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举凡中国数千年之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朝政治之良窳,名将用兵之巧拙等等,皆有独到见解与论断。全书除绪论外纵向按朝代演进分为十八篇,上起西周开国之战,下迄清廷灭吴三桂之战,数千年中国战史尽在一览。横向则于每篇之初, 对这一大时代形势做一提要式论述,阐明国际形势、政治经济、地理地形、人物风尚等战争战役之大背景;之后分论此时代中诸战役, 重要者更分专章论述:一般先对战前形势通盘剖析;再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战术运用得失、战后情况等;后申论总结,检讨成败,并引战争原理原则相印证。另有七十六幅手绘战争示意图穿插其中辅助理解,使历代战争明了清晰,如在眼前。
本书详细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在晚清五十年间(1861 1911)创建、发展及衰落的曲折历史,对海军购舰、教育、训练、基地建设、经费收支、海军战略等领域,都进行了独到的观察和分析,清晰展示了近代海军同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联系。 作为我国近代海军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本书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独立见解,又有对鲜为人知的幕后问题的阐幽发明;既有统摄全局的广阔视野,又有考证细节的精确功夫;既有对近代海军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又有对诸如舰船性能等问题的静态专题分析;既是一部近代海军发展史,又是一幅晚清政治生态图。这部以史立论的著作,对奋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一线的三军官兵和对海军史、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都是不容错过的。 在本次增订中,作者特地对清末龙旗做了研究,补入有代表性的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
西南联大三部曲 分为《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三本,共百万余字,分别围绕联大师生的生活状况、学术研究、救国实践的主题,从不同侧面,详细讲述了20世纪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学生,是怎样在残酷的战争中坚守学者本心的故事。整套书涉及西南联大全部5个学院的269名大师、8000名学生,其视野绝不止局限于联大8年,而是将叙事跨度延伸至整个20世纪,更全面地展现每一个个人,和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归宿。 《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是*本,讲述满是生活气息的联大故事。本书关注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趣事和吃穿住行状况,集中呈现有温度有情怀的生活细节,由此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幽微精神:在炮火的逼迫下,北大、清华、南开等校师生是怎样艰苦跋涉来到昆明?在
在中国人心中,任何一座山都可能是神圣且令人敬畏的,山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灵感之地或名胜古迹。人们朝山、进香,追求精神超脱,或在自然中获取崇高感。 本书中的八篇论文,讨论了泰山、五台山、嵩山和曹溪、黄山、普陀山、武当山、妙峰山在中国历史上作为朝圣之地的起起落落,通过对圣地的构建、对朝圣之旅的探究,一窥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精髓。
《中国典当史》是中国部典当史专著,原于1993年初版,在海内外相关学术领域获得了极好的反响,不仅引用、摘转率颇高,也屡遭盗版。《中国典当史》基本内容由中国典当史说和中国典当史论两大部分组成,从《红楼梦》的"当事"说起,分别考察了中国典当的源流、典当行事与典当文化、典当类型、典当设施、典当招幌、经营管理、当字、当票与隐语行话、行规与行会、其他行业习俗,以及典当与佛教文化、典当与政治生活、典当与社会生活、典当与社会风尚、文学艺术中的典当等。《中国典当史》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颇具个性特点,可供社会学、民俗学研究者及一般历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
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 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本书收录了城市解放前夕相关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概况;人民解放军政治攻势、战役战斗等军事斗争情况;城市解放后的接管政策、接管过程、各界反映;接管城市后的政权建设、城市建设、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的情况。
本书系 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 之一,包括 早年生涯与四次来华 、 第五次来华: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 、 初败*次缅甸战役 、 整训中国军队 、 打通中印公路 、 开辟'驼峰航线' 、 统率'飞虎队' 、 指挥'梅里尔突击队' 、 赢得第二次缅甸战役 、 派遣延安观察组 、 解职归国 、 新负重任 、 中美人民的怀念 以及附录等部分。书稿是*部史迪威将军在中国战区的影像集(包括一小部分史迪威早期生活的照片,如在西点军校、菲律宾),用1000多幅照片如实记录了史迪威将军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抗战历程。
本书以五代王朝 迭时发生的权力动荡和统治者对正统性的追求为线索,分析五代政权所面临的诸多政治问题以及其应对策略,分别针对五代王朝国号制定、史传书写、张全义家族兴衰、后唐义儿与赐姓问题、后晋父事契丹、后周太祖家族仕宦与建国过程等具备代表性的专题展开了具体研究。此外附录部分则讨论了“枯树复生”这一异象是如何被前蜀王建所利用,从而完成其建国时的政治宣传。通过对以上各专题的细致分析,揭示出了五代中枢政局的权力变动以及历史发展脉络。
《抗日战争的细节4》内容简介:1942年春天,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与此同时,美机轰炸东京后回降中国,直接引发浙赣会战。进入1943年,敌我力量开始发生逆转,常德会战再次把第74军推上万众瞩目的舞台。养精蓄锐的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拉开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944年全年烽火不息,日军在这一年发动了明治以来规模的一次作战行动,即纵贯大陆的豫湘桂会战。在酷热的衡阳之夏,爆发了震惊中外的47天攻防战,方先觉0军以不足一万八千人的兵力,阻击三倍于己的日军,却取得了我死一人敌亡一双的创纪录战绩。进入1945年,在最后一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中,各路中国军队再次痛歼顽敌,与敌后战场上的抗战军民一起,迎来光辉的八年战争和十四年抵抗的最后胜利! 海报:
20世纪战争的主要特征是 的射程不断增加,战斗的激烈程度与毁灭性加深,以及战争范围的持续扩大。战争面貌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传统战争意义上的士兵只需要携带基本的 与露营工具,以及相对简单的个人防护装备;现代高度机械化的战争中,他们需要 广泛的后勤支援和装备来维持作战。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对 次世界大战至今为止的历 各时期战争作了逐一评述,并对未来战争作了展望。书中配有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专门绘制精美的工艺绘图,并结合战场态势图和作战示意图,以便读者从军事历史的各个角度了解20世纪重大战役的全过程。 本书还特别注重在作战形态和战争特征方面的评论,有助于读者阅读生动的战争历史同时,对战争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塑造有进一步的认识。
19世纪的 20年,世界公海上的霸权掌握在大英帝国手中。公元1889年,英国《海军防御法案》生效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提升了原有的“两强标准”,即它必须拥有与世界第二强和第三强加总起来同等的战力,这样的结果导致船舰的建造迈入新阶段。 次世界大战前后,海战愈来愈受到重视, 军事强国在海上霸主地位的争夺中,对海上 的研发越来越不遗余力。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精选20世纪海上战争的经典战例,详细描写战役进程,评述作战双方战略和战术,梳理海上战争的发展历史。书中以珍贵的战时历史档案照片、专门绘制的精美战舰工艺绘图、战场作战态势图和战役示意图等,对 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各场重大海战、各种 战舰及其研发过程、参数装备等都加以解说和展示,使读者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到一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海上战争历史。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自1977年以后的30多年间究竞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那30年间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
本书成果为基础,不断迭代创新,充分发挥未来社区建设实践的基底功能,助力浙江大湾区、大都市区、大花园和大通道建设,为全国输出城市有机 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浙江理念与实践探索经验,撬动改善民生、带动产业、促进消费、拉动投资等综合效益,走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着力将未来社区打造为共同富裕成果的鲜活展示地、群众感受美好生活的普遍向往地、数字社会场景应用的 实践地,以人与城市的和谐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讲步。
本书从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探索出发,进而拓展到皖南、安徽全境, 到整个中国东南;研究对象方面,从器物、遗迹到大遗址,再到文化谱系,可以说层层拓展又联系紧密,探索了中国东南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凸显了中国东南,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史前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整个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作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第2次修订)》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中考考点要求、近年命题走向、试卷题型特点及针对性地教解题方法、思路,以便学生迅速地掌握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熟练地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
19世纪的 20年,世界公海上的霸权掌握在大英帝国手中。公元1889年,英国《海军防御法案》生效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提升了原有的“两强标准”,即它必须拥有与世界第二强和第三强加总起来同等的战力,这样的结果导致船舰的建造迈入新阶段。 次世界大战前后,海战愈来愈受到重视, 军事强国在海上霸主地位的争夺中,对海上 的研发越来越不遗余力。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精选20世纪海上战争的经典战例,详细描写战役进程,评述作战双方战略和战术,梳理海上战争的发展历史。书中以珍贵的战时历史档案照片、专门绘制的精美战舰工艺绘图、战场作战态势图和战役示意图等,对 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各场重大海战、各种 战舰及其研发过程、参数装备等都加以解说和展示,使读者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到一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海上战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