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乐民有关欧洲文明研究的心血凝结,也是《欧洲文明十五讲》的延伸和细化。 欲谈开放、接轨,必应了解和研究欧洲文明。不了解欧洲,至少这个世界的一半,你就了解不了。欧洲文明从何开始?欧洲文明如何发展?欧洲何以在近代领先世界?中世纪给欧洲带来了什么?文艺复兴在欧洲史的地位为什么如此尊崇?研究欧洲对当今中国有什么意义? 陈乐民在本书中对以上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全书先从【文明】的概念讲起,开宗立义,从欧洲文明的源头入手,从中世纪展开,厘清民族国家、欧洲的观念,并从革命、商业、工业化、政治等方面,把欧洲文明的脉络和骨骼展示在读者面前。 作者从文明的角度讲欧洲,剖析的是欧洲历史事件的精神内核,其目的在于以欧洲的发展为鉴,思考中国的发展方向,正所谓【探索 欧洲何以为欧洲 , 而始终怀有 中国何
作为世界上☆古老、☆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先后与希腊、阿拉伯、蒙古等多个文明发生碰撞与交流,近代以来又多次发生激烈的变革。作者从波斯文明自身的视角出发,将文学与政治交织,文化与社会相融,既展现了 新月 上的杀伐纠葛,又流露出 蔷薇 下的温婉柔情。 伊朗左右着中东的天平,中东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是一部文明冲突与更迭的历史,从古代波斯到现代伊朗,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本书里栩栩如生。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一书遴选中国各大博物院馆的100件珍贵文物,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依据,讲述国宝本身的故事,揭示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揭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将分散的国宝聚拢在一起,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国宝的魅力,便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让文物说话 ,真实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揭示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一书遴选来自20个国家、54个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珍藏的文物100件,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从人类的繁衍开始讲起,止于21世纪的重大发现发明。以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故事、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基因为主要讲述对象,通过文物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其中突出中华文明
本书是中国欧洲史开山之作,也是历史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 全书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世史三编,完整展示了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 上古史 以文明为单位,上溯代表欧洲文化源头的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密切相关的埃及、西亚两河文明等。 中古史 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单位,介绍了中世纪列国变迁及封建文化等。 近世史 兼采二者,讲述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宏大进程。 作者以中国人的视角讲述西方历史,以文明与战争两条线索讲述西方文明进化历程,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哲学等,具有超前的全球化意识,宽容、和谐的文化意识以及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书原是陈衡哲应商务印书馆之邀,面向高中以上水准的读者撰写的历史教科书,作者采用散文手法书写历史, 史中有文,文中有史 ,既有学术
DK《历史百科(全彩)》内容简介:从文明诞生之初到文化飞速发展的今日,《DK历史百科》带你穿越历史上那些影响深远的事件,让你领略每一段历史背后的智慧。从《汉谟拉比法典》到文艺复兴,再到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将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本书用简明的图表和精美的图片将历史上的重要概念及主题进行了阐释。远至恺撒大帝,近至奥巴马总统,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领袖、思想家,以及重要人物的生平将一一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得以深入洞悉那些引发世界变革的历史事件。无论你是酷爱历史的学生,还是刻苦钻研的学者,请细细品读书中的内容,你将受益匪浅。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呢?这本书将给你一个答案。《今日极简史》由知名畅销书作家张发财创作,素材来源于 二十四史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通过每日一篇的编年体形式,带领读者轻松回顾中国五千年历史。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还是隐匿于角落的冷门轶事,都经过作者独特的解读、解构、联想,变得更加有趣、有料。书中既有严肃的历史记载,又不乏讽刺与调侃,致力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并能会心一笑,开始愉快的一天。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先后与希腊、阿拉伯、蒙古等多个文明发生碰撞与交流,近代以来又多次发生激烈的变革。作者从波斯文明自身的视角出发,将文学与政治交织,文化与社会相融,既展现了“新月”上的杀伐纠葛,又流露出“蔷薇”下的温婉柔情。伊朗左右着中东的天平,中东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是一部文明冲突与更迭的历史,从古代波斯到现代伊朗,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本书里栩栩如生。
本书以120篇有趣又好读的小文引领青少年读者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系列 名场面 ,思考世界历史中的一系列 大问题 。 第一册主要讲述史前到1500年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回到人类文明的起点,一步一步走过古代,走过中世纪,经过那些震古烁今的名字:金字塔、汉谟拉比、耶路撒冷、琐罗亚斯德、雅典学院、罗马军团、十字军骑士、蒙古骑兵、君士坦丁堡 第二册主要讲述1500年到1900年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回到毁誉参半的近代。这是最好的时代,旧大陆和新大陆连成一体,科学和技术带来工业文明;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殖民者横行霸道,切开了亚、非、拉地区的血管,资本家光鲜亮丽,双手却沾满血汗和污秽。 第三册主要讲述1900年至今的这一段历史,我们回到刚刚过去的20世纪。这是科学和技术的百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横空出世,人类走出地球,冲向
创始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其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快速度,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画报初始就对中华帝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 它们大多是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手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观点和看法相左,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其中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
本书收录了此套100张照片,节译了游记中有关对应照片的文字说明,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现场的真实,是难得的宝贵历史资料。
自文明发轫以来,全世界人类都通过符号、雕刻、建筑或神圣物品,表达重要的人生经验,如男子气概、生殖力、死亡、宗教信仰与爱,同时也表达着人们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与想象,符号于是也成为了人类文化的重要注脚。本书精心收录100种图案、塑像以及特定物件,详细讲解其起源,并从历史、文化、神话或宗教层面探讨每一个象征符号的意义: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到全知之眼,再到印度教、佛教中随处可见的曼陀罗,带领读者一一探索世界各文明的信仰习俗,一窥隐藏在象征符号中的文明密码。
《苏伊士运河史》是欧洲学界的 的地缘政治名著,讲述了苏伊士地峡发现、苏伊士运河开凿与通航、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历史。从苏伊士地峡到苏伊士运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英国与法国发生了哪些争端?埃及地方势力在苏伊士运河开凿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拿破仑·波拿巴对苏伊士运河的认知和构想是什么?法兰西人是如何在争夺苏伊士运河开凿权、经营权、管理权的过程中占据上风的?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如何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英国与法国的矛盾为什么变得 激烈?英国采取哪些策略逐步控制苏伊士运河、改变战略劣势的?苏伊士运河在英国的管理下的经营状况如何?为什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国维持 霸权的关键钥匙?本书将详细解答。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太多历史的辉煌,太多遗失的记忆……《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全方位深层次挖掘大千世界和文明深处的细节真相,引领读者探究一件件悬疑的谜团,领略一个个神秘的未知世界。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以宏阔的视野、详尽的史料,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了五千年世界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未解之谜,从文明、政治、战争、外交、谋杀等角度,深层次挖掘历史深处的细节真相,引领读者探究一件件悬疑的谜团,领略一个个神秘的未知世界,拂去覆盖在历史中的烟云,还原尘封历史背后的真实面貌。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综合大量文献资料,甄选几百个重大历史事件,以全新的视角,经由深刻精确的分析,从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皇拿破仑三世在色当迅速战败被俘,然而帝国的崩溃并未结束战争,新成立的国防政府仍在巴黎坚守。巴黎民众饱受 击和饥饿的痛苦,而法军的突围和解围行动都遭受了惨痛的失败。国防政府 终选择向普鲁士屈辱求和,愤怒和失望引发了震惊世界的公社起义。 作者在本书中使用了大量未曾公开的一手材料,描绘了这戏剧性的10个月中的高潮时刻。他那震撼人心的高超笔法和书中无数当事人留下的直接记录,使得那段远去的历史变得再度鲜活。
《儿童世界历史绘本:荷兰》 《儿童世界历史绘本》第2辑讲的是在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纪对区域发展以及世界影响深远的5个大国,分别是埃及、荷兰、泰国、墨西哥、意大利。 《荷兰》一册讲述了荷兰王国的历史。作为欧洲西部临海的低地国家,荷兰的商贸业自古发达,不仅有欧洲屈指的航海技术和船舶建造技术,闻名世界的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也是近代商业的发源地之一。重商主义的盛行,不仅影响着荷兰的政治格局,还是荷兰对外扩张的思想支柱。在17-18世纪,荷兰人已经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建立起很多殖民地,成为继西班牙、葡萄牙以后第三个殖民大国。有过短暂的辉煌后,荷兰开始被渐渐崛起的英国所超越,英荷战争的失利,使得海上霸主地位开始转移到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法国、普鲁士的崛起,也掩盖了荷兰的光芒。但荷兰崛起的历
在《门外之民》中,著名历史学家、 工匠研究教父 阿尔弗雷德 F.扬挑战了正统叙事对美国革命时期 大人物 的强调,探究了技工、主妇等在政治权力之外的普通男女在决定事件发展方面的作用,他们对美国 建国者 的影响,以及革命的 民众方面 最终是如何在公众记忆中呈现的。 本书汇集了阿尔弗雷德 F.扬半个多世纪关于美国革命的学术研究,从对海港城市工匠的多层面分析,到对几乎被遗忘的自由树的深度探索,这些精雕细琢的文章呈现了美国革命的另一面,使普通人得到了应有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