人物白莉;绒布唐工艺,代表人物唐玉婕。全书共研究了上述五项非遗项目,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使非遗在面向公众的传播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选》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精品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集知识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是上海民间文化和百匠工艺的集中展示。 全书大体包括 绣 篇、 雕刻 篇、 画 篇、综合篇四个板块。其中, 绣 篇包括顾绣、三林刺绣、海派绒线、中式服装、海派旗袍、香囊、金山丝毯等, 雕刻 篇包括竹刻、海派黄杨木雕、石雕、紫檀雕刻、玉雕、三林瓷刻、上海砚刻、漆器、金银玉石镶嵌、沉香香品等, 画 篇包括海派剪纸、海派面塑、金山农民画、朵云轩木版水印、周虎臣毛笔、曹素功墨锭、月份牌年画、帛画、古书画装裱、珐琅彩瓷等,综合篇则包括何克明灯彩、老凤祥、民族乐器、海派紫砂、古琴斫制、海派盆景、犀皮髹饰、传统建筑修复和装饰、传统家具、传统铜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按门类、批次、地区、项目等来安排条目。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门类,靠前至第四批次,20多个地区,1986名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比较详尽地叙述和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 本卷撰写中特别关注了传承的脉络,因此成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它对于我们了解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是一个指南。本书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四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986人),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说世遗唐崖》是一部介绍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文物的画册,全书文字介绍约6万字、图片260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土司城遗址的文物精粹。唐崖土司城文物丰富,不仅有许多不可移动的文物,如城墙、道路、牌坊;也有众多可移动的文物,如金银器、生活用品、长官司印等。这些文物,随着咸丰县民族博物馆的落成,被安置到咸丰县民族博物馆中。这些文物,见证了民族的一段历史沧桑,构成了唐崖土司城遗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化风景。《图说世遗唐崖》是文物的另一种呈现形式,是历史的记录,它对于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宁波是中华民族早的发祥地之一。宁波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各方面,有着天才的艺术创造和极高的历史价值,不少种类为全国仅存或独有。这些文化遗产,是宁波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宁波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宁波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 时光逝去,岁月留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限制,其社会存在基础呈现H渐狭窄的趋向,其延续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有着极强地域特点的深深浅浅的记忆,或有迹可寻,残痕依稀;或无形可考,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则从保护方法的操作性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了多视解的总结和探讨。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首先是科学地普查。为有效促进这项普查乃至研究、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显得尤其重要。2007年6月初,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台湾东吴大学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田野考察工作方法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名学者围绕这一中心议题,积极献出自己的学术智慧,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讨论。不仅对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况作了回顾,还介绍了此项工作的日本经验。专家们指出,21世纪开始的这次“非物质文化”概念下的调查工作,应该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做好追踪调查并有所突破,即继往开来。为达此目的,要田野考察先行。专家们的讨论阐发,不仅
欧亚学刊 是不定期、连续性学术刊物。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范畴的专题(或资料)研究论文,内容充实,有广度、深度,均在收辑之列,祇要文字洗炼,篇幅可以较长(一般不超过5万字)。 《欧亚学刊(第9辑)》主要登载中国学者的有关论文,也适量刊用外籍学者同类论文。後者主要以汉译文的形式发表,若为英、日、德、法、俄文,亦可以原文发表。
本书汇集了国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非遗数据库构建分类及信息资源元数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是次系统梳理当前外非遗数字化实践的指导性著作。针对当前我国非遗数字化的核心问题,本书提出了非遗数字资源的核心元数据元素集方案,建立了非遗项目分类编码体系,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数据库建设标准体系进行了基础性研究,首次提出非遗项目类属的“双层四分法”,基本解决了现有分类与数据管理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人类已经全面步入视觉时代,正如海德格尔所预言的那样:“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面对视觉文化的全面来袭,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依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手段而的“视觉重构”理念正被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领域。基于“视觉重构”理念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构研究,正是本书探讨的核心。本书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重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起到的理论支撑与借鉴作用;对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人员与高校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研究与创作提供的帮助。
世界遗产是根据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世界遗产保护公约》而设立的,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本书囊括了中国代表性的世界遗产项目。本书采用的图片超过500幅,出自最的摄影家之手,摄影作品地再现了中国世界遗产的风貌。本书的文字详实,对于每个世界遗产项目都有详细的介绍。本书适合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感兴趣的读者和旅行摄影爱好者阅读。
本书总体设计37卷,每卷介绍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卷版面字数约26万字,各类图片约200幅。每卷按章节体例编排,以《丛书》设计框架为基础,选择“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料,向读者提供经过科学整理的内容,对视角、多层次、全方位介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强调学术性与资料性统一、可读性与美观性统一、系统性与检索性统一、知识性与新颖性统一。《丛书》在编辑上力求做到“内容精彩,文字精炼,图片精美,装帧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