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卷《文集》大体上都是关于中国史学、文化史、思想史方面的论文,但也有几篇是讨论西方历史与文化的。写作的时间上起 20世纪 50年代,下迄近一二年;在这半个世纪中,作者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都有很多的变化和进展。如果作者以今天的理解重写这些论文,它们当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无论是重写或修改,在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作者只好让旧作新刊,以存其真。
浙东,作为一个地理范围,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是这样记载的:“元至正二十六年,置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而两浙始以省称,领府九。明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十五年割嘉兴、湖州二府属焉,领十一府。国朝因之,省会日杭州,次嘉兴、次湖州,凡三府,在大江之右,是为浙西。次宁波、次绍兴、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凡八府,皆大江之左,是为浙东。” 自章学诚《文史通义》有专篇论述“浙东学术”以来,梁启超、钱穆、何炳松、陈训慈、金毓黻、刘节、杜维运、朱仲玉、叶建华等学者对浙东学术的精华”浙东史学”都有论及。上述学者的论述,或偏重于某一个时期,或着眼于浙东的某一个地区,或研究一两个重要学人。本书在上述各家看法的基础上,试图把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在区域内不断发展的史学流派进行研究,并
“四书”采用“志”和“纪事”的体裁,以整理和保存历史资料为基本任务,为今后编写校史奠定基础。此次编纂工作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力求客观辩证地反映史实,体现学校不断积累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全面再现的原则,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医疗、管理与服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关注师生,关注教学、科研,着重反映重大历史变迁、重要事件与人物、重要办学思想与决策、重大成果等;坚持团结向前的原则,充分尊重各种意见,求同存异,放眼未来。
历史学是四川的优势学科,也是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在1902年开设的四川高等学堂中,即要求学生入校先学习包括外国历史在内的公共科。1910年创办的四川存古学堂中,史学与经学、词章并列,1918年改名为历史科。1924年国立成都正式组建了史学系,是川大历早设立的10个系之一。徐中舒(1898~1991)安徽怀宁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早年毕业于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大家,后长期任教于四川历史系。本书是徐中舒先生的史学论文集。书中收录了徐中舒先生在先秦史和其他史学方面的论文20余篇,均为这一领域的代表作。
本书是艺苑珠尘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清代徐康所撰写的关于考古文物的文章数篇,这些文章详细地记录了一些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的形状、色泽、大小及价值。????该书内容全面,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可供广大书画爱好者阅读、学习、参考。
浙东,作为一个地理范围,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是这样记载的:“元至正二十六年,置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而两浙始以省称,领府九。明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十五年割嘉兴、湖州二府属焉,领十一府。国朝因之,省会日杭州,次嘉兴、次湖州,凡三府,在大江之右,是为浙西。次宁波、次绍兴、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凡八府,皆大江之左,是为浙东。”自章学诚《文史通义》有专篇论述“浙东学术”以来,梁启超、钱穆、何炳松、陈训慈、金毓黻、刘节、杜维运、朱仲玉、叶建华等学者对浙东学术的精华”浙东史学”都有论及。上述学者的论述,或偏重于某一个时期,或着眼于浙东的某一个地区,或研究一两个重要学人。本书在上述各家看法的基础上,试图把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在区域内不断发展的史学流派进行研究,并概括其史
本书从“群众运动史”、“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制度史”、“经济史”、“史论”等多个角度对世界史的结构和形式作出考察。作者所倡导的是结构形态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其对世界历史上多个重大问题的探讨具有原创性。如作者提出英国工人运动自发产生了某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理论、要重新认识金融资本形成和资本输出开始的时间,等等。
本书是对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徽州契约文书进行整理、汇编而成,共分装成10册。本书主要包括元代至清代徽州民间的档案、契约、文书等数千余件。本书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徽州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促进学术界对徽学的关注;为徽州历史、地理、物产资源、风俗民情、农业生产、自然灾害、教育思想等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可以补正史记载之不足,为学界学术研究提供史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