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 士 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 硬朗 ,而又 好玩 、 有趣 的人。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专栏 钩沉 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师生被迫向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迁徙。1940年,因战事趋紧,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继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一时间,众多*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 这个被傅斯年称为 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 作品以纪实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畅的笔墨,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坚忍的诗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寿,执着学术的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以及他们面对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守望相助、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在中国*艰危的六年,他们不离故国,焚膏继晷,薪传火播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自1977年以后的30多年间究竞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那30年间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间台湾社会的大
本书为 漫画百年党史 丛书卷,通过手绘漫画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的背景讲起,重点讲述中共一大、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旨在展示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书稿由党史权威专家陈晋拟定提纲、提供素材、审校修改,由现象级畅销书作者陈磊团队创作漫画和文案,强强联合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和贴近青年人的漫画表现形式,突破以往厚重严肃的党史类书籍的写作方式,开启党史阅读新形式,让读者爱上读党史,助力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同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围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 本书作为《红墙见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三峡,领袖的焦虑与梦想 *给“安亭事件”定了性 “文革”写作组: 个集体写作的特殊年代 “打倒陶铸’的口号,让*次对中央文革发了脾气 铁路混乱使周恩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邓小平强调:不要把“批邓”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蒋氏家族,对台湾人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蒋介石被说成是 龟精 转世;蒋经国总是一袭夹克走天下。蒋孝文狂妄嚣张,喜欢乱来;蒋孝武被 江南案 影响了一生;蒋孝勇则性格收敛。台湾族群里,有让人同情的老荣民,也有比《宝岛一村》更真实的眷村生活;台湾教科书上不但有蒋介石的励志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在金门和马祖当兵,还会冒出 无头部队 和 水鬼 的传说;在浩瀚的书籍和歌曲中,有许多已经改了名字,甚至被禁,远离人耳目。 从 关着门 的台湾到 打开门 的台湾,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这本书里,我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讲述三十多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与您分享台湾老百姓*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作者廖信忠)
本书是一部民国人物传记。全书资料详实,文字表达严谨,客观记述了阎锡山由一个小军阀发展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地方实力派,到控制了华北、京津,连续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传奇事迹及他去台湾后生活的一些情况,着重表现了他与袁世凯、黎元洪、蒋介石、冯玉祥等多方势力分分合合的历史细节,尊重史实,史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华夏文明历经千年的演进,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克服 熵增 的过程。对中原王朝既有系统的冲击大部分来自长城以北的草原和东北地区,这些冲击为中原王朝带来活力,也最终重塑了华夏文明。如何解释从失序到有序、从混乱到均衡的内在机理,可以有很多角度,但从经济学入手是本书选取的角度。本书并没有系统地展现出这些冲击如何塑造中原王朝,而是选择了几个特殊事件,如耶律德光为什么入主中原后会很快狼狈北逃?为什么会有 澶渊之盟 ?郑和为什么下西洋?等等。也选择了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长城究竟具有怎样的经济价值?草原民族为什么总是南下劫掠中原王朝?等等。这些是透析中原王朝在完成自我更新和蜕变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和关键问题。本书在整合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将给出独居特色的回答
《民国时的上海 上海地方生活素描》摘取了《良友》画报中关于民国时期上海生活风貌的篇章与照片,从时装、娱乐、经济、饮食、运动休闲等多个角度再现了民国时期上海的繁华景象,既有上层名流的奢侈生活,也有市井小民富有生活气息的日常,呈现了一幅完整的民国上海全景图。
回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国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 本书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1644年,满清入关,顺治皇帝在北京登极,至1912年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总统,这260余年的历史真可谓跌宕起伏、多灾多难,以致晚清穷于应付的能臣李鸿章说是中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段历史是如此的面目多样难以厘清,又和我们离得如此之近以致我们总是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复杂多变正可以考量著者的功力,因为身在其中纠缠不清正可以验证学者的眼光,朱维铮先生有胆有识,以七篇30万言,为读者抽丝剥笋,以细致扎实的史料辩证,带领读者进入去今未远的事件发生现场,发现定论未定论的历史中的种种存疑之处,供读者思考,供读者阅读。这七篇文为:篇之甲 史有疑, 篇之乙 往回看, 篇之丙 说维新, 篇之丁 鸦片史, 篇之戊 神和圣 篇之己 时趋异 篇之庚政难改 篇之辛 记慈禧。
本书分别描述了民国时期的实业先驱、银行大家、轻工业领域巨头、文化艺术业翘楚,商业零售大咖等人士的创业、发迹史,表现了近代中国志士仁人的觉醒,他们在面临列强欺侮,面临国内产业凋敝,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不畏艰难险阻,始终抱着实业救国的热心奋勇向前,最终成就了一系列名牌国货,不仅击败了国外多年的垄断,还让国内民众用上了物美价廉的国货产品。全书颂扬了志士仁人睁眼看世界,决心拯救国家和民族的伟大爱国之情。
本书由吴玉章关于辛亥革命的长篇回忆录和长文《论辛亥革命》组成,并附录《辛亥革命大事记》。吴玉章不仅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当事人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以娴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入地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从而使此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个人回忆录的范围,并且赢得了史学界的极大尊重。
本书讲述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作者选取了与一般史书不同的角度,内容多为与人物或历史事件有关的奇闻趣事。大到军阀与总统,小到茶壶与牙刷,无论话题大小,都被作者信手拈来,为读者讲述了一番不为人知的另类历史,更能引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深刻思考。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一个时代的经典。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用明白通畅的字句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是一本人人都能读、也人人都该读的近代史。 本次再版,校订文字的同时,也收录了包括甘博、汤姆逊等在内的诸多同时期来华外籍人士所记录的珍贵影像、图片六十多幅,多为华语世界首次呈现,在丰富和完善内容的同时,也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历史情境。
这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书稿以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混战的历史为背景,从军阀被刺杀、被毒杀、被处决等 非正常死亡 角度出发,盘点了孙传芳、张作霖、张敬尧、韩复渠、杨宇霆、吴佩孚等等21个军阀死于非命的历史命运。作者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严谨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在探究军阀们死亡原因和因果联系过程中,清晰梳理出各个军阀的人物性格、人生轨迹,探究背后错综复杂的诸多历史因素,深刻反思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血泪历史。
程中原编著的《转折关头》记述了遵义会议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所起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张闻天与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的关系,既突出了张闻天所担负的领导责任,也讲出了*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起的关键作用:既写出了张闻天个人的思想转变,也写出了*对其转变的推动;既突出写了两人紧密合作并终结束了中国革命为危急的状态,也写出了*、张闻天两人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工作上的分歧。《转折关头》中在回答“张闻天是怎样当上总书记的”、“张闻天这一任总书记当得怎么样”、“张闻天是怎样离开总书记岗位的“这三大问题时,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毛洛关系这条线索,不仅客观地分析了历史状况,梳理了思想发展脉络。也把这种关系的发展写得有声有色、疾徐有致、层次分明。书中还客观记述了张闻
同根相生,各历风雨的三朵金花;手足情深,惊世婚恋背后的分分合合;姐妹反目,政见殊途后的分道扬镳;似敌非友,剪不断的复杂骨肉情等。
民国是个**特殊的年代 一方面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文人、学人又在时代的夹缝中尽显其个性、性情 辜鸿铭的狂放、金岳霖的率真、陈寅恪的耿介、丰子恺的温情、叶企孙的纯净、傅斯年的仁爱、刘文典的桀骜、严怪愚的血性、吴宓的宽容、胡适的襟怀、傅雷的自省、鲁迅的孤介 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作者游宇明多年来披阅许多史料 力图通过对当时文人、学人的人生细节的描绘突显其精神特质 并融进自己对前辈文人、学人的理解。
吴玉章不仅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当事人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以娴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入地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从而使此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个人回忆录的范围,并且赢得了史学界的极大尊重。
北洋政局,前后十七年间,自总统、国会、内阁,以至大军阀之起伏、小军阀之升沉;如戏剧之一幕一幕,如弈棋之一局一局;或由于派系战争之胜负,或由于依附势力之消长,倏兴倏灭,遂演成这一期间动乱之历史。 北洋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指民国初年到民国十七年之间。袁世凯在世时,北洋派是完整的,也可以说就是袁世凯派,袁死后,则各自称雄,谁也不肯服谁,于是形成了分裂,皖系、直系之名才告出现。直皖战后,奉系又露头角,直、奉战后,国民军系脱颖而出,加上所谓鲁系、新直系、辫子军等等,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像走马灯一样,一幕接一幕。 皖系以段祺瑞为领袖,徐树铮、曾毓隽为谋主;直系比皖系复杂,因为它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直系是由冯国璋为领袖,曹锟、李纯、王占元、陈光远为著名巨头。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