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 中国通史 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多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七个部分:胡适先生讲 哲学概说 诸子哲学 ,冯友兰先生讲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 士 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 硬朗 ,而又 好玩 、 有趣 的人。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专栏 钩沉 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 中国通史 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多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七个部分:胡适先生讲 哲学概说 诸子哲学 ,冯友兰先生讲 汉代儒学 ,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从构成中国由前现代向 现代 转变进程底蕴的本土性知识资源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由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构成的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及发展的 根本性议程 或 建制议程 如何在19~20世纪的实际演变中跨越了革命、战争和危机等重大事件,*终形成了国家机制中政治控制压倒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的 特质 。本文认为,若以孔飞力的历史叙事为标杆,则中国革命固然具有巨大的历史正当性,革命所建立的国家却从来都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挑战。但包括政治民主化推进在内的中国 现代性 的构建仍是可能的,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这方面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资源。而这一构建前行的必要条件则是如魏源、冯桂芬等近两个世纪前所言 广开言路 。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 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 尚拙 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 结硬寨,打呆仗 ,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慢慢攻城,用四场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深谙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
这是作者作为 现行反革命 狱囚,于1975年3月-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监狱所见所闻的真实记述。它生动细致的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在身份、经历各异的这个特殊群体中间,在看似荒诞离奇、黑色幽默般的故事背后,折射出 文革 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会心理和高压、混乱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是一份既真实、又具深刻洞察的历史记录。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是张爱萍上将之子张胜,利用16年时间打磨的一部传记文学精品力作。作者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父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用独特的笔法展现历史,用全新的理念揭示人物,饱含深情地记录了张爱萍上将的传奇人生。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近,记者就作者是如何走上从军之路的、在与父亲的交谈交流中有怎样的感受感悟、书稿是怎样酝酿形成的、张爱萍上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对当今时代的人们有什么教益和昭示等话题,专访了张胜。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以大历史、大叙事的手笔,将中国移民走向世界的五百年历史,融会贯通于同期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大框架中,读来令人领悟深远。更重要的是,孔教授在展示全球华人移民五百年历史精彩画卷的基础上,有力论证了其重要观点: 海外华人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题中应有之意,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是,海外华人研究被提升到新的境界。 从殖民统治者到被奴役的臣民,从独立后民族国家执掌大权的统治集团到洋溢民族主义激情的知识精英;从颐指气使的大富豪到埋头养家糊口的升斗小民, 华人 与周边 他者 之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作为外来者,海外华人需要认识了解 他者 并与之共生共存;而后者同样也时时刻刻审视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人:他们是可以和平相处、共谋发展的新朋友,还是居心叵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 这个被傅斯年称为 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 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他们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守望相助、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在中国*艰危的六年,他们不离故国,焚膏继晷,薪传火播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自1977年以后的30多年间究竞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那30年间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间台湾社会的大
《图说上海老洋房》介绍的48栋老洋房,都是如今不可多得、不可复制、不可再生、闻名上海滩的名人豪宅,如沙逊别墅、马勒别墅、马歇尔别墅、马立斯花园、丁香花园、三井花园、荣宗敬故居、周湘云故居、严裕棠旧居、盛重颐旧居、宋子文旧居、爱庐、郭棣活旧居、白宫馆 自然,其中发生过的故事,留下的遗韵,产生的影响,就更加耐人寻味。 《图说上海老洋房》是集上海老洋房建筑语汇和上海名人掌故逸事于一体的彩色影集,一卷在手,上海滩昔日的独特风貌自在眼底,于增智、解史、娱情、鉴赏都有不可替代的补益。
1924年7月,鲁迅与同行的十余位名家学者,从北京西站坐火车出发,西行前往西北大学暑期学校讲学。这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西北之行。鲁迅的这次长安行收获颇丰,观光游览,阅市淘宝,买书看戏,讲演《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仰望 唐朝的天空 ,在西北大地播撒下新思想新文化的种子。全书以民国时期日记、书信、新闻报道、回忆文章与诸多信史记载等相关资料为基本素材,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追寻鲁迅的脚步,梳理出这一年前后鲁迅所经历的一些重要时刻,唤醒尘封的历史档案,揭开流言背后的真相。在鲁迅的行迹和视线里,完成了一段长安记忆及其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面对军阀统治与各界人士,鲁迅身处的每一个历史现场与细节都格外引人注目,作者用行云流水的文笔,向读者复原了一个血肉饱满、伟大而平凡的鲁迅先生。
本书是 金冲及文丛 之一种。 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 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 ,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生、发展、胜利和失败的全过程做了系统的历史阐述。第二部分 辛亥革命研究 ,精选自作者40余年来所写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文章,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盟会人的政治方案、护国运动中的政治力量等各个专题进行考证。
在民国这个巨大的历史和思想时空里,封建传统社会旧有的道统、学统和家法,与民国社会逐渐新兴和发展的科学、民主等理念,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相互冲突、交融,新的学统和文脉需要被一个整体包容的氛围有条件地吸收、整合、重建。全书本着为见树木,必入森林的原则,力求通过多个关键词和兴奋点,揭示民国大学文脉与学统间复杂的内在关联和理路,并与读者一起感受历史细节的力量。 作者在长期深耕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查阅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 入林见树 雅言俗语 旧学新知 激烈稳健 积极消极 古典现代 激进保守 等12章,以民国时期南北两所代表性大学 中央大学与北京大学,和胡适、傅斯年、吴宓、胡先骕、卢冀野等代表性人物的文学理念、文化思想差异及其演变为研究对象,由文入史,关联人事,进行解读讲述;试图重返民
上个世纪20年代,周作人说: 我们于日用必须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上个世纪30年代,丰子恺说: 趣味,在我是生活上一种重要的养料,其重要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堆积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有幸而没有走上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 上个世纪40年代,钱穆说: 从鸦片战争五口通商直到今天,全国农村逐步破产,闲散生活再也维持不下来了,再不能不向功利上认真,中国人正在开始正式学忙迫,学紧张,学崇拜功利,然而忙迫紧张又哪里是生活的正轨呢。功利也并非人生之终极理想,到底值不得崇拜,而且中国人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就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惩治汉奸的法令、条例;陕甘宁等边区政府在国民政府的惩奸法令与条例的基础上,根据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的特点,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地对敌斗争需要的惩治汉奸办法。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肃奸运动,使敌伪汉奸魂飞魄散,使全国军民欢欣鼓舞。 抗战胜利以后,在全国人民要求惩奸的正义呼声面前,国民政府陆续逮捕并公审了一批国人皆日可杀的大汉奸;解放区则发动群众审判惩罚了一批民愤极大的汉奸。这些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敢于反抗强暴的民族,而且也是一个敢于洗涤自身污垢,割除肌体毒癌的优秀民族。国共双方的审奸及汉奸的下场,证明了一个真理:即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只有“凛烈自己的
本书是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举凡中国数千年之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朝政治之良窳,名将用兵之巧拙等等,皆有独到见解与论断。全书除绪论外纵向按朝代演进分为十八篇,上起西周开国之战,下迄清廷灭吴三桂之战,数千年中国战史尽在一览。横向则于每篇之初, 对这一大时代形势做一提要式论述,阐明国际形势、政治经济、地理地形、人物风尚等战争战役之大背景;之后分论此时代中诸战役, 重要者更分专章论述:一般先对战前形势通盘剖析;再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战术运用得失、战后情况等;后申论总结,检讨成败,并引战争原理原则相印证。另有七十六幅手绘战争示意图穿插其中辅助理解,使历代战争明了清晰,如在眼前。
本书为 漫画百年党史 丛书卷,通过手绘漫画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的背景讲起,重点讲述中共一大、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旨在展示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书稿由党史权威专家陈晋拟定提纲、提供素材、审校修改,由现象级畅销书作者陈磊团队创作漫画和文案,强强联合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和贴近青年人的漫画表现形式,突破以往厚重严肃的党史类书籍的写作方式,开启党史阅读新形式,让读者爱上读党史,助力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同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围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 本书作为《红墙见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三峡,领袖的焦虑与梦想 *给“安亭事件”定了性 “文革”写作组: 个集体写作的特殊年代 “打倒陶铸’的口号,让*次对中央文革发了脾气 铁路混乱使周恩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邓小平强调:不要把“批邓”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
该书稿是一部用文学笔法来重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历史的作品。该书稿分为十二个独立篇章,以十二个小人物的视角来观察历史烟云,以回忆的口吻讲述南京城里的大事小情。个人的曲折人生与时代洪流交织辉映,复杂的情感体验为历史画卷添上生动注脚。本书的作者王一心老师是一位极其成熟、严谨的写作者,大胆尝试了一种非虚构性质的虚构写作。以微观史研究的功夫来书写小市民的心灵史。看似在做小说家言,但对细节的把控笔笔不苟,运用大量的回忆录、日记、新闻报道作为史料支撑起全书的严谨叙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历史体验感。总的来说,该书稿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可读性,作者功力深厚,潜心研究,书稿文辞优美,配图得宜,以微观视角深挖宏阔历史,具有相当的文史价值。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描述了胡雪岩从一介布衣到富可敌国的 大清首富 ,创造商业奇迹的过程。其经商绝学、处世韬略,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财富,为世人所称道,至今看来仍不乏现实意义。 天下的生意永远是越来越难做,而政商关系更是 离不开,靠不住 ,但胡雪岩却把政商关系玩到了极致。他既让他的生意小心翼翼地不受权力的灼伤,又享受着游离在权力火苗周围带来的温暖,若即若离。 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胡雪岩坎坷曲折的财富人生经历中获得启发和有益的帮助。
康有为因何否认曾密谋捕杀西太后? 戊戌变法是否败于袁世凯 告密 ? 同盟会内部为何发生 倒孙 风潮? 共和知识分子为何才是辛亥革命真正的领导者? 辛亥革命时期各帝国主义对华政策有何内幕? 南京临时政府面临怎样的财政危机? 孙中山是 资产阶级 还是 平民知识分子 ? 围绕 国民国家 改良派、革命派提出了哪些方案?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它推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帝制,开启了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探求,从此之后,中国人民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汹涌澎湃,再也无法阻遏。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的这部作品,从史料本身出发,对辛亥革命前后的史料进行系统梳理,严密分析论证,进行探微发隐,目的在于揭示辛亥革命前后一段时间中国政治、文化、人物的历史真相。作品通过解读戊戌政变至孙中山改组国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蒋氏家族,对台湾人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蒋介石被说成是 龟精 转世;蒋经国总是一袭夹克走天下。蒋孝文狂妄嚣张,喜欢乱来;蒋孝武被 江南案 影响了一生;蒋孝勇则性格收敛。台湾族群里,有让人同情的老荣民,也有比《宝岛一村》更真实的眷村生活;台湾教科书上不但有蒋介石的励志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在金门和马祖当兵,还会冒出 无头部队 和 水鬼 的传说;在浩瀚的书籍和歌曲中,有许多已经改了名字,甚至被禁,远离人耳目。 从 关着门 的台湾到 打开门 的台湾,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这本书里,我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讲述三十多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与您分享台湾老百姓*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作者廖信忠)
本书详细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在晚清五十年间(1861 1911)创建、发展及衰落的曲折历史,对海军购舰、教育、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收支、海军战略等领域,都进行了独到的观察和分析,清晰展示了近代海军同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联系。 作为我国近代海军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本书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独立见解,又有对鲜为人知的幕后问题的阐幽发明;既有统摄全局的广阔视野,又有考证细节的精确功夫;既有对近代海军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又有对诸如舰船性能等问题的静态专题分析;既是一部近代海军发展史,又是一幅晚清政治生态图。这部以史立论的著作,对奋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一线的三军官兵和对海军史、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都是不容错过的。 在本次增订中,作者特地对清末龙旗做了研究,补入有代表性的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