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将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生平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这本被他称作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斌语)蒋廷黻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流传广、影响大的,就是这本仅五万余字的《中国近代史》。本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仍备受后人垂青,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后附录蒋廷黻三篇经典论文、八篇报刊文章,笔力触及范围更广,大有警醒时人的酣畅之感。 本书的观点在今人看来也不无拍案叫绝之精妙,字里行间的分量足让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内忧外患中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前景的担当。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 本书从《史记》中选出十八篇,供初学者学习。在编排方面,略去注释,采用双栏文白对照的形式,这种形式类似 直读 ,读者可以 不求甚解 地欣赏太史公的典雅美妙的文章。 为了让读者一览古人的《史记》阅读心得,丰富阅读的层次和感受,陈书良教授遍览浩瀚古籍,从晚清名臣曾国藩所著《读书录》、清末著名学者李景星所著《史记评议》中精选评语,附于每篇篇末。曾国藩一生以修身立德为己任, 读书不二 是其修身的基本法则。《读书录》为其研读经史子集书籍的心得、考证及校勘,既是他读书的求证,又是他实践的思索。李景星的评议是难得的好文章,时至今日已很难看到。其评议大至篇章的命题
本书是吕思勉史学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上半部分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半部分按历史顺序叙述了中国政治历史的变革。 独特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编排,展现了吕思勉作为历史学家的学术追求: 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近代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蒋廷黻以独特的内政与外交并重的视角,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凝练在一条主线、四大主题中,为读者提供了洞悉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视角。
托克维尔在本书中解释了如下问题:究竟是出于什么事件、哪些错误与何等失策,使这样一群法国人抛弃了他们的初心,不再向往他们视为神圣的自由,而甘心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成为世界霸主的奴仆? 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一个更加强大且更加专制的政府却从中诞生。究竟是什么使这个政府重新得以集权,让人们用极大代价换来的自由付诸东流,只留下空洞的表象?这个将普选权视为人民主权的政府,是如何让选举人不明真相、无从商议、无法选择?它是怎样将议会无声的屈从当作自由表决?同时,它又凭什么取消了国民自治权,对权利的种种保障,以及思想、言论及写作自由? 托克维尔的这部传世之作,让世人可以更理性、更开放地看待法国大革命。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是他为中学生写作的一本白话中国历史教科书。该书出版即造成轰动,并影响了几代读者。全书30余万字,将中国五千年历史娓娓道来,开创了通史写作新的纪元。 本次出版以民国《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为底本,全新精编精校。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章,以历史事件贯穿各个历史时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各个领域,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经典的通史版本。即便在今天看来,依旧是一部常读常新的通俗历史佳作。
在西欧,十字军的东征掀起了经济和文化上的革新;但在东方,战争却导致数世纪的衰败和文化上的封闭。穆斯林世界开始闭关自守,变得过度敏感、处处防人、容忍度差及格调降低。伊朗、土耳其或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纵使到了今天,依然摇摆在*传统派和西化派之间。 十字军东征,是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的主场地是西亚,关连欧洲、北非乃至波斯、中亚,相关的宗教涵盖西欧基督教、伊斯兰教、东方基督教等,相关的民族则有欧洲法兰克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犹太人及蒙古人等。它对东西方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直到今天还不曾歇止。要了解中东问题的根源,东西方世界的文明消长,十字军东征是一段值得深究的历史。本书为读者提供了 另一扇窗 ,从阿拉伯人的角度来看十字军东征,看看当时阿拉伯世界的情形及阿拉伯人的感受。
《国学三千年》是一部人人都能轻松读懂的通俗幽默国学史。这部书分四册,以章回体的形式,聚焦人物关系,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国学,即 中华固有之学术 从春秋到民国的发展史。书中涉及的人物众多,达700多人,他们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如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有我们听过名字但对其了解止于课本的人物,如贾谊、王莽、范缜、周敦颐、李贽等;更有我们不甚了解,但在国学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如郑玄、吴与弼、陈献章、毛奇龄等。这些人物的交锋,汇聚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中国文化。作者兼具较深的国学功底和诙谐幽默的文笔,选用史料严谨,文笔接地气而贴近生活,沉心创作11年,生动展示了近3000年700多位国学大师的精彩交锋。
《历史的镜子》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其历史类专题文章的集结,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关照,在当今仍有启发意义。全书编为政治、军事、人物、文化四部分,撷取历史细节,将真实的历史资料与深入的观察研究相结合,上到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里典型的人与事、理与法积淀其中。纵观中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镜鉴中华民族精神的起源传承。
本书是浪漫主义史学的代表作,论述了1774 1795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二十余年的动荡历史。 全书分三卷,从国王路易十五之死着笔,生动细致地论述了三级会议的过程、无套裤汉的崛起、攻克巴士底狱、长矛节、王室逃亡之路、吉伦特派的上台和覆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和热月党人的胜利等。在众多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中,本书以亦史亦文的叙述、用典比喻的结合、绵密精巧的论证著称,出版后轰动一时,多年来已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一直畅销不衰。卡莱尔以独有的澎湃激情和华美文笔,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绎出一部悲情浪漫的史诗,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