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运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 冲天一击 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想法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思想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思想家们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个层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的实绩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后来的人怎样去理解其作为。 在描述历史现象时,本书对 心理事实 与 历史事实 加以分殊,认为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思想都可能在历史上造成
这是一部谈论治史的学术著作,是作者应众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要求而写。 全书主体为治史方法论,但所述观点与方法并没有流于说教,而是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文风朴实真诚,理论与事例相结合,活泼生动,夹叙夹议,令人既读来轻松,又深受启发。书中关于治学基本功、问题意识、如何写传记人物等见解,对于想投身于学术的人,会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书中还有两篇作者新近撰写的专题研究文章,呼应了书中对治史方法的阐述,可谓最好的示例。 此书亦可视为作者的治学小传,从中可窥一代史学大家对学术传承的殷切期望。
作者简介:爱德华 霍列特 卡尔 (1892 1982)英国历史学家。专门研究前苏联问题和国际政治。他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透彻地说明 历史 这一概念的历史学家之一,批判了 只有史料才能如实地反映历史事实 的观点,一再告诫人们不要盲目相信史料,是一位试图把历史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 译者简介:陈恒,男,1968年生,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西方城市史。任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副主任委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社联副主席等。著译/合著译《西方城市史学》《历史是什么》《多面的历史》等;《辞海》《大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 世界历史》(第三版)撰稿人。
陈先行先生积几十年古籍善本研究的丰富经验、深厚功力和研究心得,精选最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珍稀古籍善本一百余种,以个案解析的方式,丝丝入扣地讲述古籍的真伪该如何鉴别,价值该如何判定,艺术美感该如何欣赏。不仅可使读者获取丰富的古籍善本收藏、鉴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解答了收藏爱好者们在日常的鉴定与赏析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本书初版于2003年,一经出版即广受好评,此后多次重版。202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修订版,修订内容包括:(1)补充了作者近十余年来对于版本学的新认识、新见解,并对书中所收古籍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助于鉴定版本的品种,使本书更具参考价值与实用性;(2)修改了初版时的讹误;(3)鉴于辨识字体在鉴定版本时的重要作用,特地增加了相应的内容;(4)针对当前一些典型的版本鉴定错
没有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本书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少年离家,一世乡愁。乱世游离尝尽世间疾苦,漂落台湾夜校苦读学习改变命运。作为军中法官,荣获蒋中正与蒋经国父子颁发 忠勤勋章 ;作为执业律师,马英九亲自为其颁发 杰出律师服务奖 。年近花甲开始奔波两岸运送老兵骨灰回家,当选 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他情系乡梓,心系家国,曾身穿律师袍站在 倒扁 前台,携妻子儿孙返乡认祖寻根,公开发声反对 台独 。他就是台湾老兵高秉涵,让我们听他讲述自己的别样人生。
批判与实践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本质属性,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生成依据和本质范畴。回归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相关论述的考察,有助于从理论源头提供更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和历史证明。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准确无误地廓清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经典文本并加以解读阐述,这对当下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近代学术经史转型,编修新系统的通史、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成为国难之际创新史学的要义,浙江大学史地学系成为抗战时期 新史学 的重镇之一。史地学系将时间演变与空间演变相结合,使学生能从史学与地学的分组与综合中获取史学与地学思想和方法的优长,本书围绕此时执教史地学系著名学者,例如张荫麟、谭其骧、钱穆、叶良辅、黄秉维等,精选他们讲述学术旨趣、理论、方法及其代表作,既展现浙大悠久的史地传统,又为后学指示学术的旨趣与治学路径。
王安石集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在许多方面都是宋代精神风貌的缩影。本书以王安石折射宋代诗歌文化,通过其昭君诗引起的巨大争议,论述宋代诗人的翻案与求新;以其所编《唐百家诗选》的选目问题,展现宋代的唐诗选本与唐诗经典化的关系;借后世对其诗歌的评价,讨论中国诗歌审美中“晚期风格”的形成;以其禅诗,研究其在佛理与诗法上的成就;通过《君难托》中的“弃妇”形象,探讨早在“乌台诗案”之前就已存在的诗歌与政治的纠葛,指向北宋中后期语言环境的 转变。各章材料详尽、安排巧妙,推动叙事走向其背后隐含的理论思考,成功建立起以代表性诗人为视角研究诗歌文化的范式。
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juda变化。作者以宋代zui重要的大族“河南吕氏家族”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古门第大族没落、科举制度代兴后,宋代所形成的“新门阀”。作者从朝廷政治的起伏、科举制度对家势维持的异化等几方面,析论了宋代士族精英和社会结构转变的情况;同时涉及近世社会中的妇女、儿童和科举教育等问题,让读者 加了解“从唐宋变革”到宋元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民间信仰”部分延续了作者过去对宋代巫觋信仰的研究,分别从研究方法、史料、新视角及新议题透视宋代的民间信仰。
本书曾于200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会史主要开拓者之一、南京大学已故教授蔡少卿肯定该书的学术价值,认为“把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至今本书一直是秘密社会史研究领域 重要的一部著述。此次为修订再版。该书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审视清代秘密社会,从多方面揭示秘密社会存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土壤,在此基础上对秘密社会的反叛行为进行剖析。全书的分析始于对文化传统的概念辨析。作者提出,“文化传统,意指文化传承,也就是以往社会流传下来的文化在当时与现时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流变”,“文化传统的两个显著特点便是人民性、延续性”,此概念是在强调被视作传统的文化,与近代、现代、当代并没有过多关系,不 受到社会性质、社会制度的制约,是可以传承下去的,其中负面思想仍存有传播的空间。思考“文化如何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 二、《文选》的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
本书在考证的基础上,围绕先秦乐道思想体系及乐道相关文献开展研究。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 乐道起源论 ,从文字学、发生学与本体论等角度,探讨 乐 的哲学起源。二是 乐道体系论 ,分别从 形式表层 传导中层 内核深层 和 传递介质 ,探讨 乐 的本质和 乐道 的体系。三是 乐道应用论 ,围绕先秦乐舞的起源、发展、类型及职能开展讨论。四是 乐道道德论 ,梳理先秦诸子对 乐 的功能的设想,偏重于探讨 乐 在先秦时期的道德取向。
我国纺织生产源远流长,在民族振兴和中国工业近代化过程中,纺织业是支柱产业,关乎国计民生。本书对中国近代纺织史的不同侧面展开研究,内容涉及纺织企业史、纺织科技史、纺织人物史、纺织政治史、纺织报刊史、纺织资料辨析等,汇集了28位专家的最新专题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纺织业 织造救时 之宏旨,于中国纺织史及其资料问题的研究亦有一定学术价值。
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基础上,新中国的工业化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帷幕。洛阳涧西区成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之一,包括 拖拉机厂在内的7项重点工程落户这里。一时间来自上海、东北、北京、河南等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挈妇将雏,义无反顾地奔赴涧西,参加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1958年 台国产拖拉机东方红-54下线,到现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 的拖拉机制造企业集团,30位一拖人讲述的这一段将近70年的历史,演绎并呈现出中国人“耕地不用牛”的农业机械化想象。
本书为中国美术史普及读本,以时间为纬线,跨越中国5000年艺术长河,讲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从大的历史环境讲起,解读中国美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从史前洞窟壁画到中国近现代艺术,横跨24个历史朝代,收录100多位中国历 伟大的艺术家的300幅传统名画。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艺术理论家杨琪,其长期致力于大众艺术普及工作,在各大媒体开展艺术课堂,专业性和普及性并存。现将其艺术生涯中所见、所知、所学付诸笔端,打造一本人人都能读得懂的,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艺术读物。在展现中国传统名画的同时,激发读者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唤醒中国人的传统艺术记忆,读懂中国画,读懂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观。